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母乳变"毒乳"的药有哪些?
随着众多品牌厂家生产奶粉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许多哺乳期妈妈出于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考虑,纷纷回归母乳喂养。
可是,有许多药物可随母亲的乳汁进入乳儿体内。哺乳的妈妈们若正在用药的话,就要多留个心眼,别让母乳也被“三聚氰胺”了。
大部分药物能从乳汁排出,但多数浓度低,每天排出的量不足以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但以下药物在乳汁中的排出率较高,是哺乳期妇女应禁用或慎用的药物。
磺胺类 如磺胺异恶唑、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丙磺舒、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等。这类药物本不易进入乳汁,但由于乳儿的药物代谢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肝脏解毒能力不强,少量药物进入乳儿体内也能产生有害影响,会使乳儿出现溶血性贫血。所以,哺乳期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尤其是长效磺胺制剂。
氯霉素 可造成致命的灰婴综合征,因禁用。
四环素 易随乳汁进入乳儿体内,使乳儿牙齿染色、骨生长抑制及出现黄疸,应禁用。
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 在乳汁中浓度较高,会使乳儿听力受损,应禁用。
金刚烷胺 也应禁用。医生常将其开给病人用于抗感冒,哺乳期妇女服用此药后,会导致宝宝呕吐、尿潴留、皮疹。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可少量进入乳汁,须警惕可能影响乳儿正常的肠道菌群。乳汁中微量的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可致乳儿发生过敏反应,并可能有生命危险。
抗癌药物 会随乳汁进入乳儿体内,引起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水平下降。
抗甲状腺药物 如甲基硫氧嘧啶,会抑制乳儿的甲状腺功能,应禁用。
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地西泮等治疗焦虑症和睡眠障碍类药物 可能会使乳儿昏睡和上瘾,有潜在的不良影响。所以,妈妈们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停止哺乳。很多治疗伤风、感冒的中药复方制剂,均含有一定比例的解热镇痛药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安替比林、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等。阿司匹林可使乳儿骨髓抑制,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乳儿肝损害,双氯芬酸可使乳儿产生血尿。哺乳期妇女在应用含上述西药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时,应慎重考虑,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其成分含量,切不可存在“中药无毒”的错误认识。
一些成瘾性镇痛药如可待因、吗啡等,在乳汁中浓度较高。有毒瘾的哺乳期妇女,也会使受乳的婴儿成瘾,新生儿对这类药物高度敏感,可发生呼吸抑制,所以,哺乳期妇女绝对禁用。
另外,中药如炒麦芽、花椒、芒硝等,西药如左旋多巴、麦角新碱、雌激素、维生素B6、阿托品类与利尿药等,有退乳作用,故哺乳期妇女不可轻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