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

  导读:所谓语感,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丰富的感受力。它包含的心理因素有联想、想象的活动,思维的参与及情感的激发等。语感同形象思维密切相联,它不仅要求学生揣摩语言文字,而且要求学生把语言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具体领会语言的意蕴,进行“再造性想象”。因而,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就必须加强语感的训练。

  由于受前苏联的以《红领巾》为示范课的文学分析法的影响,目前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对课文偏重于作理性的分析,强调深挖细嚼,甚至条分缕析,节外生枝,探求微言大义。这样的教学一方面很难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做到全面的鉴赏,难以使学生主动地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也就难以切实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言训练。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着重于对学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而忽略了作为它的基础的至关重要的形象思维的发展。根据美国心理生物学家罗杰,佩罗斯对人脑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各司其职,功能高度专业化。左脑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右脑则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计算、思考问题等,以习惯使用左脑居多,而与形象思维,求异、创造密切相关的右脑功能,其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从长远看,偏重于抽象逻辑思维训练的教学会使学生的左右脑发展不够均衡,未来公民素质难以做到真正的提高。因而,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课文作有板有眼地分析,发挥左脑的功能,更要注重那些与右脑功能密切相关的直觉、形象、语感、想象、情感等符合中国语文特点的心理因素。又根据对幼儿思维发展情况的研究,语言的出现要晚于形象思维的出现,而抽象思维的出现又晚于语言的出现,所以,我们提出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以课文为例子,以课堂为阵地,以训练为主线,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激活”即指激发使之活跃,发展。“激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指教师重视语言文字的形象感受,善于把握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深厚意蕴,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等,训练学生从文字“还原”为头脑中的表象系统,“设身处地”,读书入境,在领悟语言文字的同时形象思维能力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它包含两方面的涵义:(1)遵循启发式的原则,创设情感感染的氛围,调动学生思维的兴趣、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形象思维。(2)针对语言材料的特点,采用生动有效的方法,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前者的关键是“激发”----促进学生“主动”,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特点,生动积极地启发、鼓励,逐步使学生自己有意地对语言文字展开形象思维。这既体现在每一次训练之中,更注重于长期培养学生形成习惯。如,经常表扬联系实际想得好的同学;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想象;增设“创造思维训练课”,肯定学生创造的“火花”;读写结合,定期展览交流学生诸如“扩写”“续写”“改写”等体现形象思维能力的“作品”,(低年级学生要求写几句话)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乐趣,有了成就感后更加积极主动。后者的关键是“训练”--发展学生的“能力”,即教师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在每一堂课,每一篇课文中进行训练,才能切实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上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共同发展的。

  一、充分运用直观手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化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把抽象的概括的词形象化。在教学中,提供学生形象的直观手段通常有四种:(1)实物直观,即在方便的条件下,提供学生未见过或不常见的与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它具有鲜明、生动、真实性的优点。(2)模拟直观,即利用复制的幻灯、图片、图表、模型或演示等手段,提供学生以有关的形象,它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以实物进行模拟、放大、缩小,突出重点而略去次要细节,便于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指导。(3)语言直观,即通过语言的描述以引起学生已有的相关表象的再观,借以理解课文的有关词语。(4)动作姿势直观,有些词语较抽象,如用人体的动作姿势--显示,学生就会了然于目,意会心中。

  教师应根据语言材料的特点,选用适当的直观手段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学习《蔬菜》,提供实物直观,学生观察鲜嫩的蔬菜,建立了生动的“黄花菜”、“莴笋”、“扁豆”等形象。《乌鸦喝水》一课,教师采用模拟直观,通过演示的手段,提供给学生“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水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形象,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乌鸦就喝着水了”的理解。为了体会《要下雨了》中天气很“闷”的意思,教师用语言直观启发学生说,下雨前,心里会觉得不舒服,喘不过气,想大口大口地吸气,这就是“闷”,将抽象的“闷”的意思形象化。《小猴子下山》一课有大量动词:掰、扛、摘、捧、抱等,通过动作直观,学生则形象地区别了词义。

  另外,低年级课文中特有的看图学词学句,更是要教师利用图片、幻灯、录相,引导学生把词语的理解建立在视听形象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

  二、充分利用“空白”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选自文学作品。现代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文学作品存在着大量的空白,这些“空白”召唤着读者去完成作品的未尽之意,激发读者积极参与信息的再创造。读者在阐释,领悟、填补空白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发展,审美素养和认识能力得到培养。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空白”的魅力,精心创设暗示性的教学空白,留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思考的余地,引导他们反复玩味课文,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审美素养的提高。

  对于情节性强,人物形象丰满的课文,如故事、童话等,教师应紧紧抓住最能展现人物特点的“空白”,诱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展开联想、想象,领会“言外之意”,“意无穷”,深化对人物的理解。如《王二蟹一课中,敌人叫王二小带路,“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教师抓装装着”一词,通过提问学生“什么叫‘装着’,‘装着’什么?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从哪里看出他确确实实是装着顺从的样子?”来引导学生“填补”这个最能体现王二小品质的“空白”。学生主动地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敌人的凶恶和王二小表面故作害怕,内心对敌人非常痛恨的情景,准确地理解了这是王二小要引敌人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好让八路军消灭敌人。学到这儿,一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生动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他们纷纷发言,有的夸赞王二小真机灵,有的说王二小不愧是小英雄,还有的说日本鬼子太蠢了,他们哪里知道这是儿童团员王二小呀!

