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智残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导读:智残幼儿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表现在智力上的障碍,还表现在由此引起的情感、意志、个性、社会性上的障碍。因此本课题旨在积极探索智残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模式,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语言交往能力,适应未来的社会。

  一、研究背景

  今年我园招收了7名智残幼儿,这些幼儿中,有的肌体能力低下,动作笨拙,有语言交往能力障碍。有的属先天愚型,还有的属自闭症幼儿。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们制订了一系列的训练计划和实施目标。首先从智残幼儿的自理能力着手,手把手的教,一次次地练习,在教师们的辛勤培育下,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在初次尝试取得一定成果的状况下,我们又决定对智残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进行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在于与他人交往。”为了使智残幼儿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得幸福和快乐,我们应该尽快地将这种获得幸福与快乐的方法教给我们的幼儿。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的基础上,培养他们交往的兴趣,以不断地发现幼儿身上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展现自我,增强他们交往的信心,提高交往的技能。真正让学生做到与别人交往。而交往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众所周知,言语参与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和天才》一书中这样写到:“言语是我们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得不到任何知识,我们人类之所以优于其它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它动物所不具有的言语。”基于这一理由,如果我们不及早对弱智儿童进行言语发展和训练那将会恶性循环。[幼儿园教案网]

  二、问题的提出

  智残幼儿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表现在智力上的障碍,还表现在由此引起的情感、意志、个性、社会性上的障碍。因此本课题旨在积极探索智残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模式,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语言交往能力,适应未来的社会。

  学前特殊教育是特殊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智残幼儿同样具有交往的需要性智残幼儿作为社会上的一群弱势团体,是智残幼儿特殊教育的主体。目前,随着特殊教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前特殊教育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开展特殊儿童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减轻残障者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在于重视“人尽其才”,使每个人的资赋潜能应充分发挥发展出来,由此看来,智残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不仅对思考、观察能力及手、脑、口协调并用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为适应社会、从事家务和社会劳动作好必要的准备,而且因为在交往中受到同伴的尊重和关心,能够消除生理缺陷产生的自卑感和受歧视感,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增强自强、自立、自尊、自信。

  智残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是帮助智残幼儿适应社会、走向社会,今后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途径,有着其重要性。智残幼儿由于智力低下,又没有掌握一定的语言交往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交往习惯意识和个性品质。在交往过程中,外界较多地给予拒绝,同时,家庭又没有提供给他们交往的时间和空间,造成交往环境单一,接触面狭窄,自我封闭严重,长此以往,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非但不能提高,而且会越来越差,同时还影响到其它各方面的发展,成为社会的累赘、家庭的负担。因此,坚持给智残幼儿创造正常的生活环境,是提高智残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重要条件。因为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减少社会、家庭的负担,使他们尽早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人。所以必须从小培养他们交往的意识、交往的习惯,一旦具备了这些能力,便也是他们走向社会的开始。[幼儿园教案网]

  三、概念界定

  1、智残幼儿:国内外确定智残幼儿有三方面标准:⑴一般智力功能低下(由一定的专家和测量工具来判断)⑵有两种以上的适应技能困难(以校熟悉并和智残幼儿生活三个月以上的两名观察人员的观察来作评估)⑶表现年龄在3~6、7岁。

  2、语言交往:能运动语言进行沟通,从而达到自身需求的一种手段

  3、智残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正常幼儿相比,既有共同点: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又有特殊性:⑴发展起点迟⑵发展速度慢⑶达到的水平低。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1、收集国内外有关幼儿语言交往的资料,以及波特奇早期教育法,整理、分析、借鉴、参考。

  2、对智残幼儿进行家庭状况和在园情况的交往能力现状调查。

  3、针对智残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进展进行检测。

  4、由于影响智残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自身来看,他们有智力上的障碍、家庭教育的影响和社会行为等等;另外,环境和教育也对其有诸多影响。因此,本次训练研究就是从智残幼儿身体、智力、交往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其与本园正常幼儿的交往机会,给予相应的交往指导,在一定的程度上补偿其交往行为和智力的缺陷。

  5、本园康复班幼儿(7名幼儿)为语言交往能力训练实验班。

  五、研究内容

  1、对智残幼儿单纯语言的训练是基础

  (一)注意保护弱智儿童的言语器官

  由于某些弱智儿童的言语器官已受损害,那么注意保护其它完好的言语器官是很有必要的。弱智儿童的喉头、声带、口腔、咽喉、鼻腔等都非常娇嫩,很容易受到损伤,我们必须为他们制定好合理的作息时间,积极预防各类疾病的再次发生,并也因象聋儿一样进行嗓子、呼吸、舌位操的训练。

  嗓子的训练

  训练目的:训练声带活动,使嗓子发出所要求的声音

  (二)训练内容:模仿发音感觉操——如他把“花”说成“瓜”时,我就告诉他“花”的气流大,“瓜”的气流小,通过多次反复比较练习后便能发准这两个音了。

  (三)训练方法:示范法、模仿法、练习法、评价法

  呼吸练习

  (1)训练目的:针对幼儿声门以下部分进行训练,帮助幼儿产生气流,提供说话的动力,并加强对音量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2)训练内容:呼吸操、吹蜡烛、吹气球(风车、羽毛、棉花等)

