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家长自认为存焦虑 孩子成绩是风向标

  “退,还是不退?”开学以来,让郭女士深深纠结的,是孩子所在班级的家长群。

  按理说,刚刚经过小升初的洗礼,儿子如愿升入北京的一所重点中学,郭女士理应高枕无忧,最起码也该喘口气,放松一下。可没想到,本来为加强沟通,方便信息传达而建立的班级家长QQ群,给郭女士带来的,不是便利,而是焦虑。

  由于中学学习的快节奏,学校每周都要晨练,也就是测试,每次测完,家长群就炸了锅,家长们个个神通广大,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信息,全年级最高分多少,班上最高分多少,平均分多少,尽在掌握。自己孩子在班级、年级的情况一目了然,不着急是不可能的。回到家里,着急变为指责,甚至升级为发火、咆哮。

  在当下,从入园、幼升小、小升初,直到中考、高考,被焦虑这种负面情绪困扰的家长岂止郭女士,而消除焦虑,也绝非退群那么简单。

  人民网强国论坛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有子女的被调查者中,92.8%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存在焦虑。而在全部被调查者中,98.6%的人认为身边有家长存在焦虑现象。

  不焦虑的家长是相似的,焦虑者则各有各的焦虑

  孩子应该六个月还是一岁去上早教班?选择私立幼儿园还是老牌公立园?如何选到一个好学区的小学以便直升不错的中学?怎样帮助孩子赢在中考和高考,在未来找到一份好工作……

  采访中,在我们身边,不少家长处在焦虑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大小,焦虑的内容也不断变化,“不焦虑的家长是相似的,焦虑者则各有各的焦虑”。

  成绩,是大多数家长焦虑的风向标。成绩差的,家长急着给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全方位“恶补”。为了回家后能跟上辅导,家长亲自上阵,和孩子一起听课,共同学习。

  也有一些家长接受了西方的理念,试图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但他们对自己的做法心里没底,总忍不住担忧,不知道是成全孩子还是会害了孩子?甚至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教育方法,平时认为快乐最重要,可是一旦考完试就全盘崩溃。这种家长往往在矛盾之间摇摆,更易产生焦虑。

  还有些家长总是要求孩子前三名,专家称此为“完美型焦虑”,这种焦虑,使人的神经像一根紧绷的弦一样,一旦断掉,没有修复的可能。这也造成一些优秀孩子一旦失败之后就全盘皆输,因为他们心里完全没有对失败的预设,一次失败对他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显示,83.6%的中学生家长要求孩子考到班级前15名,小学家长的期望更高。

  北京市某小学班主任席老师告诉记者,好多家长其实自己并没有主见,看到别的孩子报班学习,就产生心理恐慌,盲目认为“我家孩子也要学,不学就跟不上”。

  席老师认为,有的孩子平时上课学习已经比较吃力了,但还在外面学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后两头都没学好,家长就会抱怨,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其实这恰恰是家长的焦虑导致的。

  “别人家的孩子”,源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

  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北京市东城区一所重点中学的德育高老师跟记者说,每一年新生都要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其中,孩子们最讨厌的家长行为,就是总用“别人家的谁谁”跟自己比较。

  去年以来,教育部和各地教委连续重拳推出中小学生减负令,多次强调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重要性。

  “说到减负,我们不是不懂,是不敢啊。总不能让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而落个凄惨未来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家长的无奈之语,让人五味杂陈。

  在现行教育体系中,家长们担心孩子因为接受不到好的教育而输在起跑线上,不敢拿孩子的未来冒险,也不能承担因为父母另辟蹊径的决定,使得孩子在若干年后掉进哪一条制度的裂缝。

  教育的规律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今,社会上“三天学会写作文”“补习半个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传广告比比皆是。浮躁的、功利的社会现实,已影响了家长们的心态,使他们急于看到结果,这也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焦虑。

  要把两代人对孩子的憧憬变成现实,“教育”是必经之路。同时,不断丰富的育儿理论和流派,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又与商业利益相互交织,以至于家长遇到教育问题无所适从、无比焦虑。

  说到底,“别人家的孩子”,是家长对自己及其子女的未来预期心存焦虑的反映。

  一位资深教师说:“家长无法改变社会的生存法则,孩子也不能改变教育游戏的法则,谁也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大家现在只能无助、无奈、被动地顺应潮流。”

