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误区
目前,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正在红红火火地开展着。我们就兴趣班的话题,分析一下在家长和老师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家长应该如何客观冷静地看待兴趣班。在本篇文章中,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家长对兴趣班的三种错误心态。
误区一:把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强加给孩子
小故事1:我永远都不想碰琴了
在晶晶小的时候,爸爸为了培养她在音乐方面的兴趣,送她去参加“小提琴”兴趣班,从那时起,晶晶每周去2次兴趣班,此外每天都要练琴;上小学后,练琴是她在课外时间里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
后来,随着晶晶小提琴技艺的不断提高,爸爸带她参加各种演出,也获得了很多荣誉,晶晶爸爸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但是对练琴的要求也变本加厉,晶晶稍有懈怠,就会遭到父亲的批评甚至打骂。
晶晶上大学以后,不再受爸爸的约束,就再也没碰过小提琴,而且,她发誓今后再也不拉小提琴了,因为她一看到小提琴,就会回忆起过去那段痛苦的日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晶晶的遭遇曾经刊登在《中国教育报》(晶晶的名字为化名)。当时,晶晶对报纸记者说:“所谓的业余爱好——小提琴,对我来说不啻于一场噩梦。因为它根本就不是我的爱好,父亲把自己的爱好与梦想强加给我,夺走了我童年的欢乐,也扼杀了我对音乐的兴趣。请告诉父母们,孩子不是你们的私有物,让孩子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吧。”
参加兴趣班的首要前提,应该是孩子对这项活动感兴趣。但是,现在有非常多的家长,很少关注孩子自身的愿望和需要,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按家长的梦想和兴趣为孩子报班。这样做,反而很可能事与愿违,毁了孩子的兴趣。
所以,打算带孩子上兴趣班之前,家长首先要反思一下的是:参加兴趣班,是家长的兴趣还是孩子的兴趣?
误区二:为了功利的目的让孩子参加兴趣学习
小故事2:不快乐的文文
5岁的文文,是小区里颇有名气的孩子,别看年龄小,她已经拿下了钢琴二级、美术一级和剑桥英语一级的证书。但是,文文的生活成天都围绕着兴趣班的考级,不仅孩子很疲惫、家长也非常忙碌和辛苦,妈妈经常为兴趣学习的事情冲文文发火,这些都让文文丝毫感受不到兴趣学习的乐趣,小小的孩子每天看起来都闷闷不乐。文文妈妈说,她这么做都是为孩子今后升学做准备的。因为现在报考的人越来越多,还有的家长给孩子跳级报考,很多孩子的压力比她家文文还要大。
现在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不输在起跑线、或者想让孩子在某个方面出人头地,而强迫孩子参加某项兴趣学习。比如让孩子学习美术、音乐等就是为了后面参加考级,为升学增加优势。
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美术教育专家何韵兰曾经在一次新浪亲子中心的访谈中,重点谈到了一个话题:“儿童美术考级是普及美术教育还是扼杀孩子的个性?”她很痛心地说:“好多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美术馆和博物馆,整天就在书本和考卷里面跑来跑去,我们剥夺了孩子到圣殿里去感受艺术魅力的机会,也让他们失去了评论美术的权利,他们本可以用自己的眼光来享受和吸收这个艺术,考级根本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
如果是出于功利目的让孩子参加兴趣学习,最根本的害处是:如果孩子没有机会自己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成年后就难以具备成功所需要的想象力、创造力、内在的动力。而对于真正的成功来说,内在的动力等要素,要比才华、技能本身重要得多得多!
误区三:违反孩子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以及急于求成、过于看重结果
小故事3:娇娇为啥这么怕水
娇娇是一个很文静秀气的女孩子,妈妈想改变娇娇过于文静的特点,让她泼辣起来,所以在娇娇4岁的时候带她去学习游泳。娇娇很怕水,在游泳池旁边,说什么也不敢下水。教练把娇娇强行推到水里,并告诉妈妈,小孩子都是这样学会的。但是从那次以后,娇娇再也不肯去学习游泳了,一说游泳就撕心裂肺地大哭,而且变得更加怕水,连洗澡都不肯在浴缸里面洗。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真事。就此我曾经和一位资深的儿童游泳教练讨论过儿童学习游泳的年龄问题,那位年轻时曾在国家比赛中取得过好成绩的游泳教练告诉我,其实儿童最适合学习游泳的年龄是5-6岁,那个时候,孩子的身体和理解能力等各方面都比较强了,学起来很快。但是很多妈妈都急于让孩子提前学会游泳,这时,能否学会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象前面娇娇遇到的那位教练强行把孩子推下水的做法,确实能够让很多孩子学会游泳,但是也会让一些孩子因此就再也不肯游泳了。这取决于孩子的性格、身体协调性、体能、对水的熟悉程度等很多因素,家长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因为急于求成,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兴趣。
除了上面所讲述的情况,对于那些超出孩子内在发展规律、以及剥夺孩子的游戏时间和其他爱好,一心让孩子学习某种技能的做法,已经离兴趣培养的初衷越来越远,这不仅会大大挫伤孩子的求知欲、对兴趣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最重要的是,违背孩子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学习,无法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自我价值感。
如果家长只是在努力创造他们自己心目中所需要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样被家长催促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是无法发现自我的。其结果是,由于内心对自我价值感的严重确实,孩子的成长过程毫无快乐可言,而当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后,他也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幸福感和生存的目的。这不仅仅是在兴趣学习上,在普遍的教育中上都存在这样的误区。其结果很可能让孩子患上抑郁症,甚至导致青春期自杀,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