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正.反面情境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利他行为是一种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而出于自觉自愿的助人行为,它是个体在群体中表现出的基本行为之一。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加上又多是独生子女,缺少多元化的、健康的社会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现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这一行为如不加以引导,将有碍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无法培养幼儿成为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高素质的人。

  国内外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认为人类特有的社会行为大多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结果而习得的。而个人的利他行为与当时的情境有关。如果一个人看到别人都在做好事,就能激发自己也去做好事,这可能是一种从众行为,也可能是模仿或受暗示。由此看来,通过正确规范的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幼儿面前,可以逐步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形成良好的利他行为。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单对幼儿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单纯地运用正面教育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纠正幼儿的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尝试运用了正、反面情境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这里的“正面情境”,也就是正面情境全程化,指的是教师创设正面规范的行为过程,用语言描述行为的结果。而“反面情境”则有两种:一种是反面情境全程化,指的是创设错误的不规范的行为过程,仅用语言描述行为结果;另一种是反面情境结果化,指的是创设错误的、不规范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仅用语言描述行为过程。

  二、研究对象、时间、方法:

  研究对象:中班三十名幼儿。

  研究时间:2002年3月——6月。

  研究方法:情景诱导法、自然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

  三、研究目标:

  1、运用不同的情景教育方式,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促进利他行为的养成。

  2、培养幼儿识别并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初步体验给予他人方便所带来的快乐。

  3、激发幼儿的交往欲望,促进社会文明人基本素质的养成。

  四、研究过程:

  (一)调查与分析:

  1、调查内容:在大带小的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利他行为。

  2、评分标准:见下表。

  表一幼儿利他行为测查标准表

  内容

  指导语

  标准一

  (4分)

  标准二

  (2分)

  标准三

  (0分)

  帮小班幼儿穿衣服

  小班小朋友起床了,我们去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能主动帮助穿衣服。

  在教师提醒下能帮助。

  在提醒下,仍不愿意和无行动。

  (二)教育对策:

  1、运用反面情境强化结果,淡化过程的教育方式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掌握和理解利他行为。

  通过反面情境的创设,淡化了注意的过程,将不良行为的表现用语言一笔带过,不至于在幼儿的脑海中形成负效应。幼儿在充分体验不良行为带来的否定的情绪的基础上抑制不良的行为,同时,也让幼儿逐步掌握和理解利他行为,并逐步内化成为行为的动机。

  例如,幼儿在观看完情境表演《笔丢了之后》,我组织幼儿讨论:“你有笔画画,而丽丽的水彩笔没有了,她心情会怎样?”“没有人帮她,她没有了笔,会怎样?”“画完不成,丽丽心里会怎么想?”“丽丽难过,你会高兴吗?”……通过淡化反面情境的行为过程,而强调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他人的愿望,理解他人的处境,而且,幼儿从中产生了正确的、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行为。在活动中,很多幼儿都拿出了自己的水彩笔给丽丽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

  2、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选择不同的正、反面情境的教育方式,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动态的行为表现和浅显的语言说明,减轻了幼儿认知水平低的不足。因此,在培养幼儿利他行为时,应使用正面情境全程化,也就是将利他行为的全过程展现在幼儿面前,用语言描述行为的结果,供幼儿模仿学习。而对于不良行为的纠正,则可以使用正面情境全程化或反面情境结果化。

  对于中大班的幼儿由于认知水平,情感的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可以以情绪体验这一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调控幼儿的行为,减少行为的具体化表现,来逐步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

  3、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引导,对幼儿的利他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强化正确的行为。对不良的行为应适当地运用以上手段加以引导,持之以恒,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

  (三)效果测定:

  经过研究,我对幼儿利他行为进行测查,结果如下:

  表二幼儿利他行为前后差异对比表

  内容

  标准

  帮小班幼儿穿衣服

  标准一

  (4分)

  标准二

  (2分)

  标准三

  (0分)

  前测

  人数

  1

  23

  6

  Χ(人)1.7

  后测

  人数

  20

  7

  3

  Χ(人)

  3.1

  表二表明,幼儿经过教育后,利他行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表中可以看出,低中档分数段的幼儿均上升到高档次,平均从1.7分上升到3.1分,效果明显。

  (四)几点体会:

  1、在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中,教师应采用正确模范的行为表现和鲜明生动的语言,达到“先入为主”的教育效果。在使用反面情境时,教师必须注意淡化反面情境的行为过程,尽量少出现,不出现过程,而要强调不良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

  2、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在幼儿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激发情感。研究表明:模仿与辨认只是认识的基础,通过群体的影响,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利他行为,但不是发自内心的,一旦同伴与老师的影响力减弱,又会故态复萌。幼儿有了情境体验,才能使利他行为真正内化为一种情感倾向,从而正确指导自己的行为。

  3、要重视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没有适宜的温度,鸡蛋永远不能孵化成小鸡。所以,提高家长、教师以及周围人的文明行为程度,杜绝不良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也是培养幼儿利他行为及其他文明行为的重要因素。

(0)

相关推荐

  • 利用儿童智力学具培养幼儿儿歌创编能力

    [内容提要] 本篇论文是根据中央教科所课题之一--儿童智能学具的训练和探索结合本幼儿园的原本课程"诗画教学"而撰写的.是在认真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总结,从三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利用 ...

  • 谈谈我在培养幼儿关心他人情感方面的几点做法

    关心他人是指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或者获得良好印象的行为.研究幼儿关心他人的品质的形成和培养方法,对于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矫正目前不少幼儿缺乏必要的同情心的不良行为,发展幼儿健全的个性品质都有积极 ...

  •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导读: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一.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起到规定.限制的作用,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想象空间,让幼儿在玩中展开想象.如:大班游戏"运报纸" ...

  • 3-6岁幼儿利他行为的调查研究

    临安锦城中心幼儿园 邓芳 幼儿利他行为是学前期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幼儿利他行为观察,结合调查,以获取幼儿利他行为现状和家长对幼儿利他教育现状的资料,提出有效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

  •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提出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其本质就在于让幼儿懂得美.追求美.创造美.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 ...

  • 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策略

    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但是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一.利用童话语言,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用童话的语言指导幼儿不断提高绘画水平,是幼儿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有一 ...

  • 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三个妙计

    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但是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一.利用童话语言,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用童话的语言指导幼儿不断提高绘画水平,是幼儿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有一 ...

  •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二)--利用日常情境对幼儿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在平时,我们处处做有心人,常常又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