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老师,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从新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扩展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运用“生活体验”,“情感沟通”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领会课文,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小学语文课多反映写生日常生活,或常见事物的篇章。而文学又是生活的反映,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小学生也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当作品中的某种生活和学生的某种生活相似或相通时,教师恰当的点拨,就会产生情感对流,形成畅所欲言的态势。应从下面几点着手进行的。

  一、抓住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内外联想,激发情感。文学是再现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艺术表现,散文中的人物更带有原型的明显痕迹。教学中,教师利用艺术真实引发学生联想生活真实,再回头品味艺术真实,从而增强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学生的兴趣也随之调动起来。例如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冰灯》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父亲的行动来刻画形象,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课文文风朴实,浅显易懂,没有太多的抒情,但是从字里行间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来感悟、体会父亲对孩子那伟大、无私的爱。三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已经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感悟语言文字,在这节课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理解“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是学习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就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体会,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通过抓住“赶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等朴实的词语感受父子间的深情,体会父亲深沉的爱,突破难点。学生进入三年级,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授课时安排了“如果是你,你现在手提着这盏晶莹剔透的冰灯,心里想什么?”,这一环节,通过讲述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中蓄积的情感更充分的表达出来,从而深化学生情感世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抓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去深切体会文学作品中有环境描写是作者精心描绘和有意安排的。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的是作者身临其境活动过的,凝聚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遇到这种情境,教师应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此境此地作者的情感。例如《瑞雪图》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二单元“风雪”中的主体课文,风雪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又都演绎出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情感。文章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读者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景致美不胜收。文章写于1962年的冬天,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作者看到这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这一喜人景象,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本课在教学时,要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过的读写项目体会本课在写法上的特色,通过抓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去深切体会文学作品中有环境描写是作者精心描绘和有意安排的。并在学生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中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三、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吸引他们去领略文本中的语言魅力。例如:《语言的魅力》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话语”中的主题课文,这个单元三篇课文体裁不同、国籍不同,但相同的是在讲述语言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语言的魅力》讲述的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在牌子背面写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对盲老人冷漠无情,到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心底漾出了喜悦之情。在《语言的魅力》一课中“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独自感受这句话在文中带来的“波澜”,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课文了描写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继续写出来?如何引导学生在两段文字的对比中,说出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是这一课书难点所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中段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鼓励学生自主识字,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自读体验,以学生的已知点为出发点、生长点。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发现语言带来的变化,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四、通过创设情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懂得道理。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一篇主体课文《狮子和兔子》,文章写了狮子被蚂蚁叮咬,不胜其烦,兔子启发他开动脑筋,跳到水里,摆脱了蚂蚁的故事。两篇课文分别从正反两面说明了:不动脑筋,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简单易懂,但其中蕴含的道理,需要通过找到狮子先后采用的两种方法的不同效果,以及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从而体会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蛮干,都要动脑筋。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狮子和兔子的不同心情及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的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充分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学习语文不仅要能理解,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识记积累和内化运用。所以理解重点词语“筋疲力尽、恼羞成怒”应改作为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手段理解词义,练习运用,获得积累。

  运用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文的情理相沟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0)

相关推荐

  • 以情导读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把微笑带进教室,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 ...

  • 幼儿园老师组织学生草坪撒尿 家长担忧

    每天上午10时许,科技路西口枫韵蓝湾小区内业主都能看到这样一幕:小区幼儿园里几十个小朋友做完操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就在小区草坪和道路上撒尿.有家长担心:老师这样做会将小孩带坏.也有人认为,小孩子这样不 ...

  • 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

    导读:所谓语感,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丰富的感受力.它包含的心理因素有联想.想象的活动,思维的参与及情感的激发等.语感同形象思维密切相联,它不仅要求学生揣摩语言文字,而且要求学生把语言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

  • "超常儿童"的付出与收获

    "超常儿童"眼中的"超常教育" 侯轩:这里让我变得坚强 侯轩,男,1981年出生.1991年,10岁的他考入天津市耀华中学早期智力开发实验班,1995年以优异的 ...

  • 评:走日韩式"老路" 中国孩子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中国青年报5月20日六版刊登的两篇文章一反常态,不再像以往以学习的态度来报道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经验和做法,<日本爹妈越有钱,孩子越易考上好大学--教育均衡了百姓养娃负担更重了>,<韩 ...

  • 教学交流帮助诊断提升

    3月13日,来自山东淄博张店教师进修学校的赵宽亮老师在实验小学为教师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观摩课. 课堂上,赵老师抓住<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所在单元的课文特点,以语文"工具性与 ...

  • 一节精彩的研究课[争吵]

    3月19日下午本部三年级语文教师白波带领三年级4班的学生来到芳草地小学世纪小学为全区三年级语文教师上了一节研究课<争吵>.大家获益匪浅,学习到了许多.<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 ...

  • 浅淡幼儿双语教学

    幼儿园双语教育是引导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儿童具有超越其他年龄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 幼儿初步接触英语,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兴趣,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特点,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目的,采用幼儿喜 ...

  • 三种方法学好拼音

    小孩进入小学学习语文,首先接触的便是汉语拼音.学习汉语拼音,如果学习方法不对,学拼音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不学好对今后的学习带来不少困难.如果教和学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