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创新高 八成只是感冒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创新高 八成只是感冒

  急诊科医生每天都是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城事观察

  观察动机:持续的大风降温让很多患儿出现咳嗽发热等感冒病症,就诊量不断增加再一次推高北京儿童医院的单日门急诊纪录。北京青年报记者夜间探访儿科急诊室后发现,仅内科诊室一晚就接诊450人次,这意味着平均一位值班医生一夜需接诊上百位患者。尽管医院已调动全部资源应对就诊高峰,但仍难缓解激增的患者需求。虽然卫生主管部门曾多次建议患儿家属就近诊疗,但社区首诊、有效的分级诊疗预约等改变就诊观念的措施,在实际执行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讯(记者刘洋)由于连日来北京持续大风降温,迎来入冬后的首个寒潮,北京儿童医院就诊患儿明显增多。记者昨日从儿童医院了解到,上周医院门急诊量85484人次,最高日门急诊量达13365人次,创单日门急诊量最高纪录。在夜间急诊,仅内科的患儿就诊量最高就可达450人次,平均每位医生要接诊一百余位患儿。对此,急诊科专家表示,患儿中有近八成表现为感冒、咳嗽、发热等普通疾病,最好不扎堆专科医院急诊科室,以免交叉传染其他疾病。

  据儿童医院统计数字显示,上周医院门急诊量85484人次,同比增长26.6%,日均就诊人次达到12212人次。12月1日门急诊量达13365人次,创单日门急诊量最高纪录。为应对就诊量的大幅增加,据了解,目前儿童医院已启用门急诊高峰期综合应对方案,包括增加工作人手,延长诊治时间;优化就诊流程,减少等候时间;随时监测门急诊动态,实行人员动态管理等综合举措。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目前医院已调动全部资源应对就诊高峰,但受场地和人员等客观条件限制,仍不能满足冬季门诊高峰日益增长的患者需求,为避免患者因等候时间过长耽误病情诊治,建议家长们尽量就近就医。

  据了解,目前前来就诊的患儿大多表现为发热、咳喘、呕吐和腹泻等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症状。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在呼吸道感染多发季节,最好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以免被传染;不要让孩子带病上学或去幼儿园,孩子休息不好会加重病情,同时也可能会感染其他人。成人在接触婴幼儿之前,要做些如洗手、洗脸、换衣服等基本的自我清洁工作,以免将病菌带给孩子引起疾病;如家中有人得病时,一定要注意隔离。

  探访

  晚上10点半,儿童医院常规门诊停止放号。不少没有挂上门诊号的患儿家长提前20分钟就来到门诊大厅南侧的急救中心分诊台,排队等待急诊号源。伴随着寒潮降温,急诊科室的接诊量随之骤然上升。近一月以来,夜间急诊接诊量最高可达到450余人左右,而其中,80%患儿为受寒等原因所致的感冒、发烧、咳嗽等普通症状。

  在急救中心正对大门的急诊抢救室内,三四十平米空间里,13台监控仪贴着两侧墙壁,一刻不停地跳动着,如实记录着13个或昏睡或哭闹的患儿身体的一些基础数据。在这13台监控仪器中,至少四五台是为临时加床的患者临时增设的,每位患儿身旁至少有两位家长陪床。端着输液器材的护士在病床间穿梭,往往需要侧身才能通过。

  “大夫,快来看看我的孩子,刚吞了一个白酒瓶盖下去,喘不上气了!”夜间11点,120急救车从大兴转来一对焦急的父女,父亲抱着患儿急匆匆闯进抢救室,却发现一时间难以准确定位大夫的具体位置。由于空间狭小,在抢救室门口接诊的巩帅与廖琨大夫正被20多位患儿家属里三层外三层团团围住,不停询问着患儿病情、治疗情况、用药注意事项等等问题。

  患儿及家属源源不断涌入急诊大厅,尽管医院尽最大努力调动医生护士等人力资源,但按照五班倒的常规工作机制,急诊内科大夜班正常值班医生也只有三位,其中两位负责急症抢救。为应对病人高峰,医院在高峰时段临时加派了一个医生。

  急诊室的挂钟指向了深夜11点10分,本应该在10点半进行交接班的廖琨大夫一时却无法抽身。120急救车从房山送来一位突发抽搐的患儿,送来时孩子不哭不闹,大睁着双眼,而陪伴的父母却难以抑制焦虑担心的情绪,母亲始终不停地抽泣,不时贴近孩子的面部,探一探孩子的鼻息。父亲则焦急地催促妻子尽快分开人流,“挤”到医生面前,及早得到治疗。

  “孩子喘不上气来,吸氧的机器戴着不舒服,让给换一个就是不换!”另一边,急诊抢救室的角落里,抱着五个月大不停哭闹的儿子,一位来自陕西的父亲和刚刚走过身边的护士抱怨了几句。一位戴着保安袖章的安保人员立刻上前,小声地在背后劝解:“临时加床的条件肯定不如正式床位,但条件就是这样,你也看到了。别大声吵闹,小心吓着别的孩子!”患儿数量多、就诊空间有限、值班人手不足,患儿家属在问题无法立刻得到解决的时候,往往情绪容易突然爆发。在急诊分诊台,护士们对于大声的呵斥与责问已经见怪不怪。在庞大的就诊压力下,即使面对一把将分诊台上所有物品全部扫落在地的患儿家属,也必须选择劝慰暴躁的家属,然后继续工作。

