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中班幼儿的符号化能力
艺术的存在是艺术品,艺术品的存在形式是不同艺术符号系统千变万化的组合。艺术符号属于表征意向的符号体系,如色彩线条,形状组合而成的视觉符号;由声音、节奏、身体动作组成的动作符号;由语言的表象系统组成的语言符号等。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符号化活动也就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根据某种理由,将某一事物作为另一种事物的替代物的过程,它基本心理转换机制主要是类比思维,也就是用替代事物的某种特征反映被替代事物的某种特征。中班幼儿的思维水平在小班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但感性经验仍较缺乏,思维发展也仍处于初始阶段。而现行的乐谱符号及传统方法在发展儿童的符号化能力——类比思维能力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为此,我试图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开拓跟多符号化训练的领域,寻求跟更为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儿童的符号化能力——发展儿童使用类比思维的能力。
一、开拓更多符号化训练的领域和机会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欣赏、音乐游戏这五个领域。在以往,我们只有在少数几个领域如:欣赏乐曲是几段体时教师用ABA地符号来体现三段体获是引导幼儿用语言符号体现乐曲的情绪等;或在韵律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动作来体现相关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在其他几个领域中开展符号化活动的机会。《规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为此在专题活动的开展中我注意开拓更多符号化训练的领域,创设更多的机会对幼儿进行符号化训练。
在歌唱活动中引导幼儿用语言符号来表达对音高、韵律音程、情绪的理解;用动作来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在韵律活动中引导幼儿用语言符号、动作符号表达他们对音乐情绪、风格、力度、速度、内容的体验和理解。在打击乐活动中引导幼儿用视图符号体现使用何种乐器,如休止符用红灯或肉骨头表示(其解释是小狗看见肉骨头会停下来吃)。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符号表达乐曲情绪、风格、力度、速度,用视图符号体现曲式结构。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用视图符号表现游戏玩法、动作提示,如有个孩子设计圆圈符号表示外面的孩子绕里面的孩子转圈,蛇形表示里面的孩子在做扭腰的动作。
二、提供不同的符号材料进行训练
符号化训练教学的活动材料多种多样,如:视图符号、语言、动作、声音等。由于中班幼儿年龄较小,感性经验脚步丰富,但语言、动作表达有所提高,为此宜选择较多的动作符号和具有自然形象的视觉材料、语言符号材料。同时针对活动开展的程度,灵活调节材料的使用。在前期多让幼儿使用语言符号,配合使用动作符号,例如引导幼儿说说这首歌听起来感觉怎样、速度如何、想干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体现;中期多让幼儿使用动作符号,初步提供少量的图形符号,如在打击乐活动中引导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图形符号与节奏符号匹配起来,在学会歌曲以后引导幼儿用相符合歌曲内容情绪的动作来表现;后期引导幼儿使用诗句符号并引导幼儿创造视图符号来体现,如在音游《谁的耳朵最灵》活动中,引导幼儿自己用相应的符号创造性的体现音高、速度快慢。(高音用大山峰,低音用大象符号来体现)
三、寻求有效的符号化训练的方法
《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合适幼儿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在活动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幼儿以往较少接触符号,特别是视图符号,为此在活动前阶段,采用“选择匹配”、“引导倾听、感受”的方法,活动后阶段在幼儿感性经验得到进一步丰富的基础上我采用“引导创造”的方法。
1、引导倾听、感受法
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情绪、内容,需要幼儿认真倾听、反复反手,只就要求教师能有意识的引导。
①运用语言引导幼儿倾听
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迄今为止,人类创造吃的一种最为先进和最令人震惊的符号设计便是“语言”。运用语言能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倾听。例如:欣赏《小燕子》,角使用语言引导“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想想小燕子在干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符号来表现,这样幼儿再教师的语言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去倾听乐曲,充分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
②结合欣赏绘画作品引导幼儿去感受
绘画作品能以较直观的形式体现作品的内容、情绪,在引导幼儿欣赏乐曲时结合欣赏绘画作品对幼儿感受乐曲内容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于中班感性经验较不丰富的幼儿来说帮助较大。如在欣赏《摇篮曲》时,我先组织幼儿去欣赏大幅壁画《摇篮曲》,通过让幼儿看图中妈妈、宝宝的表情,感受窗外的宁静后,再引导幼儿倾听乐曲,将绘画与音乐结合起来感受,幼儿能用丰富的语言、动作符号表现乐曲情绪、内容。如:曲子听起来像小鸟慢慢飞,妈妈边唱歌边摇摇篮等。
③结合VCD,引导幼儿感受
VCD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利用VCD的这一特点能帮助幼儿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情绪。如在欣赏《小燕子》乐曲实现组织幼儿看有关小燕子的VCD片,让幼儿感受直观形象的小燕子飞、捉虫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动作符号体现乐曲内容,幼儿都能做出相符合地、形象的动作来体现。
2、选择匹配法
此法适合用于活动开展的前阶段,因为幼儿还没进行过此方面的训练。教师像幼儿提供承兑获更多的不同符号系统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反复观察、体验、比较、思考后提出自己的匹配方案,并要求幼儿尽可能的在他们自己的水平层次上,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吃匹配的理由。如:幼儿选择来表示狮子哄叫的声音,是因为这个图形像狮子张开大嘴巴。在使用这一方法时,教师要注意多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说出匹配的理由来促进幼儿类比思维的发展。
3、引导创造法
在符号化活动开展的后阶段,幼儿有了一定的匹配符号的基础,就可以采用引导创造的方法,也就是由教师提供问题引导,幼儿用自己创造出的某种符号来反映被指定替代的事物。例如,欣赏《快乐的小厨师》时,教师提出问题“每段音乐小厨师在干什么?速度有什么变化?可以用什么样的视图符号来表现快速、稍慢、中速。同时还组织幼儿对各自的符号进行评价,是否与内容相符合。
总之,对幼儿进行符号化训练,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在音乐活动的各个领域,寻找多种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幼儿类比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