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热导致武汉中小学生源对比悬殊
新学期开学后,有教育界人士向记者反映,武汉市部分学校的新生人数形成鲜明对比。造成这种对比的原因,并非以前经常提到的“择校”,而是城区规划拆迁和次新城(新小区较集中的城区)发展起来后,学校布局不配套。拆迁区学校“喊饿”,次新城学校“撑得慌”。
骤冷:生源急降一半
因为“东沙(东湖和沙湖)连通”工程,位于老武重厂附近的中北路中学和红岭小学,今年遭遇到了较为严重的生源危机。“往年都能招到新生200多人,今年只有100多人。”昨日,中北路中学校长杜思玉无奈地说,周边“东沙连通”区域拆迁,现在房子大多拆了,很多居民迁走了,学生自然就少。他担忧地表示,明年这种情况将更严重,“按照规划,旁边的居民楼明年就可能拆完了,学校将成为‘孤岛’。”附近的红岭小学,今年的新生也比去年减少了约60人。
同样,位于新规划的“武昌滨江商务区”范围内的秦园路学校,生源也大幅减少。“现在学校附近的拆迁才刚开始,学校的新生生源就减少了约15%,而且每个年级都有因居住地搬迁而转出的学生。往后几年这种情况可能更为严重。”秦园路学校一位负责人说。
爆热:次新城学龄儿童猛增
6岁的小奇奇家住南湖某小区,今秋入学颇费周折。“我想把孩子送到离家近的公办小学,学校却容纳不了,只得选择一所较远的民办小学,可每年要多交数千元的费用。”小奇奇的妈妈感叹,现在南湖片区孩子“上学真难”。
据了解,近些年南湖新增了数十个楼盘,入住率较高,适龄入学儿童骤增,而学校的接收能力有限。以武昌区的服务片区为例,该片区附近仅有南湖学校、南湖一小、武昌实验寄宿小学三所小学,学校的招生计划共640人左右,而到三所学校报名登记的至少有近千人。
该片区的一位小学校长表示,因为要上学的孩子太多,在招生后期,他只得紧锁校门,免得家长进来“求情”,“随着新建小区入住率不断提高,上学矛盾还会更加突出。”
据了解,同样的问题在后湖、光谷地区等“次新城”都不同程度存在。相关教育人士表示,刚刚新建的小区,入住率不会太高,学生也不多,短期内问题可能并不突出。但像南湖这样发展了十多年的次新城,小孩入学难是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应对:小班化教学、新建学校
生源的流失,使学校显得格外冷清,会否对教学造成影响?“学生少了,老师当然会有些失落感,但在教学质量上不能松懈。”中北路中学校长杜思玉介绍,今年虽然只有100多名新生,但学校将他们分成了3个班,进行小班化教学,“初中正常的班额是45—54人左右,我们每个班只有30多人。学校要求老师们因材施教,鼓励探究性、精细化教学的课堂。”
武昌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中小学布局调整,以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为前提,即使是拆迁区,只要有老生在,原则上不拆迁学校,若拆迁也会妥善安置这些学校的学生。为解决次新城上学难的问题,该区将和有关部门一起商讨,未来几年,预计会在南湖片、沙湖片、黄鹂路片新增3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