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伤害事故处理过程中的焦点和误区

  1两个焦点:

  (1)幼儿园对幼儿应承担什么责任?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7条明确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家长认为,幼儿入园生活学习,幼儿园就应当承担监护责任。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孩子发生伤害事故,就应当由幼儿园承担赔偿责任。幼儿园也因为没有深入领会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因而面对家长的大额索赔茫然不知所措。

  (2)如何认定事故的性质?

  部分家长包括代理律师认为,只要幼儿在园出了伤害事故,就是责任事故,常常把发生在幼儿园的幼儿意外伤害事故说成是责任事故,以追究幼儿园的过错责任,进行高额索赔。而幼儿园则由于内疚心理,不敢直言“我们没有过错”。

  2一个误区

  在相当一部分幼儿园中,发生幼儿伤害事故后,宁愿接受家长高额索赔,也不愿意作为被告而对簿公堂。认为打官司一是影响幼儿园的声誉和生源,二是怕麻烦。一所幼儿园一名幼儿在意外事故中额头受伤在医院缝了一针,园长随即在律师的建议下第一次登门就向家长赔偿300元。她们大概没有认识到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会给幼儿园今后的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第一,使家长在对待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认识上造成误区:只要孩子出事故就是老师没尽到责任,尽了责任就不应该出任何事故;第二,给保教人员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她们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宁愿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出事故也不愿让幼儿园的孩子出事故,甚至有些教师因此而不敢组织幼儿自由活动;第三,这种“私了”的方式会给幼儿园留下无穷的后患。

  处理幼儿伤害事故的法律依据

  1幼儿园不是在园孩子的监护人

  幼儿园是不是在园孩子的监护人,是认定幼儿园承担什么责任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承担监护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3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中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相关单位同意的。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可见,监护人是基于亲权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产生的法定职责,中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幼儿属于未威年人,其人身安全应当受到监护人的保护。监护人有义务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并对其民事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因因此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上了幼儿园,受到伤害或造成他人的伤害部应当由幼儿园负责是一种误解。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其监护职责未经法律程序不能解除,无论孩子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学校,家长都必须履行其监护责任。

  幼儿园不是在园孩子的监护人,在没有依法接受委托的前提下,也不能承担监护职责。那么,幼儿园应依法履行什么样的职责呢?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北京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的规定,学校和幼儿园依法对学生和幼儿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因此幼儿园对幼儿履行的义务和职责是,依据教育法律法规进行教育、管理和保护,而不是监护职责。认为幼儿园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责任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可见,基于保教机构的设置而产生的幼儿园工作职责与家长的监护职责性质是不同的,职责范围也是不相同的。

  2“过错责任原则”及“无过错责任原则”

  我国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体系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及公平责任原则。那么,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和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在幼儿伤害事故处理过程中依哪种原则来归责呢?这与是否监护人有什么关系呢?

  (1)“过错责任原则”是确定幼儿园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这为过错导致的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过错责任原则是作为认定幼儿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即“有过失就有责任”,“无过失即无责任”。因此,有无过错是确定幼儿园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如果伤害事故发生,幼儿园存在过错,将根据幼儿园自身过错的大小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必须依照法律的特别规定承担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第133条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由此可见,监护人承担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也就是说,只要1尔的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无论监护人有无过错,是否尽到了监护责任,都应承担民事责任。虽然这种责任会因为监护人尽到了责任而减轻,但决不能免除责任。因此,在幼儿园幼儿由于故意或过失造成他人损害或被他人损害时,应由双方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幼儿园有过错时才承担责任。

(0)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在幼儿伤害事故中的责任承担

    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如果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或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

  • 实施"幼儿珠心算教学"过程中的启迪和思考

    脑科学家的研究证明:"最理想的人,是那种恰到好处的把握了左右脑平衡使用的平衡型人".珠心算教学能开发幼儿的全脑功能,呈现出人类少有的多点兴奋,相互交织的奇观,从而促进人脑功能全面发 ...

  •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伤害

    心理伤害是泛指任何人的言行,无论是有意的还无意的,只要导致儿童在行为.智力.情绪或身体功能等方面,受到暂时或永久性的伤害,都叫做心理伤害.心理伤害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教授指 ...

  •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伤害(二)

    导读:偏爱是指教师不能把爱公平地撒向每一个幼儿,而出现的厚此薄彼的一种情感偏向.教师的偏爱影响着教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教育行为,而这些又影响着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幼 ...

  • 让幼儿在氤氲的爱意中成长

    鼓励是我们成人对幼儿无限爱意的传递,它是实现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主导性的教育方法.鼓励体现了我们在孩子活动中的引导和指导作用.鼓励渗透于幼儿活动的动态 ...

  • 建构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互动行为

    什么是互动?互动一词的基本含义:两个不同的主体相互的行动.行为.互动强调的是甲乙之间通过交往达到的彼此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促动.互动是一种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现象,发生在幼儿学习.生活的方方面 ...

  • 浅谈幼儿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伤害及应对措施

    一个本来开心活泼的孩子,为什么在后来的成长道路上变得越来越内向.行为越来越怪异.整天郁郁寡欢.烦恼不安,甚至到最后还得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呢?一个本来乖巧听话.大人心目中懂事的孩子为什么长大之后又会以恶 ...

  •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伤害(一)

    导读:心理伤害是泛指任何人的言行,无论是有意的还无意的,只要导致儿童在行为.智力.情绪或身体功能等方面,受到暂时或永久性的伤害,都叫做心理伤害. 心理伤害是泛指任何人的言行,无论是有意的还无意的,只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