  对于中心明确,但缺少情节,形象性不够鲜明的课文,如科学小品、诗歌、散文等,教师则应帮助学生调动相应的生活体验进入规定的情境,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发挥移情因素的作用,具体、丰富文章的形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春风吹》一课,引导学生回想观察过的春天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吹绿柳树”、“吹红桃花”、“吹来燕子”、“吹醒青蛙”各是怎样的情景。这一问看似是对“绿、红、来、醒”空白的“填补”,其实就是一个动员,构建学生头脑中表象系统的工作,教师再适时地出示一幅色彩缤纷的春景图。学生面对生动的画面,形象思维被激发,情感被调动,真正地体会到“春风吹”,吹来可爱、美丽的春。最后,教师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说一说“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春天的美好感受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就这样一步步地深入,学生在领悟,填补“空白”同时,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受到美的熏陶。

  三、加强语感训练

  所谓语感,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丰富的感受力。它包含的心理因素有联想、想象的活动,思维的参与及情感的激发等。语感同形象思维密切相联,它不仅要求学生揣摩语言文字,而且要求学生把语言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具体领会语言的意蕴,进行“再造性想象”。因而,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就必须加强语感的训练。

  加强语感训练主要靠读,特别是朗读,通过学生读中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的把握,来感受,品味语言。教学中可设计以下三个环节,体现出训练的层次性:(1)听录音欣赏朗读,渲染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的兴趣,启发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的形象。(2)学生试读,集体评议,教师范读、指导、点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进行形象思维。(3)反复练读,熟读吟诵,学生入情入境,带着感受表达语言文字,真正产生语感,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如《达尔文和小松鼠》中有一段描写小松鼠在达尔文身上尽情玩耍的句子。

  教师先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读,活泼生动的语言,恰如其分的语调,富有情趣的音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他们的脑子里自然而然地兴起小松鼠调皮可爱的形象,为语感的产生打下了基矗教师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从哪些地方感觉出小松鼠调皮可爱。学生找到了“顺着他的腿往上爬”,“一直爬到肩膀上”,“坐在肩膀上”,“左看看,右看看”,“还翘着小尾巴跟树上的妈妈打招呼”。

  接着,让学生试着根据自己想象的画面读这一段。在大家评议“读得像不像,为什么”的基础上,教师感情范读,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处理这些词语的音调、节奏、停顿、轻重等,并配合演示活动幻灯片,使学生想象的画面更具体形象,对语言的感受更准确生动。最后,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还为他们配上音乐,鼓励他们边读边想象,好像事情就发生在眼前,他们带着“小松鼠调皮可爱”的感受“设身处地”地朗读,真正地产生语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低年级课文中一些常用的副词,如“都”,“也”,“又”等,更是通过学生多读加强语感,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必将对中、高年级抽象思维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提高。

(0)

相关推荐

  • 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数学论文)

    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的因子,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显性,有些人比较隐性 ...

  •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林丽萍 育人--永恒的事业,创新--永恒的主题.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纪,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 ...

  • 音乐活动中的提问艺术

    背景: 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我带了一只笛子放在班级里,没想到竟成了孩子探索乐器世界的开始.他们看到笛子,分分在揣测这样东西是什么?能有什么用途?当然有经验的孩子能够说出这是一样乐器,名字叫"笛 ...

  • 大班主题教学活动:五彩池

    大班主题教学活动:五彩池

  • 幼儿音乐教育初探

    音乐是人类情感宣泄的方式之一.生活的感触,生命的感动常常触动作曲者的心弦,弹奏出美妙的华彩乐章.其中有着<梁祝>般的爱情的凄迷.悱恻之美,有着贝多芬<月光曲>的恬淡.安闲之美, ...

  • 大班其他教案:五彩池

    说明:教学活动中试图渗透的教学理念: 1.注重学生主体. 2.注重语文工具性和现代人文精神的统一. 3.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4.注重探究性学习,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训. ...

  • 跟着感觉走--记流行音乐之花盛开在幼儿活动中

    "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蓝天越来越近越来越温柔,心情就像风一样的自由,突然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美妙的音乐,一首好曲子能引起人的瑕思,使人产生共鸣,还能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