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身体不适的八大症状

  大便干、最为先:小儿大便最好每天一次,以不稀不干的条便为正常。若大便干燥难以排出、呈球状或二三日排一次干大便者,称为大便干燥。中医认为是大肠内热的表象。所以应设法使小儿的大便通畅。如二至三岁以内的小儿应经常给些菜泥、鲜梨汁、蔬菜、水果等。这些都有清热通便的作用。三岁以上的小儿则可多吃些水果、蔬菜。如果大便干燥又不及时解决,就会造成小儿内热盛,以此往往易患感冒发热。

  食不好,睡不安:吃饭与睡眠之间有连带关系,如遇到小儿在睡眠中翻动不安、咬牙,家长就应认真回忆小儿近日的饮食情况。如果吃过于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等,都会引起小肚胀、甚至肚子疼痛。

  鼻中青、腹中痛:在中医理论中,脾在人体诸多功能中运化功能是很重要的(包括运转、输送、消化吸收)。小儿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可损伤脾胃之阳气(指消化、运转食物的一种动力),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因而导致寒湿内生,发生腹胀、胀痛、腹泻等症状,而寒和痛均可见面色发青,特别见鼻梁两侧发青较为明显。

  舌苔白又厚,腹中有积食: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舌头表面都有一层白苔,薄而清透,舌为淡红色。如果舌苔白而厚,一般说来是浊湿内停或消化不良。此时可闻到小口中呼出的气带有一种酸腐味。每遇这种情况,应及时给小儿服适当的消食导滞的药物。如小儿食丹、王氏保赤丸等,或遵医嘱。

  手、足心热,常有病祸:在正常情况下,小儿的手心脚心温和柔润、不凉不热,俗话说,“冰凉温干,吃行可便。”但遇小儿手心脚心干热,则往往是小儿将要发生疾病的一种现象。这就要注意小儿的精神状态及饮食情况。

  口鼻干又红,肺胃热相逢:鼻是肺脏在体表的门口,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口鼻干燥发烧,口唇鼻孔干红、或者鼻中有沾涕、黄涕,都是肺和胃燥热的现象,肺热胃热如不及时解除,可能很快会出现小儿高热。

  想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但饮食失宜或饮食偏嗜,则又常常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过饥则摄食量不足,日久造成营养缺乏、抵抗力降低。反之,暴饮暴食、饮食过量、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能力,可致食物阻滞、脾胃受损伤,出现肛胀、厌食、呕吐、腹泻等症。因此在节制饮食,用比较科学的食谱,主副食搭配得当,使小儿能够全面地摄取营养物质。

(0)

相关推荐

  • 小儿身体不适的症状

    大便干.最为先:小儿大便最好每天一次,以不稀不干的条便为正常.若大便干燥难以排出.呈球状或二三日排一次干大便者,称为大便干燥.中医认为是大肠内热的表象.所以应设法使小儿的大便通畅.如二至三岁以内的小儿 ...

  • 盘点宝宝缺锌的八大症状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锌缺乏会导致胸腺发育不良.淋巴细胞萎缩.免疫功能减退,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严重缺锌还会引发侏儒症及原发性男性不育以及病毒性肝炎.肾功能不全.白血病.伤口不易愈合等.此外, ...

  • 小儿多动症的症状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这类儿童必须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活动过多三个特征. 1.注意涣散(至少具备下列3项) ⑴.作事情往往有始无终. ⑵.上课常常不听讲. ⑶.注意力容易随境转移. ⑷.很难集中思想做功 ...

  • 宝宝生病的症状

    健康的宝宝有时难免会有病痛,而年幼的宝宝往往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不适,家长怎样才能及时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呢?儿保专家表示,可以通过以下五大征兆了解宝宝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多汗 生理性的小儿多汗 ...

  • 缓解小儿夏季热的食疗粥

    入夏以来,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小孩发烧持续不断,症状时好时坏,且体温随气温的高低变化而变化.广东省中医院儿科的专家指出,这是体质过差的幼年儿童常见的夏季热,家长不用过分紧张.专家指出,孩子的日常饮食非常 ...

  • 宝宝夜夜难眠八大原因

    刚刚出生的宝宝,尤其是1个月大以内的新生儿,平均每天有15~20小时的睡眠时间,是成年人的2倍多.宝宝的睡眠周期循环相当频繁,约每2个小时会有短暂的清醒,一个晚上约有7.8个周期,浅睡和深睡交替进行. ...

  • 丈夫要关心孕妇的心理不适

    妊娠对渴望做妈妈的妇女来说,既幸福又痛苦:幸福是将为人母的一种执着和感觉,而来自身心的痛苦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体会.因此,大多数丈夫对怀孕的妻子往往关心的只是妻子的身体不适,而没有关心她的心理不适,这实 ...

  • 断奶会影响小儿的心理发育吗

    孩子断奶并不像大人所想象的那麽容易,吃惯母乳的孩子不仅仅把母乳作为赖以生存的食物,而且对母乳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们在心理上依赖母乳,母乳会给他们一种信任.安全感.如果突然断奶,不仅会给孩子身体带来影响 ...

  • 家长如何护理小儿多动症患者

    导读:小儿多动症一定要多注意做好预防,而对于小儿多动症可以采用以下预防方法,运用得当或长期坚持,完全能避免小儿多动症发生.那么,小儿多动症的预防方法有哪些?针对这个问题,今天由小编我为大家介绍关于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