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2014幼升小 开篇
写在前面:
幼升小的主要压力是家长的。我和老公都是靠学习成绩来京的北漂,没有另外能托起孩子的力量,还一心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为此,尽已所能对现行教育行情,入升学方法、(潜)规则取得了解,一年来倍受煎熬,走过很多弯路,有很多教训,也形成一点经验。在此过程中得到许多前人的帮助,如E度论坛、各幼升小群、闻风教育直播以及其他一些公开非公开的渠道。有些认知记录如下,一来做些总结,二来对他人提供帮助。既然写在论坛,选择结合我的经历,以对他人提供帮助为重点和主要目标。由于个人经历、认知能力所限,特别是没有很多时间去整理,仅以头脑风暴及流水帐方法,抛出一家之言,由于很多没有及时记录总结,很多数据都不是特别清晰了,仅评印象了,供参考,若能有对他人有所裨益,乐之。
幼升小。幼儿园升小学。是学习生活的一个开始。和小升初,初升高的明显不同之处是,幼升小即要做好学习生活(从小学到大学)的总体规划。
本文就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问题一、了解自己的需要,想给孩子什么。
问题二、了解游戏的规则,能给孩子什么。
问题三、将想和能结合。
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成本是多少?你愿意怎么做。
关于问题一,“了解自己的需要,想给孩子什么。”
管中窥豹的当前的背景和形势。
1.家长给孩子人生设计的主流趋势:农村送城市,城市送北上广,北上广送美加英澳。(这里涉及到走国际化教育,还是公立教育,路线是很不同的)。
2.教育与就业脱节。2013年700多万毕业生找工作,主流是双方都看不上,一方面是极其严峻的就业难,另一方面是招不到人。体制内看关系门路加学生成绩;体制外看学生能力和可发展潜力。在校专业决定从业方向,在什么学校决定专业内排名重要依据。学历、证书是敲门转,学习成绩做为参考。入职后的发展是看能力的。(这个涉及到,给孩子算多远的帐儿,算到大学毕业,那就是科举成绩,分数的事情,主要是应试教育。算一生的长远账目,主要是能力教育。多数家庭需要两者有机结合)。
3.2013年北京幼升小入学174616人,比12年增26421人,西城区小学入学缺口6百多人,海淀缺口一千好几(具体的没记本子,忘了);小升初113558人,增5716人。以北京近年出生率看,14-17人数会持续上涨,压力会执续。
一些我基本认可,但不一定认同的观点。
观点1.让孩子自己发展和成长,俗称“放养”。“反正以后会有社保,孩子也饿不着。天生我才必有用。让他开心的玩,开心的成长,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我在瑞斯英语一次家长会上听到的,在十几个家长正面博大的谈育儿观后,一个男孩子家长说的,满堂掌声)。
我的想法:比较认同,但我不选。建议视各家情况斟酌,一方面,普通的生活也是有成本的,北京本地有根基的家庭有这个条件。学习的主要目标还是就业和生活,很多孩子生来是不愁就业和生活的。另一方面,“放养”基本相当于不参与社会竞争了。孩子长大后会认同这样的方式不?当他某天想参与竞争序列,可能性有多少?以现在竞争的激烈程度,重点校的学生,在学业期间(小学到大学)是容不得三心二意的。
观点2.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并快乐。一个自办幼教机构的朋友,女儿今年五岁,从胎教开始学各种东西,零岁开始学习的8国语言系列、识字学的繁体大卡,师从台湾钱铎教授,家里请了每天和孩子英文对话的保姆,孩子每个假期都会休假,游历中外。孩子在三岁时,识得三四千字,完全能自己读书,可以拼16块的拼图,会两位数加减法;四岁时过了剑二(小学二年级尖子生过的);现在什么程度我没有问,我已是看不到背影了。家长不打算让孩子上小学了,他们约了几个进展速度差不多的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式专属教育。家长从孩子生出起,就没打算走公立教育,待孩子成长的差不多,即会送到国外。这个孩子见过几次,孩子很快乐的,家长提供知识的环境,而不是灌输。
我的想法:羡慕,半贵族式的生活。我不是那个阶层,不敢想,想了也不踏实。
观点3.跟随公立教育主流,培养优异。一女伴儿子,孩子智力十里挑一(瞎估的)。在家长的培养下,能力有千里挑三了(瞎估的)。孩子今年考上了育民超常。女伴对教育行业研究很深入,对比了各机构各班次,细到单个教师水平。孩子报了很多班,真的几乎是所有能用的时间都报了班,班儿是精挑细选的,幼儿园也是市里公认的最好之一。她给孩子提供了市场上能找到的最好的教育。孩子有这样的家长重视,有这样的环境,会垒起的高度是显而易见的。
