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乱给孩子掏耳朵

  有的家长常常拿掏耳勺或小发卡给孩子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而且也是很危险的。

  人的外耳道皮肤具有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粘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粘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儿童的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另外,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孩子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如果孩子的耵聍过多、过大或影响听力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查。

(0)

相关推荐

  • 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掏耳朵

    耳朵里的耳屎又叫耵聍,对耳膜有保护作用,它能防止异物及小虫直接侵犯耳膜,另外,耵聍含有油脂,能保护外耳道的皮肤. 在正常情况下,干的耵聍而形成的小块耳屎,可随着开口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而自行掉到耳 ...

  • 父母不要给孩子掏耳朵

    耳朵里的耳屎又叫耵聍,对耳膜有保护作用,它能防止异物及小虫直接侵犯耳膜,另外,耵聍含有油脂,能保护外耳道的皮肤. 在正常情况下,干的耵聍而形成的小块耳屎,可随着开口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而自行掉到耳 ...

  • 不要随意给孩子掏耳朵

    耳屎又称耵聍,它是外耳道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物.刚分泌出来时,呈液体状,非常粘稠,干燥后便成了小块固体状的耵聍.平时"藏"在外耳道内,起到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 ...

  • 家长给宝宝掏耳朵要谨慎

    耳朵里的耳屎又叫耵聍,对耳膜有保护作用,它能防止异物及小虫直接侵犯耳膜,另外,耵聍含有油脂,能保护外耳道的皮肤. 在正常情况下,干的耵聍而形成的小块耳屎,可随着开口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而自行掉到耳 ...

  • 不要乱捏孩子的鼻子

    "孩子的宝宝鼻子扁,经常捏捏,鼻子就会长得挺."这是我们的传统观念.同许多旧观念一样,这样做非但起不了作用,还会损害宝宝的健康. 幼儿的鼻腔粘膜娇嫩.血管丰富,常捏孩子的鼻子,会损 ...

  • 不良习惯阻碍孩子成长

    导读:孩子处在成长的阶段,较为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家长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要注意防范孩子的不良习惯,莫让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成长. 表现1 ...

  • 为孩子健康要学习调节情绪

    母子情绪会传染 胎儿到6个月以后,能听到声音,并能在妈妈肚子里作出各种反应,如胎动增加.心跳加快等."胎儿与母亲血脉相连,他自然能够体会妈妈的心情."陈岱佳告诉记者,"当 ...

  • 保护宝宝耳朵很重要

    眼耳口鼻喉,耳居第二,仅次于眼.孩提时耳朵护理尤为重要,因为耳关乎到听力与语言的发育,还会关系到以后宝宝的人际交往.遗憾的是,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致使孩子的耳朵沦为疾患肆虐的重灾区. 香港卫生暑曾做 ...

  • 损害孩子听力的几点

    掏耳当孩子叫嚷耳朵痒时,有些父母会信手取来发夹.短木棒.毛线针等物,甚至直接用纤长的手指甲,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掏挖.这时,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他人碰撞,极容易戳破孩子耳道深处的薄薄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