  现状

  “第一时间抢救,保证孩子能够活下来”

  据急诊科副主任高恒妙介绍,目前儿童医院长期值守一线值班的急诊科医生,除去由于身体原因等情况外,能够指挥抢救完成值班任务的,也仅有6位。

  白班接大夜班再接白班,常年如此,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即使是除夕也要坚守岗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很多急诊科医生有着长期头痛、失眠的通病。白天靠喝咖啡提神,晚上则需要服用美林、安定等药物来控制头疼,维持睡眠。双眼通红、嗓子嘶哑,黑眼圈重,脸上起痘……由于长期缺水,这些症状几乎每个急诊人员都不能幸免。

  相较门诊科室先检查,弄清病情后再对症治疗的方式,急诊科室患儿来得急,入院时多数情况不明,需要迅速依据症状来进行紧急判断和处理。“急诊科室的特点是以症状为导向,第一时间针对最危急的症状进行有效治疗,保证孩子能够活下来。”高恒妙表示。

  在不少医院,急诊科室由于病情突发,患者家属情绪起伏大,都成为投诉的重灾区。地方小、等待时间长、医生接诊慢,都能成为患者及家属投诉的原因。而为了尽量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儿童医院急诊科对于其他科室轮转的医生,除重症急救培训外,还特别针对沟通方法等内容安排了医患关系的培训内容。“比如说患儿只是感冒引起的发烧,我会向家属建议,最好不要在院内逗留时间过长,也不需输液,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超过38.5℃时可以适当口服一些退烧药。如果家属实在态度强硬,要求必须在院内治疗,我们也会体谅患者家属的情绪,适当地给予一些关注,避免发生正面冲突。”高恒妙表示。

  声音

  很多患者其实没有必要来“挤”急诊

  尽管儿童医院、儿研所等儿童专科医院门急诊量不断创新高,但从疾病的严重程度上看,不少患儿其实没有必要来“挤”急诊。“急诊最重要的任务是挽救生命、降低风险、安全转诊,并不是只要孩子病了,不分病情轻重,就一定立刻要到最好的专科医院急诊去就诊。”

  高恒妙表示,按照国际通用的急诊五级分诊标准,在儿童医院急诊科,最危重的一级疾病基本每天只有一个左右。抽风、严重肺炎、哮喘等二、三级疾病每天约有四五十个。剩下的80%几乎全都为感冒、发烧、咳嗽、流鼻涕、嗓子疼等分诊等级为四五级、病情轻微、不需到急诊就诊的普通疾病。

  对此,卫生部门曾多次发文,建议患儿家属就近诊疗,希望通过分级分流就诊,缓解儿童专科医院过大的接诊压力。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社区首诊制、有效的分级诊疗预约制度等一系列改变就诊观念的措施执行中,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0)

相关推荐

  • 2014北京共建终结 学区房成唯一"升小"渠道

    随着日前北京市教委发布<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今年北京市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小升初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取消延续多年的共建招生.今年 ...

  • 儿童铅中毒八成来自室内污染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4月3日公布的一项室内环境铅污染调查显示,八成铅污染与儿童的居住环境.室内环境和饮水有关. 据透露,北京曾发现一个出生仅一天的婴儿出现重度铅中毒症状病例.经专家对中毒婴儿家的室内 ...

  • 阅读调查:近八成儿童3岁前开始早期阅读

    近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进行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北京发布.调查发现,58.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只有7.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或很多.国民对阅读重要性认 ...

  • 儿童节调查:八成孩子过节希望父母陪

    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孩子们最想要什么样的节日礼物?您会陪孩子过节吗?近日,本报在多所小学开展"儿童节,你快乐吗"随机调查,共发出1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卷100份.本次调查共 ...

  • 近八成父母不能与孩子正确沟通和交流

    亲子交流,成为困扰大中城市高学历家庭子女教育的第一难题.一项针对全国31个大中城市1000户年收入超过15万元的家庭调查显示,超过65%的高端家庭(高收入.高素质)在学龄前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缺乏专业的指 ...

  • "孩奴"现象空袭80后 八成家长不堪经济压力

    如今,不少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矛盾与挫折,传统与现代交织,"房奴"."卡奴"早已不算新鲜事,而"孩奴"一词目前已悄然上位,要不要做 ...

  • 10年中国儿童:学习更自信但八成睡眠不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调查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少年儿童学习满意率增幅最大.不过,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比例达78.1%,有 ...

  • 北京景山学校分部"八荣八耻"新童谣汇编

    八荣八耻学的欢> 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学的欢. 热爱祖国是首位, 遵纪守法也为先. 我们爱校如爱家, 严守校规理当然! 徐紫萱 北京景山学校分部 二.1班 学生 <八荣八耻大家园&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