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京八中少儿班:神童不一样的校园生活
八中第十七届少儿班首个招生周末就吸引了300多位自认“不凡”的少年报考。据校方介绍,一直到5月16日前,只要是北京户籍,10岁左右,具有超强好奇心、求知欲和记忆力,精力充沛的孩子还可以继续报考。
报名首日,设在八中阅览室的报名点一个上午就接待了170多名家长。在朝阳区垡头小学上三年级的杨直讳虽然还不到9岁,低于八中少儿班规定的“1999年9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出生”的年龄限制,但也独自赶来。“学校里的课我都会了,还要学,还不让跳级。”一提起这事,小直讳挺郁闷。他说他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三名。“上少儿班能早上大学,可以赶紧工作赚大钱。”整个报名的过程,他一直上蹿下跳,一刻也不安静。当八中老师劝他明年再考时,小直讳语出惊人,“不上少儿班,明年我就考初中,这周报不上,下周我还来,下下周还来!”
少儿班选拔“神童”则完全不看英语和奥数。5月16日进行的初试只考语文、数学和思维,全是选择题。“考题用小学四年级的知识全能解决。”八中少儿班副主任张燕清介绍,由国内知名专家出的试题将考查孩子的人文素养、阅读量和知识面、数学解题思维以及分析、空间想象等能力,到复试阶段才会考查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而且还不作为录取依据。少儿班的录取也完全不参考各种才艺、学科证书,并尽可能排除校外辅导班对孩子的影响。
少儿班每届30人左右的名额每年都会吸引约1200多名孩子来应考,甚至还有从台湾、澳大利亚等地赶来的孩子和家长。“其实同龄人中具有超常智力的只有3%。”张燕清说。很多家长也就是抱着试试的心理,顺带测测孩子的智商。
八中校长台峰提醒家长,少儿班是为少数特殊的孩子打开的一扇特殊的大门,家长不要拔苗助长、急功近利。而张燕清提醒没有北京户口、只有北京居住证的家长一定要慎重,“如果四年中无法解决户口,这些孩子将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按照3%的比例计算,少儿班每年30人的计划远远无法满足“神童”的需要,再加之北京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其中也不乏智力超常生。目前,八中少儿班正在酝酿扩招,以期让更多的“神童”享受到因材施教。
马上就访
“神童”不一样的校园生活
虽然四年要读完八年课程,但天才少年们绝不是苦于课业负担的“笼中鸟”,他们甚至拥有比普通学生更多的体育锻炼、社会实践和游戏娱乐,幸福体验着浓缩的精彩童年。
“神童”们一周五节体育课,两节校内上,三节到校外滑冰、远足、骑车、采摘、爬山。
经过老师的合并同类项、去粗取精,八年的课程经过重新整合,孩子们的学业课时一点也没增加,每年高考前,天才少年们很少有晚上十点以后睡觉的。
每年除了春游和秋游,“神童”们还都能出趟远门。以即将毕业的这一届为例,他们入学第一年去过井冈山、庐山;二年级去过山西煤矿、云冈石窟、黄山、杭州;三年级去日本,坐了新干线,观摩了丰田汽车的制造过程;这不,最近他们又去了天津进行拓展训练,只有十三四岁的他们甚至比很多高中生去过的地方还多。
“神童”们稚气未脱,难免淘气。上课读古文,读到“王负剑”,同一个班的30多个孩子竟不约而同地读成“毕福剑”,弄得老师哭笑不得。年初的那场大雪,媒体上说由于气温低短时间内很难融化,少儿班的孩子们偏不信,搞来几袋盐,蹲在雪地里融雪。
“每节课必须要有新东西,才能让他们认真听讲。”面对天才少年,老师们的压力也非同寻常。八中校长台峰说:“超常教育虽是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的,但每年培养多少少年大学生并不是目的,而是要让他们在体质和心灵上都能健康成长。”本报记者刘昊RJ063
相关背景
“少儿班”战绩骄人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少儿班”两个孩子荣获一等奖,其中一人只有13岁。
“神童”们对得奖已习以为常,去年毕业的“少儿班”学生,四年共参加了各类竞赛209项,至少667人次获奖,平均每人都得过20多次奖。高考中,24名学生14人600分以上,有8人在640分以上,全班数学平均分超过133分。最终9人考入北大,1人升入清华。
少儿班毕业生们多数依然保持“超常”:八中“少一班”毕业生陈曦今年虽然只有36岁,但已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纳米研究中心的主任,撰写了130多篇论文,培养的博士生有3名学生还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力学系的最高奖励。2001年毕业的“少七班”学生,现在平均年龄23岁,34人中有28人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毕业的“少九班”有32人,现在平均年龄19岁的他们有20人在攻读硕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