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恐惧心理分析及调节策略

  恐惧心理在儿童中是常见的,一般情况下,恐惧情绪是短暂的、不过分的。而有些儿童会出现持续的、严重的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焦虑、紧张,这种状况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在解析恐惧心理本质的基础上,分析儿童恐惧心理的成因,进而提出有效的调节策略。

  一、恐惧心理的本质

  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郭尔认为:“恐惧是人的本质特征。”在生理学中,恐惧被定义为:个体知觉环境中出现了威胁或引起恐惧回忆的线索而产生的防御性反应。临床上把恐惧看作恐怖症,认为它是一种与刺激或情景有关,并与实际威胁比例失调的消极情绪。发展心理学认为,恐惧是对可知觉威胁或真正威胁的正常反应,是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苏联彼得罗夫斯基和雅罗舍夫斯基主编的《心理学辞典》中指出:恐惧是在个体的生物生存或社会生活受到威胁的情境中产生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以实际的或想象的危险的源泉为目标的。

  综上所述,恐惧心理的本质有以下三点:首先,恐惧是人的基本原始情绪,是人面对危险情境时的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其次,它是个体感受到自身有被损害或剥夺的可能性而又无能为力的结果;再次,这种可能性包括现实的和预想的危险。

  二、恐惧心理的表现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恐惧心理广泛存在,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以主体来分,有个体恐惧心理和群体恐惧心理,如个别儿童怕兔子,而绝大多数儿童怕黑;从引起恐惧的事件来划分,最常见的有动物恐惧、社交恐惧、自身损伤恐惧、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恐惧,其中社交恐惧如儿童怕见陌生者,现象恐惧如儿童怕影子等;以恐惧症状的程度来划分,有怀疑、担心、害怕、恐惧、恐怖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心理状态。

  三、儿童恐惧心理原因分析

  儿童恐惧心理的表现多种多样,其成因也比较复杂,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对恐惧刺激或事件缺乏正确的认知。儿童的恐惧心理大部分是由于对引起恐惧的事物或现象没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的。例如,许多儿童都坚信妖魔鬼怪是存在的,而且有魔法,力大无穷,无所不能。再比如,母亲送孩子到幼儿园后准备离开,孩子以为母亲要遗弃自己而大哭不止。

  第二,恐惧刺激的泛化。即由于害怕一种刺激物,进而发展成惧怕与之相似或相关联的其他刺激物。这些刺激物的核心特征相同或刺激物之间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只要看到其中的一个相关刺激物,就会立刻联想到核心刺激物,导致恐惧情绪的产生。例如,一个3岁的小男孩因为害怕兔子,发展成怕羽毛、棉花、羊毛,最后只要是任何毛茸茸的东西都会令他惧怕。

  第三,对新刺激不良适应。当陌生人出现,或进入新的环境,又或熟悉的情境发生意料不到的变化时,儿童之前掌握的应对方法不再奏效,而新的应对方式还未习得,恐惧感就随之而来。例如,转入新的幼儿园或学校,课上老师突然提问、妈妈病倒了等事件发生时,儿童不知如何应对而心生恐惧。

  第四,通过模仿而习得。一般而言,处于儿童期的孩子都有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模仿,儿童可以获得良好的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同时也会习得不良的情绪,比如恐惧。孩子本身并不怕狗,但母亲每次看到狗都会失态惊叫,久而久之,孩子也习得了对狗的恐惧。

  四、儿童恐惧心理的调节策略

  一般说来,个体通常所惧怕的最终并未对自身造成影响或伤害,而恐惧心理本身却限制了个体的动机行为,阻碍个体的成长与进步。因此,调节恐惧心理、降低恐惧对儿童身心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解了恐惧心理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对儿童恐惧心理的原因分析,提出以下几点调节策略。

  第一,重建科学的认知。儿童因对事物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恐惧时,大人应该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才能克服他们的恐惧心理。例如,6岁的女儿特别害怕蜜蜂蜇,看到蜜蜂就惊叫。于是,父亲就对她讲了蜜蜂如何辛劳采集花粉,以及蜜蜂的劳动对美丽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是何等重要,你不去招惹蜜蜂,它们也不会蜇你。而对怕鬼怪的孩子,就要告诉鬼怪是不存在的,用不着怕。对害怕雷电轰鸣的孩子,就给他讲述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过程,用知识消除恐惧。

