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比较,父母要引导

  3岁左右的孩子,一般已经开始出现比较的心理,跟身边的小朋友比高比低、比好比坏。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他们也有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系统。即使没有大人把他们与别人进行比较,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通过与别人的比较,他们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参照体系,确定自己的位置。这种比较也是认识自我的途径之一。

  在我们家里,我们的教育观念是以鼓励为主,但是伊伊在上大班的时候,有一天回家,突然无缘无故地问我:“爸爸,为什么我没有蕾蕾长得漂亮呀?”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问,我一时无语,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心里开始犯嘀咕,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儿,脑子里面成天都想些什么呀。我也开始反思:难道我们平时犯了大忌,经常拿她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比较吗?

  我认真回顾自己过去的言行,甚至平时家人的举动。仔细回想,也没有发现我们存在什么大问题。

  在她的反复纠缠下,于是,我就这样跟伊伊说:“在我们心中,你永远是最漂亮的宝宝。其实每个孩子在爸爸妈妈眼里都是最漂亮的。”然后还告诉她,每个孩子都有最漂亮的地方,比如有的鼻子长得漂亮、有的头发很漂亮,而伊伊的小脸蛋很可爱。

  听到我这么斩钉截铁的回答,她也就不再追问,又开始跟我玩游戏。在那天的游戏中,我故意根据游戏内容,问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伊伊对答如流。在她回答完每一个问题之后,我都会来一句:“伊伊真聪明!”

  后来我发现,伊伊在幼儿园里还喜欢观察班上小朋友谁回答问题比较快、比较准,而她有时候不是反应最快、答案最正确的那个人。这时,她就会运用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系统进行自我判断,会说诸如自己不如别人的话。

  这就是孩子成长的特点,他们会通过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势,从而转化为自己进步的动力。而如果在比较中,经常不满足于自己的位置,但是又暂时找不到超越别人的办法,那么就很容易对那些他们认为“比自己漂亮、比自己聪明”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心理。孩子们的情绪是透明而真实的,他们不像大人那样善于掩藏自己的内心。

  别看孩子们年龄小,他们在这方面的感知非常敏锐。如果不接纳孩子的这些情绪,不及时引导孩子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些不良情绪将会在孩子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需要因势利导,把爱比较的心理转化为孩子的成长动力。爱比较的孩子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往往还容易出现“怕输”的心态。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个心理特征,尽量利用孩子这种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心平气和地跟别人进行竞争,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心态。

  如果每个孩子都具备这样的阳光心态和竞争意识,那么孩子就容易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而不是陷入只比较而不行动的自卑情绪中。

  其次,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学会欣赏别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都有不及别人的地方;无论多么不显眼,都有别人可学习的长处。作为家长,一定要健康地引导孩子的比较心理。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爱比较时,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并且欣赏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并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有不足的。而不要处处都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更不要蔑视别人比自己突出的地方。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把别人做得好的一面吸收过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第三,我们不要轻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进行比较。不排除部分孩子喜欢跟别人比较,就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有些家长,只要自己的孩子稍微不如大人的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就总会挂在他们的嘴上,不经意间就脱口而出;这样,“别人家的孩子”阴影总是永远刻在孩子的心里,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

  “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总是那么完美,即便不是那么完美,也总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孩子所没有的优点。他总是在自己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适时出现,总是在父母互相攀比炫耀的时候准时现身。

  所以,很多小朋友从小就一直有个邻居家的或者是亲戚朋友家的“好孩子”与自己做伴,他们相当优秀和乖巧,并且总是可望而不可即。

  在这样的阴影笼罩下,很多小朋友常常自惭形秽,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家长的出发点可能是很好的,希望能够激励孩子奋起直追,我们还不惜把每个人的优点都提炼出来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跟自己身上的缺点进行比较,跟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比较。古人说“知耻而后勇”,很多家长大概也是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比较,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努力改变,做得更好。

  可惜的是,大多数时候,这往往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我们看到的更多结果是,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或者质疑父母对自己的爱,甚至会反抗父母的一切安排。

  我们在比较孩子之前,首先需要认清自己的差距。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别,却看不到自己和别的家长之间的差距。孩子之间或许差别并不是很大,但家长之间的的确确是有差距的,这些差距往往并不是体现在学历和知识上的,而是体现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智慧上的。

(0)

相关推荐

  • 怎么才能让孩子爱听父母的话

    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幼儿园一线教师,我在与家长们聊天沟通时,经常发现有些在幼儿园里非常听话的孩子,在家里却不爱听家长的话,家长们反映: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可在家里却任性. ...

  • 孩子发生争执,父母及时引导

    导读:争执,是孩子必修的一门功课,是相互学习.相互适应.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由此,宝宝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爸爸妈妈完全可以用豁达的心态看待争执,引导宝宝在争执中学会交往,运用智慧解 ...

  • 孩子爱撕书,父母怎么办?

    导读:孩子见书就撕,你有好方法对付吗?各位妈妈各有高招,看看她们是怎么对待撕书孩子的. 用废纸来满足撕书欲 宝宝撕书,我知道可能是他正处于手的精细动作发展时期.同时撕书时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很好奇.所以 ...

  • 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Q:容容今年4岁了,一直挺听话的,可是最近不知怎么回事,爱和爸爸妈妈顶嘴,有时要她帮忙做点小事,也不情愿,比方叫她帮妈妈拿个东西,她根本不听,不像以前那么乖了.这种情况一阵一阵的,过了一段时间又好点. ...

  • 孩子爱揪头发怎么办?

    孩子爱揪头发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多动症.缺乏安全感和个性特点三种: 1.多动症.这种孩子显得格外活泼,手脚不停地动,精力充沛,不知疲劳,因而他们好跑.好爬或好揪头发.挖鼻孔.吮吸指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小 ...

  • 做凡事都和孩子商量的父母

    父母凡事和孩子商量,孩子就会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形成的亲子关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协商能够让人感觉到受尊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尊重的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无法获得满足 ...

  • 孩子不与父母分床睡有害吗?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幼儿适时和父母分床,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促进其心理成熟,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国家以前不太重视孩子和父母分床,也由于当时住房条件的缘故,一般孩子都和大人挤在一张床上,有的 ...

  • 中国风:让孩子爱米食

    中国风:让孩子爱米食 米含有丰富的营养素,父母只要多花一些巧思,就能将单调的米食变成精致可口的小点心,亦能够吸引小孩对米食的喜爱,如何让小孩喜爱米食. ●消极面: 我们要分析小孩不喜欢吃饭的原因,并积 ...

  • 孩子爱顶嘴,家长怎应对?

    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进入反叛期,这时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甚至会跟你顶嘴,跟你对着干,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专家介绍,孩子顶嘴也是有原因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对付孩子的顶嘴呢?来听听专家给出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