  比起成功学,家长更应学些幸福学

  从制度层面来看,取消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实现教师流动、推动规范入学,教育不公平消失了,家长焦虑也就缓解了。

  然而,当这些并未完全转化为现实时,家长需要更多地从心理层面改变。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家长焦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孩子学习进步,但是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这种焦虑状态愈发严重,会逐渐影响到家庭关系与孩子的独立发展。家长缓解焦虑,才能让孩子勇于面对挑战、坦然承担失败。

  业内人士建议,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不要一味地责备,而是应该主动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家长可以帮助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激发孩子的自信,引导他们自己面对挫折,克服困难。这样,家长也就不必再为孩子的成长而焦虑,还能够教会他们如何自己长大。同时,家长也应有自己的生活和兴趣,不宜把全部精力和时间放在孩子身上。

  比起更让人励志的成功学,著名积极心理学专家、幸福力讲师王薇华博士认为,家长们更应该学些幸福学。

  她介绍,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价值维系于他人的评价,幸福指数肯定不高。

  在孩子小学时代,家长对于考试和分数的态度,很有可能成为他们一生中都挥之不去的恐惧。“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开始冲在前面的未必是赢家。而只有家长平复了自己的焦虑,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才有可能和孩子一起,愉快平和地度过重重考关。”

  儿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焦虑性格的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焦虑性格,其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孩子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而且,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与其现实的成就状态有密切关系,焦虑人格的人情绪波动很大,很可能影响其未来的成就。另外,孩子的学习期与其青春期交织,特别容易叛逆,很多问题会集中在这个时期爆发。如果家长过于焦虑,对于孩子的成长,只会带来更糟糕的影响。

  此外,王薇华认为,家长的焦虑会让孩子对接受教育产生错误的认识。有些孩子会认为,自己读书就是为了考高中、考大学、找工作,他们会因此而现实、功利。这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对孩子今后的幸福观影响十分恶劣。

  曾经看到一段话,觉得很有感触:教育孩子本来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如今则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试试看,能不能把你一颗焦虑的心轻轻地放下,去体会那种只用眼光欣赏,不去动手改造,只提供鼓励和支持,不强加压迫和重负的父母之爱。

(0)

相关推荐

  • 超九成孩子:父母没时间陪我

    放学回家后就做作业,做完作业练琴,写毛笔字,然后就要睡觉了.""经常是爷爷奶奶陪着我"."我经常一个人玩"-- 12月25日,被老师们问到" ...

  • 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 9成家长选"养好习惯"

    近日,重庆晨报联合重庆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结合2015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共同推出了"你所认知的民办幼儿园"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从3月初开始,历时近半个月,调查问卷发布在 ...

  • 入学考试吓坏家长,9成家长送给孩子上幼小衔接班

    "小升初"."初升高"都已经是家长们熟悉的名词,而随着入学竞争的白热化,"幼升小"成为新的热门词汇.今年暑假,许多还没跨入小学的孩子们已经背 ...

  • 管理网络成瘾 家长应学会换位思考帮助孩子"闯关"

    导读:发现孩子沉迷网络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能粗暴地打断.如果非要做什么的话,不如倒一杯牛奶给他,说:"我要去睡了,你玩吧!"这样的行为反而会让孩子意识到"我的父母还是好的, ...

  • "孩奴"现象空袭80后 八成家长不堪经济压力

    如今,不少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矛盾与挫折,传统与现代交织,"房奴"."卡奴"早已不算新鲜事,而"孩奴"一词目前已悄然上位,要不要做 ...

  • 九成婴幼儿喂养方式不正确

    30%的婴儿无法享用母乳.换乳期近90%的婴儿没有及时正确转入配方奶,在后期喂养阶段,同样有90%的婴幼儿没有接受正确的喂养方式,江苏省人民医院河西分院儿科主任陈吉庆教授介绍,从小打造宝宝的" ...

  • 幼小衔接班悄然流行,9成家长持赞成意见

    "小升初"."初升高"都已经是家长们熟悉的名词,而随着入学竞争的白热化,"幼升小"成为新的热门词汇.今年暑假,许多还没跨入小学的孩子们已经背 ...

  • 家长教育爱哭的孩子的三大误区

    很多家长不会处理孩子爱哭的问题,有的家长甚至羡慕别人家不哭的孩子.是不是孩子不哭就是乖和听话的表现呢?很多家长发现这招非常有用,孩子在自己面前哇哇大哭,只要家长不理他,或者走开,孩子马上就不哭了,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