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态理论"与"多世界理论"对儿童教育的

  导读:不同的“世界”,需要不同的培养方法、教育方法。老师即使教同一门课,面对不同的学生,也要用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启发式。这就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叠加态理论”与“多世界理论”,是量子物理学(量子论)阵营里出现的两种理论构想。目的是用以解释微观粒子的特性。我们之所以要来议论它们,是因为这两种理论对于儿童教育极有启发价值。

  先要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两种理论。

  在物理学史上,关于电子是波还是粒子这个问题,经过了几个世纪反反复复的争论,以至于把如牛顿、胡克、惠更斯、托马斯-杨、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数十位大科学家尽数裹挟其中。到20世纪初,在量子论的背景下,终于形成了波粒二象性这样一个统一的认识。

  所谓波粒二象性,就是说电子既是波,也是粒子。波和粒子这两种存在形式,是并存的,互补的。最后出来什么结果,要看实验的目标。例如,如果采用康普顿效应的观察方式,必定出来粒子的结果。而如果采用“双缝实验”,则必然出现波的结果。

  所谓“双缝实验”,这可是物理学史上最经典的五个实验之一。1807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ThomasYoung)在他的《自然哲学讲义》里介绍了“双缝实验”,来解答电子是波还是粒的问题。实验其实很简单:在一只蜡烛前面,放两张有一定间隔的纸,前一张开一个小孔,后一张开两条狭缝。蜡烛通过第一张纸的小孔,形成了点光源,然后穿过第二张纸的双缝,投到屏幕上。这时候,屏幕上能够形成一系列明暗干涉条纹。用这样简单的办法,托马斯·杨试图证明光的本质是一种波。了解了这些背景后,我们就可以大致明白“叠加态理论”与“多世界理论”。

  什么是“叠加态理论”呢?电子是波还是粒子,在采取某种确定的实验方式观察之前,可以说,它有两种并存的可能性,或者说,有两种“叠加”起来的状态,这就是“叠加态理论”。

  那么,什么又是“多世界理论”呢?这要说到一个人,叫休·埃弗莱特(HughEverett)。他提出了一个很独特的观点,认为当电子穿过双缝的时候,整个世界分裂成了两个独立的世界。这样,在一个世界里,电子通过了左缝,而在另一个世界里,电子通过了右缝。但是,因为我们只是处在其中的一个世界里,所以我们只观察到电子或者过左缝,或者过右缝。而按照埃弗莱特的说法,其实左缝右缝都有电子。不仅满世界都是电子,而且满世界都是“世界”——不断分裂的独立的世界。

  “叠加态理论”也好,“多世界理论”也罢,都属于自然科学领域,而且争论颇多。我们不想“陷”入其中,而只是在乎它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什么启发呢?

  第一.对于个人而言,每个人的精神领域都是一个“叠加态”,教育的使命就是让其中最好的可能性表现出来。我们过去有“性善”、“性恶”之说,大家争来争去几千年,其实,这不就类似物理学上的“波一粒之争”吗?谁能说服谁呢?善之性、恶之性,都是作为潜在的人性并存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中的。我们又说,人都是双重人格,其实,何止双重啊,应该是多重的。多重的人格怎么存在呢?就是“叠加态”呀。若干可能性,若干潜能,都“叠加”在一个人身上。那么,在现实中个体究竟表现出什么样的人性、什么样的人格呢?这就要看教育的作用了。教育能做的,是把“叠加态”里最好的、最善良的、最精粹的潜能,集中起来,抽取出来,强化、扩大并巩固,使之变成现实的能力与品质。

  用“叠加态理论”看儿童,我们很容易理解儿童成长中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反复性。儿童今天表现好一点,这当然不错;明天表现差了,也可以接受嘛。因为他在不同时候、不同场合,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和特点,这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第二,对于集体而言,每个人的精神领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人更是一世界!用“多世界理论”看儿童,也应该是非常适宜的。

  不同的“世界”,需要不同的培养方法、教育方法。老师即使教同一门课,面对不同的学生,也要用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启发式。这就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这一点,我们现行的教育应该说做得远远不够,我们还是模具制造、批量生产。批量生产的结果,就是忽视儿童的个体差异,抹杀儿童的个性特点。

  来源:《学前教育》2007.0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陈建翔

(0)

相关推荐

  • 弗洛姆"爱"的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要]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儿童教育仍然富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给予儿童健全的爱:培育儿 童健全的良知:教育者应学会自爱,健全自身的人格. [关键词]弗洛姆:爱的理论: ...

  • 新课程改革下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的

    导读:信息社会的个性化教育要求幼儿教师能够根据儿童不同的个性特点.认知类型.认知风格和学习进度等进行"对症下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儿童都能 ...

  • 多元智能教育:质疑多元智能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1

    近年来,教育界的部分人对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程改革里的作用表现出了过分的关注,他们都从各个方面为多元智能理论高唱赞歌,也有人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理论基础.[1]但多元智能理论实际上真的 ...

  • 促进理论与证据协调的儿童科学教育

    导读:预测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理论,对尚未发生的经验.事实进行描述与说明.预测与解释不同,解释指向已经发生的经验事实,而预测是指向未来的.预测有利于理论与证据不断相互作用.对儿童而言,预测包括想象.猜测 ...

  • 多元智能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 ...

  • 宇宙大爆炸理论

    意外发现而产生的理论 一个理论的产生往往要以人们大量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经过反复验证而形成.但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却是天文学家和电讯专家们在经常不断的偶然发现中确立和产生的. 1925年,美国天文学家W·S ...

  • "活教育"理论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认识文字之前,都先以极大的兴趣,拿起笔涂涂画画.一个点.一段线.一个圆.纵横交错.满纸涂鸦--.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他们认识生活.观察事物.加上奇异想象的一种表达方式,反映了幼 ...

  • 多元智能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在我的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步入21世纪,"以人为本,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宗旨"的现代教育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实验证明:创造力首先要通过早期教育才能得到发展,事实上,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比成人强.问题是我们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