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育中出现的"新倾向"和"新问题"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威信一幼——中二班 武爱萍

  在教学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各学校的教师都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很多教师为了赶时髦,在课改中没有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出现了形似而神不是的形式化、非此既彼的绝对化,出现了新问题: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变自主为自流,追求表面的热闹,强求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探究的泛化,情感教育机械化和浅层化等。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老师们都在积极的参与、投入到这场教育改革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在新课程课堂上两种明显的新倾向:一是形式化,二是绝对化。

  形式化就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这种形式化的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而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胡猜乱想,甚至固执己见,失之偏颇,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而要解决课堂有效性的问题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

  绝对化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课程改革上的具体体现就是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例,明显地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绝对化的倾向,不管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都用这种学习方式。凡是都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应生而教。任何改革都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摆正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变革同样有创新也有继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是最基本、最基础、最常用的学习方式。

  由于新课程课堂中的“形式化”和“绝对化”的倾向,表现出了以下八大“新问题”:

  一、是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改变。

  二、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化。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

  三、探究的泛化。本次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有的教师不管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一开课就要学生探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忽视了传统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四、是把自主变成自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讲,很忌讳“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于是乎,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成为平时教学的原则。

  五、教学只求“表面热闹”,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分异常活跃,盲目追求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课堂参与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六、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机械化。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一些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些困惑,出现了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景,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教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其次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也有的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到底是什么样还没有理解。,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八、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有的教师似乎不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就不是新课程。为此,教师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

  总之,从以上出现的“新倾向”和“新问题”中,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在新课程教学中,只有教师继承与创新,不搞形式化、绝对化,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新”;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动课程改革;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0)

相关推荐

  •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整合关爱教育

    新课程从开始到推广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好几个年头,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面对新课程赋予我们更宽泛更具有弹性的选择空间,如何把握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实施与合理安排?怎样才能更好地将新课程所给予我们的自 ...

  • 实践新课程 与幼儿同成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幼儿教育从观念到行为的一系列改变."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是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就必须 ...

  • 浅谈在环境教育中的幼儿意识与行为

    随着环境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一所所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也就应运而生.作为绿色幼儿园中的一员,我们的孩子在系统的环境课程教育活动以及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中,已掌握了一定量的环保知识,具备了一定程度的 ...

  • 浅谈幼儿绘画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丰丽萍 幼儿美术教育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觉幼儿的创造潜能,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儿童艺术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的艺术教育应该像 ...

  • 新课程呼唤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导读: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儿童观,认识到每一个幼儿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各异的,学习特点也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要善于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幼儿 ...

  • 新课程呼唤幼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育观.教学观做了全新的解释,这些观念是针对传统教育重人才培养的统一性以及重知识灌输轻自学能力培养的特点提出来的.在传统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 ...

  • 新课改中如何实施美术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孩子们的眼界日益开阔,外面精彩的世界无时刻不在吸引着他们,旧的美术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幼儿的好奇的心理,只有实施课程改革.及时调整和变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适应和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