  (3)训练方法:根据技能分解法,训练时所吹物体由小到大,由近到远,注意用气量的差异以及运气集中、均匀和气流的速度,反复进行。

  舌位操训练

  (1)训练目的:加强该聋儿舌的灵敏性和运转能力

  (2)训练方法内容:舌操、——包括伸舌、卷舌、舔上下唇、左右顶腮帮等

  (3)训练方法:示范法、模仿法、练习法,并借助于镜子等道具以及各种游戏进行。

  通过这一阶段的练习,弱智儿童对言语器官的活动部位和活动方法定会有所掌握,使其语言交往得到物质保障。

  (二)语言交往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教学活动能使幼儿掌握各种知识,从而丰富语言的词汇量,提高语言交往的能力。但对于弱智幼儿来说要接受、理解《新纲要》的教学内容,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安排各种简单的游戏活动,鼓励他们一起参与。开展“手拉手”的找朋友活动,为每一个弱智幼儿找一个好伙伴,可以让好朋友帮助着共同完成教学中的操作活动,在合作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

  (三)采用生活实践活动来达到训练的目的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社会实践活动是语言发展的动力,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不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靠无味、单一的训练方法,让弱智儿童掌握语言是很难接受的。他们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对事情的新鲜感也只能一瞬间。所以必须得采用贴近幼儿生活的社会实践来加以训练:

  1、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编成儿歌、绕口令或拟声故事帮助儿童正音。

  2、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丰富说话的内容。

  3、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游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开商店”、“看病”、“送信”等游戏。

  4、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在幼儿园让弱智儿童有一定的时间参加融合教育,让他们有更多的交往机会和语言表达的机会。

  其次,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用爱去换取信任,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貌的人。(四)为弱智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

  家庭、社会、学校语言环境的好坏对弱智儿童言语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儿童言语的较好发展,使他们的言语缺陷得到部分补偿。相反的情况则会仿碍儿童的言语活动,使弱智儿童的言语缺陷更加严重。因为儿童不可能凭空获得语言,他们首先是在家庭语言环境的熏陶下,逐步学会发音和说话的。调查发现由于某些弱智儿童在家庭里得不到良好的言语刺激,说话受不到鼓励。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很差,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言语典范。因而语言比家庭教育重视的幼儿语言明显落后,如:我班的超超与涛涛相比,超智力落后相对比涛好,但语言发展却落后于涛。这都因家庭教育重视与否所造成的。对在家里,家长对他们不要过度的保护和歧视,经常带他们到公共场所或亲友家里走动并和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一起玩,与孩子一起看一些动画片,与孩子共同讨论动画片的内容等等。在学校,为了更好的让其掌握语言,更应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言语环境。第一,教师用普通话与他们交谈,平时说话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句符合语法规则。第二,教师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多练习说话,多问些为什么,力求每次都能讲一句完整的话。只有这样弱智儿童的口语能力才能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五)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如:学生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当然父母的配合也是必须的,据实验结果表明,孩子从“伊”“呀”学语到能叫“爸爸”、“妈妈”开始,就应该特别注意教孩子学习某些简单词汇或说话,最好结合具体实物联系起来教。例如,看电视时应指着电视机去教孩子练“电视”的发音。父母要有意识地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和物去教孩子说话,如让孩子指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或者让孩子说出鞋、袜、帽、奶瓶、桌子、椅子、筷子、饭碗等物品的名称,并要结合玩具,图片或看图认物等进行语言训练。父母要有计划地去和孩子交谈,并要创造条件让孩子能和正常的小伙伴玩耍交谈,这样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就能较快地发展起来。

  (六)“爱”在语言交往中的升华作用

  我们都知道“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这些特殊的幼儿需要的是身边每一个人特殊的“爱”。对于他们作为老师应进行特殊的“爱”的教育,使他们不仅认识到自己被人深爱着,也能学习着去爱别人,在这一情感的趋势下,增加他们语言交往的意识:帮助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人当好伙伴,与好伙伴进行各种区角游戏;与家长共同合作,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为他们庆祝自己的生日,并送上真诚的祝福。参观敬老院,鼓励他们与那里的爷爷、奶奶交谈,为爷爷、奶奶做一件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

  五、研究目标

  通过智残幼儿与正常幼儿在游戏、生活、教学三环节中的交往训练,分阶段培养智残幼儿交往的习惯、交往的意识、交往的技能,以提高其自身的交往能力,为今后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研究,撰写出有关3~6岁智残幼儿在社会交往能力训练的论文,提供相应训练的内容、阶段、要求、方法、措施,摸索一定的规律及经验,并同时带出园内一批特殊教育的骨干。

  六、研究步骤

  七、可行性论证

(0)

相关推荐

  • 利用活动区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导读:通过评议游戏丰富幼儿的词汇量,让幼儿的评议表达能力在玩中得到提高.掌握交往方法是幼儿成功地与同伴交往,发展交往能力的基础.老师在注重发展幼儿语言的同时,还应教给幼儿一些交往方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 ...

  •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全面而严峻的挑战.语言教育在个体素质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幼教工作者应在全面贯彻<纲要>的同时,大力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以促进幼儿整 ...

  • 略谈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导读:环境是幼儿语言运用的动力与源泉,教师应注意提供良好的环境,重视引导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切实地得到提高.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 ...

  •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交往是实现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在独生子女尤其需要培养交往能力,交往能力差也正是许多青少年出现问题的原因.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注意社会规范的引导.遵循一定的准则及社会规范是人 ...

  • 浅谈如何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

    导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 ...

  • 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三步曲

    导读:在多种教育资源中,幼儿园的环境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幼儿园环境有显环境与潜环境之分.显环境又称物质环境,主要指幼儿园园舍.设施.墙饰布置等.潜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园内的人际关系.家园联系三个 ...

  • 在主题背景下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导读:幼儿交往能力的养成,要从关注课堂.重视课堂转移到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对幼儿的教育是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不能用课内课外来划界线.假如课内表现得无比完美,而一到课外就无影无踪.那么这样的完美,我 ...

  • 表演游戏与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来自于文艺作品或自己创编的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他们按自己的理解,运用声音.动作.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手段来扮演各种角色表现故事.所谓"自己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