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导读:幼儿园大多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做的比较好。作为小学是大班额的孩子学习是被动接受,强行记忆比较多,相对比较枯燥,部分孩子会感到吃力,长期的吃力就形成了厌学的心理,虽然学校经过努力但班额大,不可能像幼儿园一样以游戏化的方式学习。
一、现状分析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教育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三年来,正逐步适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等,感到生活本该如此,一旦踏入校学,环境改变了,学习内容、方式改变了,有作业,有考试,有批评等等。于是从很多学校里传出学生有许多的不适用,有相当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虽说幼小衔接工作研究这么多年,但至今依然有些孩子很难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问题出在哪儿:
第一,首先直接给孩子感官上带来巨大刺激的是学校环境。
大多数小学还同从前的课桌一样,大班额的班级从后面墙一直坐到黑板前,七八排黑压压的,很多学校只是外部环境稍微有变化,小班额的学校很少见。很多学校从感官上使孩子失去了愉快。
第二学习内容的变化,这是与幼儿园差异最大的。
小学有必须掌握的学习任务,没有弹性、没有商量,语文方面新课程改革提倡加大识字量,提前阅读。幼儿园大多不提倡识字,相对以往教材识字量增大了,学生的基础差了,特别是学生年龄更小了。应该讲这是幼小衔接最不成功的地方。小学虽然要求会写的字少了,但要求会认读的字多了,对于学生眼睛、嘴、耳朵、手各种感官共同使用时,对字的记忆比较快,但要求会认的字不让写只让读一读,如果日后再缺少反复巩固使用,很容易忘记。因此一年级识字是个难关。
第三学习方式不同。
幼儿园大多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做的比较好。作为小学是大班额的孩子学习是被动接受,强行记忆比较多,相对比较枯燥,部分孩子会感到吃力,长期的吃力就形成了厌学的心理,虽然学校经过努力但班额大,不可能像幼儿园一样以游戏化的方式学习。
综上所述,怎样更好的将幼儿园的教育与小学的教育自然过渡顺利衔接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园与青岛市洮南路小学建立联系制度,共同探讨幼小衔接工作,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二、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园自始至终坚持一点,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为重要。因为习惯不好,对幼儿的发展就不理想。首先是时间观念,到了大班我们们经常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沟通,让孩子养成该几点起床、几点上幼儿园、几点睡觉、不随意改变,特别是到了大班下半学期,更应该坚持遵守时间,让孩子养成每天回家利用十分钟时间专注读自己喜欢的书或画一张画,不要让孩子边学边玩。再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家长不能代劳,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醒,如结合主题或节日回家准备材料或完成一项任务,长期坚持,为上小学打好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三、在日常的生活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园在研究幼儿早期阅读方面,提倡在生活中营造阅读氛围。结合孩子读儿歌、故事、古诗等作品时,每次从中自己挑选出想认的几个字,不贪多。利用带幼儿散步时间,结合我园小区周围有许多的商店、酒店、公司门头、广告用字等引导幼儿认读。因为这种形式的认读随处可见,随处可学,最能形成孩子愿问愿学的学习氛围。在游戏活动中,还将一些认字卡片投放在活动区中,以孩子喜欢的方式玩接龙游戏,复习巩固学习对新字的认识,让孩子教孩子。因为识字是认知的基础也是工具,也就是说,识字不是目的,识字只有与阅读结合起来,识字才更有意义。记忆的时间才会越长久。对入小学适用环境,顺利走过幼小衔接这个“陡坡”打好基础。
四、注重能力的培养
提倡素质教育几年了,很多家长很反感。其实他们是对它的不理解。素质教育不仅是只教孩子唱歌、画画、弹琴、跳舞等特长,它可以融会成几个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六会”。掌握知识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从某一角度来看,学习知识是形成发现、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的手段。我们在教孩子学习10以内的组成和加法时,通过游戏在学习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总结归类。如:学习8加几、9加几让孩子逐渐归纳8加几的相同点,9加几的相同点,而不是教师单纯的让孩子死记硬背,在认识过程中,长期的让孩子拥有这种学习机会,就会长期训练各种能力。对孩子的成长终身收益。
以上是我园近几年来对幼小衔接工作浅显的几点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围绕“学习适用能力、社会适用能力”这一核心进行探讨,使我园的幼小衔接工作更深入扎实有效。
青岛市市北区工业幼儿园 宿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