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小学生自编万首新童谣
如今,置身西城区的大街小巷,与一队队稚气未脱的小学生擦肩,又能听到清新悦耳、朗朗上口的童谣了。“足球比赛有引力,勿忘观赛有礼仪”“猴皮筋我会跳,节约用水我知道”“小朋友快快来,疏散演练排成排”……这些有着鲜明时代感的新童谣,已不再是从爷爷奶奶口中学来,而是由孩子们自己创编的。目前,西城区72所小学的数万名学生,都已开始自编童谣,用这种流传百年的古老形式,唱出做文明有礼北京人的新声。
启发孩子们创编新童谣的做法,发源于宣师一附小。“几年前,我曾发现一些流露着不良情绪的‘灰色歌谣’,在孩子们中间广泛传唱。”校长杨英介绍说,编新童谣的初衷就是为了抵制这些“灰色歌谣”,让文明礼仪从小扎根在孩子们心中。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观察生活,将日常的文明点滴,写进稚嫩的歌谣。看到赛场上球迷不理智,殷浩天小朋友写下“观有德,喊有礼,狂有节,评有理,文明球迷我和你。”学会邻居的节水窍门后,马小军赶紧记下“洗脸水别倒掉,滴滴净水要用巧。涮墩布冲厕所,洗菜用水把花浇。”……如今,全校学生一共创编了13000余首童谣,其中184首还入选了该校的校本课程。编写、传唱新童谣,已成为孩子们的日常习惯。
朗朗上口的新童谣很快飞出宣师一附小校园,在整个西城区传唱开来。今年,西城区文明办联合区教委,将百余个街道社区和康乐里小学、民族团结小学等近百所学校一块纳入到新童谣创编活动中。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以“做文明有礼北京人”为主题,围绕“责任、爱心、诚实、守信、宽容、礼让”等关键词,将平时生活中的垃圾减量、低碳环保、文明观赛等细节写进童谣中,唱给街坊邻里听。截至目前,已收到作品900余首。学校还组织老师帮孩子“包装”童谣:书法教师指导学生用软、硬笔书写自己搜集和创编的童谣;美术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童谣作品配上图画;体育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创编童谣游戏;人文社会课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北京童谣的历史……眼下已经开学,孩子们正忙活着将编写的童谣编排成节目,准备在3个月后的全区汇报会上,登台表演。
“北京童谣作为北京本土的、民俗的文化,文字浅显、哲理性强、信息量大,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把北京童谣引进校园,挖掘、收集并传唱,看似简单,其实传承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文化。”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赵书这样评价。今后,包括他在内的一批民俗专家也将深入校园,为孩子们讲解传统童谣,辅导他们创编新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