我的想法:我也是尽已所能想把孩子人生铺垫起高度的家长。我个人认可侧重点更多是身体强健、独立性、习惯,帮她找到自己想要的,跟随着孩子内心想要的,帮她具备取得自己想要的能力,让她能够从我身边分离出去,是我育儿的指导思想。对固定知识的学习,我没有那么执着,我始终认为固定的知识学的越多,创造性就越少。知识万不能学死了。耐心的让孩子以自己为动机为自己做事情,固定的知识学起来什么时候都不晚(当然平时也要有至少中等的水平),原则是这样,但实施的不够好。我也有很多惰性,孩子是争强要尖的个性,所以一边跟随她,一边把她的心气往平常心去赶,她犯懒时再激励一下,只这一个孩子,也是一边摸石头一边过河。
问题一是个大问题,抛出个大问题,我仅能提供自己看到的小点点。到决定上,只是一个,要不要择校?家长愿意投入多少?有了自己的答案,就可以开始问题二。
关于问题二“了解游戏的规则,能给孩子什么。”
要不要择校?是个伪命题。愿意花时间、能看这到这个的,谁不想给孩子更多的,关键是择校的代价。这里提供个人所知信息,并不全准确,仅供参考。
各级JW桌面上不鼓励,乃至抑制择校。不过既然教育已企业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教育资源寻租、求租、中介、代理,混乱是必然的了。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严重到不只是定性的严重,了解后会发现超过朴素认识的想象)。“选择是大于努力的!”,不择校的家长不能说不负责,但应该说是脱离社会和教育行情的。花心思了解后的家长,除了资源足够到能个人解决孩子一辈子的,没有不择校的。需要利用社会公有资源的家庭,都应该依个人能力择校。
有几个大家公认的铁律:
小学一定要就近,要不就搬到就近。中学才是学校越好的越好。一流小学和一流二类小学、一流二类和二流小学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当然,一流和二流还是有实质差别的。东西海和其他区县是有鸿沟的!
好老师胜过好学校,好家长胜过好老师。多数小学班主任两年一换。孩子、包括我们都是环境教育的,孩子目前的主要环境是家长!中学时,学校的份量就重了。
量力而行,小学不起关键作用。小学期间的教育主要力量排序是家庭,课外培训,学校环境仅占不足三分之一,若是大于三分之一了,是家长没做到位。没资源没人脉,选东西海普校,考研水平、优秀教师比率(师资)、生源、升学率、习惯养成远大于其他区县。
社会需要专才,跟着学校科举教育走,出的是流水线货,家长需要补足素质教育。除了北大附小、实验二小等少数家长孩子不用为升学发愁的学校外,各个学校、各培训机构都没有选择的走了应试教育,号称学业素质两不误的,不太可能,总要有侧重,名校结合的稍好一点而已。
学区入学。目前,小初9年义务教育,国家推行就近入学。别以为住在好校附近就可以十拿九稳的上了,可不是那回事啊!学校录取的顺序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如没有学校的并阔改建,一般学校当年6年级毕业多少,新一年级就招多少。以某个一流二类校为例,13年毕业6个班,新1就招6个班,小班教学的每班30人,招180人。一二把校长,通过网上登记初步了解片区入学压力大约是250人,手里的条子及共建生是50人。这时的处理方式常常是,通知条子们有难度,大至按180-50,向区县JW汇报压力,在片区里面挤压。片区可以是动态的。是什么样的动态法呢?学校有多大程度的牛气可以不理会JW,就有多大程度的可以不理会规则。各种排名的学校都有各自行得通的法子。比如把片区划小,让周边的二类校多承担。有时一个楼分到单元,处在两校间的楼是最危险的,有的年度在学校片区内,有的年度就不在;有些开发商和学校有协议的,有的协议效力好使,压力大的时候确定性也会有变数;比划小片区更有效的方式是加条件,比如父母孩子三口户口都要在片内,户口要满多少年的,人户分离的不行,三代以内直系血亲的,等等。有个有意思的例子,一个西城一流二类校12年的条件很松,孩子户口在片内就可以,13年孩子太多了,条件变成户口满6年(两种说法,户口的满年以5月31日或3月31日记,我没这样的需求,记不清了,请自核实)。
片内网上登记。区县、市JW了解生源招生能力,给孩子分配登记号(跟身份证号绑定,一直孩子跟随孩子到高考,从JW了解一方面是为了规范管理限制跨区,一方面是为了异地高考做准备),2012年海淀区试点,2013年全市施行。2013年网上登记时间是到5月30号(其中,西城是5月16号),网上统一登记时间后,有去区JW定时定点的补登记机会,但会一定程度上耽误些时机,建议2014年的家长按时登记。
2013年的登记是有些空子可钻的,区间联网并不充分,西城登记了,海淀也可以登(其他两区间多数是不能同时登记的)。传说有两区县房产可两区同时登记,我试过,发现西海间可以,其他间不行。
