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认为"我能行"
启东市和睦幼儿园 樊碧健
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就以积极的态度探索着这个新世界,对周围的一切愈来愈感兴趣,有了要求独立的愿望,一岁的孩子要从母亲手里抢过糖来自己剥着吃,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不要大人搀扶,不到两岁的孩子要自己拿调羹吃饭,三四岁的孩子把妈妈给穿好的袜子扯掉硬要自己穿,把爸爸用积木搭的美丽壮观的楼房推倒,自己搭出一间歪歪斜斜的小房却感到满意。“我来”、“我自己来”、“我会的”。。。。。。这种不愿接受别人帮助的行为表现,正是很可贵的独立精神,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然规律。
可是,不少好心的家长,对孩子潜在的能力往往估计过低,对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视为故意的执拗,不听话,给予训责、打骂,其结果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逐渐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上不会自理,学习上缺乏独立思考、害怕困难、缺乏主观、畏缩不前的人。显然,这与新时代对培养孩子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我们对孩子从小就要不失时机地培养这种独立性,让孩子认为“我能行”,使我们的后代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强者。
那么,究竟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认为“我能行”呢?
首先,要热情地支持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孩子有这种独立的需要时,成人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切不要当孩子这种独立的愿望还处在萌芽状态时就加予扼杀。比如,我班的A幼儿虽然年龄最小,但他是个聪明、好强又爽气的小男孩。每天来园在园门口就与妈妈说“再见”,示意自己进教室,请妈妈快走,但他妈妈放心不下儿子,怕在园门口到教室门口这一段路上儿子磕着碰着,怕儿子进教室后不吃早饭,怕。。。。。。左怕右怕,反正没事做,就干脆在儿子身后跟着,进来看看,弄得A幼儿有时大哭大闹,因妈妈不尊重他,没满足他表现自己独立的愿望,坍了他的台,让教师笑话了,而有时真的发起嗲来,非要妈妈喂完饭再走。有时本来A幼儿在幼儿园午睡好好的,而且自己能穿、脱衣服,可他妈妈中午想起儿子来,就在起床前又来看他,给他穿衣,使得他儿子“衣来伸手”,弄不好还缠着妈妈让她不要走,或要跟着回去。经老师与这位妈妈几次真诚的交谈后,她终于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以后再也不发生类似的情况了。现在,你看每天A幼儿进教室时总是响亮地喊声“老师早!”有时更甚:“老师早,我自己进来的”,多么自豪,多么神气。
其次,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成人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逐渐提高,对孩子能做的事情放手让他学着做,如洗手、吃饭、穿衣服鞋袜、整理小床、分放餐具等等。还可以以信赖的口吻,委托孩子为成人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到邻居家借东西,到附近的商店买小东西等。当然,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是适当的,是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并要注意安全,比如,在防非期间需要天天上次统计表,于是我就委托班上孩子轮流将表送交园长室。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布置任务”时,我问幼儿:“谁愿意帮老师把表交给园长阿姨的”,一下子举起了许多小手,于是我就请一位比较能干懂事的孩子去,由于是小班孩子,为了确保安全,我先提醒她注意上下楼梯要小心,并偷偷地跟在后面,没让她发现,准备应付任何突发事件。接下来我每天安排一位新队员跟着前一天完成任务的一位旧队员去执行任务。如果估计新队员认识园长室,并较有责任感,就放手让他单独执行。到“防非”结束,班上近一半的孩子出过这个“差”,而且每个“出差”回来的孩子都是那么自豪,充分得到满足和成功感。
再次,帮助孩子但不代替孩子。孩子的学习过程的确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代替,那就不仅使他们失去了动手操作,克服困难的机会,而且容易养成他们学习上的信赖心理。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信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为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因此成人应鼓励幼儿面对挑战付出努力。比如,每次手工活动时,当老师示范完制作方法请小朋友动手制作时,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大声喊:“老师,我不会”,甚至干脆将制作材料往老师前面一推,大有让教师全权负责制作的架式。那时,我总不急于帮忙,而是说:“别急,老师会来帮助你的,不过你要自己先动手试一试,不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孩子听我一说也只好自己做了。有时,才辅导了一位小朋友,那些大喊我不会的孩子居然已经自己完成了,而且做得还挺不错的,有的的确有困难的,我就耐心地再讲解,再示范,或者帮助他做难的部份,让他做易的部份,或者给他示范对称的一半,另一半让他自己完成,活动评价时,有意表扬那些孩子学会克服困难,以激发他们的成功感,鼓励他们独立活动。那时总会看到他们自豪满足的笑脸。久而久之,幼儿将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面对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最后,引导孩子探索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生活中的小难题,有时并非只有一种解决办法,孩子的思维具体形象,一旦达到目的,往往不会再往深处思考,此时,成人的作用应是引导孩子探索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使幼儿不仅于克服困难,并且善于克服困难,并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更加自信,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独立的意识。比如,一次幼儿在教室内玩纸飞机。一不小心,B幼儿的飞机飞到了电风扇上,于是B好不容易找来了一段竹棍,在众目睽睽之下试图将飞机捅下来,可是由于人矮竹棍短,不能实现。这里我问大家:“孩子们,你们谁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听了我的话,教室里象炸开了的锅,七嘴八舌,各抒已见,最后商定将电风扇开关打开让飞机转下来,当飞机趁着离心率从“高空降落”时,孩子们又是拍手又是高呼:“噢,下来啰!”这时,再看那出这金点子的小C幼儿更是显得无比自豪,无比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