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家长常忽略孤独症症状

  今年4月2日是第四个“世界孤独症日”。北京某院儿科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孤独症这个在儿童中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一的疾病,现在还很“孤独”。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早发现非常重要,但是家长常会忽略孩子的一些症状,甚至还会错误地理解孩子的行为。”贾美香告诉记者,在该院的门诊中,翻开《新华字典》随便读一个字,就会有患儿脱口说出这个字在哪一页。随便说出一个日子,就会有患儿立刻报出那天是星期几。“绝不会错。”在北大六院这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儿科中,这些看起来记忆力超群,被成人认为“更具优势”的孩子,其实都是孤独症患儿。而他们的家长曾经很得意:以为自己的孩子聪明过人。

  “孤独症的孩子太多了。”专家告诉记者,现在她每周出两次儿科门诊,每次接诊的患儿一半以上都是孤独症。专家介绍,孩子一旦患上孤独症,多数都会出现社交方面的障碍,六成以上的孩子会伴有智力低下,智力没有问题的只有10%。目前医学界尚没有搞清楚孤独症的发病原因,也没有药物能够根治。通过治疗能够真正走上社会,独立生活的孩子微乎其微。大多数孤独症患儿都是由家人照看,很多孤独症孩子的家长不愿意面对这样的现实,“有的家长坚决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有病,不肯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还有的家长选择抛弃孩子,两人离婚把孩子扔给老人。这都对孩子融入社会非常不利。”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找到预防孤独症的方法,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关键。2至4岁是孤独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时间,如果家长能在孩子4岁前带其就诊,医生能给出较为明确的诊断并及时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这部分孩子往往在各方面的功能都会有所提高。“其实早期识别不是很难,因为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是否具有孤独症的特征就已经很明显了。”贾美香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在两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现象,就应该引起注意;有些孩子喜欢重复地玩某种东西,还常常表现出重复无目的的动作,比如转圈、揪头发等,或者孩子存在感觉异常,比如对疼痛感比较迟钝等,也要重视。有些现象,正常发育的孩子在某个阶段也可能出现,但孩子如果有多个显著特征时,家长最好带孩子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请有经验的医生帮助诊断。

(0)

相关推荐

  • 专家:家长要学会帮孩子"立志" 当好孩子的领航人

    谈到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时,现实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说:"这东西太虚,现在把学习搞好了是最实际的,将来就什么都有了."有关专家表示,家长一定要学会理想教育,帮孩子"立 ...

  • 专家:儿童常吃快餐易患哮喘

    研究表明,经常吃营养不均衡的快餐的儿童很容易患哮喘病. 据专家介绍,一些研究证明,蔬菜.牛奶.维生素E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的孩子,哮喘的发病率比其他孩子高出2倍到3倍.另外,经常吃营养不均衡的快餐的孩子最 ...

  • 提醒孩子家长,不要忽略孩子咬铅笔的危害

    大多数学龄前及小学生都要咬铅笔的习惯,很多家长都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咬铅笔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以下列出孩子咬铅笔的几项害处,提醒广大家长改掉孩子咬铅笔的坏习惯. 1.孩子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儿童铅中毒 ...

  • 专家: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

    上期嘟嘟妈问,孩子心理素质差,接受不了不好的事,游戏输了或没有被老师表扬就会生气不高兴,这样输不起的孩子该怎么办?妈妈们认为,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专家则认为培养乐观的性格才能正视失败和挫折. 跟孩子 ...

  • 幼升小中家长易忽略的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那里,忽略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偏差.比如我们家长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考虑就有所欠缺: 1.对入学准备不均匀,对问题重视程度不同. 如心理准备,有的家长要么轻描淡写没当回事, ...

  • 必读:家长常犯的7大择校误区

    2015幼升小入学工作即将展开,作为父母,小孩要上小学了,家长们为了择校不遗余力,费劲心机,在万千学校中挑花了眼,却可能没挑中合适的,怎么办呢?针对家长们的情况,小编今天就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幼升小择 ...

  • 送孩子入园家长常犯的错误

    家长都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的度过每一天,这就需要家长来动用一下自己的小聪明来满足孩子,而不是犯向下面这样明显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还是改正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吧. ★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quo ...

  • 心理学专家:家长可采用适度管教原则

    很多研究儿童发展的专家建议父母,在孩子叛逆违抗时,试着跟孩子讲道理,然而,操作起来往往行不通,因为这是一个孩子和父母争夺权柄的阶段,不管孩子和父母在争什么,真正的重点在于: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一旦战争 ...

  • 孩子频繁做鬼脸 家长需警惕

    让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快乐暑假即将来临,儿童身心健康话题再成家长关心的热点.有的家长容易忽略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异常动作和不良习惯,如频繁做"鬼脸"可能是抽动症,屁股坐不住可能是多动症,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