2013年联网系统的漏洞是随发现随打补丁的,估计到2014年,老百姓想脚踩多只船是不大可行的。但仍然有可能的是登记是不验证的,唯一的验证是去学校当场由学校验证登记,如果能搞定学校,登记不是问题……。(2011年小半数靠假证能混过关。2013年开始就不行了,因为联网了,学校能查到。建议搞不定关系的,不要用假证试运气了)。共建、关系生不受跨区影响(海淀管的严格一些,有的关系不够靠的,学校会要求自己完成网上登记)。
注意的是如果找了多个学校关系,要提前打好招呼。录取是通过网络登记系统录的,其中一校录取了,其他校就看不到了。也不用特别担心的情况是,最后录取前学校会与家长确认。
关于考试。JW名义上不允许学校组织选拔考试。开的口子是特长生学校如银河小学、育民小学、育才小学;寄宿制学校,如北京小学(广外走读部也借此一块招生了)、海淀外国语、建华实验等。但很多学校都有各式样名目的“活动”。你想选好学校,正如好学校想选好家庭。小初中,学校选的是家庭,孩子加上家长,要两个方面加和的资源!家长能给学校或是校领导提供的即可兑现资源加上孩子能给淡定校创造升学率名气少给老师学校增麻烦的可发展资源。初中孩子的比重更重些。小学,孩子的比重我觉得对于名校不到百分之五。就是说,靠孩子自己能裸考进,机会不到百分之五。家长们,幼升小基本上是家长的责任!做好准备但不要指望裸考。育民小学2013年报名2789人,一试录440人,二试录90人,三试后计划录33人,实录23人(;育才小学2013年报名大概两千吧,三试之后录70人。能入的孩子,不经过专业的训练真的只凭自已的天资,是不太可能的,培训机构有专门的针对考试的辅导班。孩子本身能力和受到的培训都要超常才有可能的。育民、育才,银河这些专长的,还真是看孩子,这些我归类于百分之五的成功率。
考试或是活动离不开五个部分。知识能力(普小400-500汉字、50以内加减法、混合运算、180英语词,名校1000以上汉字,300单词)、语言(英语自我介绍、介绍父母、拼音)、发散思维(想象力、看词找物、英语连线、画画并讲故事、看动画片喜欢谁为什么、看PPT5秒答题,能记住多少)、体育(拍球、跳绳、托球跑、扔沙包、才艺展示)、常识(五一是什么节日,爸妈电话号,家住址,着火了,陌生人,难题直到看地图、京剧脸谱分出生末净旦丑);写自己名字是必须会的,考试时间多数是在一个半小时的样子。
一些小点点
学校的通知电话常常是他可以打给你,你回电话不是占线就是没人接,所以一定要带好电话。学校是不是有耐心打电话到找到你为止,自己掂量。
费用。正常交学校的择校费,桌面3万元,有正式文件支持。桌面外的资源就各不一样了(或是人脉或是银子)。我觉得靠谱的是这样,桌面的3个,人情2到5个,大小名校都够了。能进大名校还是小名校,看的是人情储备,你有就有,没有就没有,银子补不上这一块儿,北京这地界,银子能办的总归是小事。人情是要事前储备好的(至少提前一年招呼到),2到5是谢礼,事前没储备好人情,现抓的关系靠不靠自酌吧。如果需要的多于5,说明绕的弯子关节多了,或是收得多了,能办事的人是怕钱多咬手的,敢多收的人是不见得办事的。
培训机构。机构是能提供信息的(需要筛选)。有些培训机构是有名校的名额的,这是机构的金字招牌。只是数量有没有机构宣传的那么多,他们多大程度上能和学校有合作就不知道了。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能灵活处理的银子,给老师买笔记本了,暑期出国旅游了什么的,机构也得赚取中介费用,要不忙活啥呢。家长要是没别的渠道,经济上也宽裕,机构也是一条路,但要早(提前一年吧)。听说2013机构办理名校在10-30万。我不了解这一块,个人认为十万上个小学,无论哪个学校都不值!超出个人能力、阶层得到的东西,后面还会有其他代价的,不能只看入学这一块。
集体户口。
外地打工子弟。
共建。
小升初跨区。
私立学校。
具体小学情况
北京小学。一流一点五类。考试题简单的很,根本不是选拔孩子。招生通知发在北京小学网站,挂几天就撤了,2013年是5月26日上午考的。分校不是一回事,走读在广外,弱于寄宿的本校。原宣武区,小升初派位一般般。
银河小学。银河小学招的很少,歌舞才艺特长生,寄宿制。2013年5月25日考的。女孩子多,总上春晚。
三里河三小。一流二类30人小班教学,升学率好。共建2013年5月25日考的。财政部的共建。
育民小学。一流一类。非常好的学校,名校中的奔驰。持重沉稳,育人如玉。校长翟京华,特极教师,教育家。小班教学,注重规则,孩子均衡发展,习惯养成很好。能去一定要去。班很少,五六个的样子(忘了)。铁道部有共建(比较少)。
中古小学。一流二类。英语见长,一周五节课(别校通常二节课)。作业多,管的严格,个人觉得死板。家长可少操心。发改委的共建。
白云路小学。数学成绩很好,仅次于育民。重点小学,校长很牛。
海淀实验。管理很正规,老牌名校。班很多2013年15个班(或16),航天桥,花园村各有一校址,按低高年级分部。升学率不亚于中一、中三。教学层次高,学的比较难。学生很多都是工科知识份子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