  第二,系统脱敏法。当儿童惧怕无须恐惧的事物时,成人可以诱导他逐步接近所怕事物,分步骤、分阶段消除对特定对象的恐惧。心理学家琼斯曾用系统脱敏法治疗过一个怕兔子的小孩:每当小孩吃饭时,关着小白兔的笼子就被带进房间里来,最初放到离饭桌最远的地方,以后一天天靠近桌子,最后可以把小白兔放出来在屋内跑。到治疗结束时,小孩一点也不怕兔子了。

  第三,培养孩子适应变化的能力。首先,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面对新情境时不光是小孩,大人也会因为陌生而担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其次,父母可以教会孩子学习一些具体的生活技能来处理新问题。比如:到了新幼儿园或学校要学习主动结识新朋友、同学,与他人搞好关系,妈妈病了要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再次,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不怕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己只要运用智慧,就有办法对付身边的事情。

  第四,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父母和老师是儿童主要的模仿对象,其言行举止会给儿童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和老师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言行告诉孩子什么应该怕,什么不应该怕。不要用恐吓的话语刺激孩子,如用鬼神、毒蛇、老虎来吓孩子。此外,要加强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指导,以坚毅勇敢的行为影响孩子,培养孩子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0)

相关推荐

  • 5~6岁儿童策略运用的微观发生学研究

    导读:面对一个陌生的任务情景,在适当策略获得前,儿童处于试误阶段,所选择的答案错误类型多样.在第二阶段,运用反馈和自我解释,儿童正确率大幅提高.随着探索和学习的深入,儿童建构了对问题的正确理解,开始采 ...

  • 儿童认知策略学习研究综述

    导读:研究不仅集中在信息的输入方面,而且集中在信息的输出方面:研究任务从领域一般性任务转向了领域特殊性任务.研究者还从微观角度考察了儿童策略的发生发展过程,重点研究了儿童策略选择过程中的表现及其机制. ...

  • 关于宝宝的心理调节能力

    心理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锻炼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当你带着宝宝到饭店参加同事聚会,因为有人还没到,所以大家只好聊天等待,而宝宝已经饿了,他要吃已经上桌的饭 ...

  • 关于孩子的恐惧行为

    导读:恐惧这种情绪,若从人类实际生活情境来观察,那是人人都有过的经验.因此,儿童若有恐惧情绪产生,应属于正常反应.不过假使此种情绪显现过分,那就异常了. 人类在环境生活中,总不免会面临到各种不同情境. ...

  • 儿童会得高血压吗?

    一般都认为高血压是中老年的疾病,儿童不会得高血压病.其实不然,有些成年人的高血压是由儿童期发展而来的,儿童高血压是影响儿童发育.威胁儿童生命的主要原因. 儿童时期发生的高血压大多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 ...

  • 促进理论与证据协调的儿童科学教育

    导读:预测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理论,对尚未发生的经验.事实进行描述与说明.预测与解释不同,解释指向已经发生的经验事实,而预测是指向未来的.预测有利于理论与证据不断相互作用.对儿童而言,预测包括想象.猜测 ...

  • 家长应关注儿童的肥胖问题

    儿童肥胖症,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营养性疾病,肥胖症严重的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怎样帮助孩子远离肥胖的困扰.有关专家认为,合理调整饮食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还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以下是预防 ...

  • 科学有效调节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

    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又称为课的一般密度,它是指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是指教师的指导(如讲解.示范.纠正幼儿错误等).幼儿的练习和相互观摩.合理的组织措施(如 ...

  • 儿童必须学会的救护方法

    儿童如何应付突发事件和威胁呢?下述十种方法可供参考. 一.注意获取感觉 在紧要关头,应该相信直觉.家长不仅要告诫孩子留神从接触的人或事中获取不安的感觉,还要注意倾听,鼓励孩子讲出他感觉不安的人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