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目标

  (一)研究价值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政治的教育。”因此,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随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渗透,目前,幼儿教育改革呈现两大趋势:生活化、综合化。对生活化课程的提出,充分表明了生活活动对儿童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与其它情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生动鲜活的生活能自然地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其具体、直接、可感性、生动性为幼儿的主体性学习提供了轻松、自由的环境和广泛的空间和时间。因此,以生活活动为载体,弘扬和培植幼儿的主体性,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民主,强调自我激励,强调学会学习,将使幼儿获益终身。

  (二)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建构“主体——中介——主体”的双主体活动模式,即教师创造性的激励——儿童主体性的发挥——素质的发展。探讨教师主导作用与孩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关系,转变师幼关系,使教师以“朋友”、“合作者”的身份去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发表意见、积极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条件。

  2、挖掘和营造有利于幼儿自主发展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在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充分的发展,达到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的最佳效果。

  3、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本园本地特点挖掘教材,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生活化课程。在实践中构建做做、玩玩、学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幼儿主体性学习模式。

  二、研究的过程和措施

  2001年9月至10月为本课题的准备阶段,主要完成建立课题组,学习讨论制定方案,申报立项等工作。2001年10月——2003年7月为研究实施阶段,调查家庭教育现状,幼儿园结合家庭、社区全面实施课题研究计划,实践中调整完善教育教学计划,积累研究资料,进行阶段总结。2003年9月起进入全面总结阶段,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整理本课题论文、案例等资料,对课题做出鉴定。同时科研成果融入学期计划实施论证。

  为了较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通过加强课题组全体成员学陶行知、陈鹤琴教育思想,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素质教育等理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师观念,促使教师确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园行政建立课题研究奖励制度,保证研究经费。档案室建立课题档案、资料库,并由专人负责。课题组成员每月开展两次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资料归档整理工作,保证课题研究能正常开展,取得成效。

  三、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主体意识和主体性思维方式。

  为实现“主体回归”,必须克服教学观念上的障碍,确立素质教育观念的现代教学观:

  1、能动观幼儿是认识的主体,对知识的接纳是能动的主动同化,在接受外来信息时,必定要进行主观能动地加工和重建,获得新理解,进行新思考。因此,教师应有效地“激活”幼儿内化过程。

  2、自主观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幼儿自主地学习与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应考虑幼儿的选择;学习速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应由幼儿确定。教师的任务是给予影响和指导,使幼儿的自主学习过程最优化。

  3、创新观“优不优看创新”应是师幼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幼儿标新立异,敢持己见,着重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并促使其内化为各种创新能力。

  4、个性观个体差异是一种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于发现和开发幼儿的别才别趣别志,尊重其特智特能特才,为发展其独特性和丰富性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让幼儿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5、效益观教学效益是“会学”,是“活化”。通过教学,启发、引导、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理解、创造的本领,使幼儿得到持续发展。这种教学才既有即时效益,又有长远的发展效益。

  6、民主观师幼在教学中是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民主合作关系。教师教学要有意识渗透民主意识、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提高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应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幼儿质疑、批评、争辩,提高其民主参与能力。使幼儿的人格、思维得以发展。而教师在幼儿的反作用下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二)挖掘和营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在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充分发展。

  1、教师观察幼儿的生活,在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教材。

  幼儿的生活和成人生活是一样丰富多彩的,它不但能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因此在幼儿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教材。陈鹤琴的“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理论提醒我们要注意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挖掘教材。当教师将视角从书本教材转向生活教材时,发现幼儿的生活是多么有趣而丰富,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有说不完的话题,有解不完的问题,也有他们各种朦朦胧胧的感悟。《水果拼盘》系列活动来源于幼儿在餐厅的用餐经历;《热闹的蚂蚁王国》产生于幼儿对蚂蚁的好奇;《豆豆王国》取自于自然角豆豆发芽的实验,同时解决部分幼儿不爱吃豆制品的生活习惯……在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教材不但开阔了教师选材的视野,而且促进了教师对幼儿的有目的观察,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更能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

  2、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教育活动。

  真实的情境带给幼儿的是所见即所得,所做即所悟。一些思维活跃的孩子已经看穿了教师一些陈旧的教学手段,他们的反叛行为和语言往往使教师在课堂上很尴尬,然而真实的教学情境却能从幼儿内心激起活动的欲望。《小小自助餐》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幼儿学习科学合理地搭配食品。按常规教学,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口授营养知识,但是在真实的自助餐情境中,幼儿边选、边吃、边想、边记录,真正理解掌握了荤素、干湿、粗细搭配的原则。

  活动中幼儿始终专注地进行操作、思考、交谈,很多社会性行为比如等待、节约、不挑食、保持公共卫生等也都在不言中而育了。

  3、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的生活。

  以前我们的很多课程内容其实也来源与生活,只是长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属于生活的内容逐渐脱离了生活。让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是将属于生活的教学内容还给幼儿,还给幼儿的生活。认识时钟是大班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被我们的老师认为是较难教学的一个坚冰内容,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每班装了一只数字时钟,一方面让老师掌握活动时间,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去关注时钟的运动。

  进入大班后,研究者提醒幼儿关注自己几点到学校?几点外出户外活动?几点上课?几点吃饭?几点放学?经常的提醒使一部分幼儿很快认识了整点、半点,在这些幼儿的带动下,大部分幼儿对钟点产生了兴趣,到第二学期教学时,幼儿认识时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生活经验,不但能准确认识整点、半点,而且能说出几点几分,教师只需将记录的方法交给幼儿,因此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生活,不但养成了幼儿关注生活的习惯,而且能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经验,进一步证明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三)在专门的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0)

相关推荐

  • 在研讨中学习 在实践中成长

    "在研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评课中进步."今天,郭庆霞老师代表一年级组老师们进行了数学精备课<用数学>的展示课活动.在整节课中郭老师充分诠释了组内老师们以学生为本的 ...

  • 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成长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我们就在日常游戏中注重改善氛围.利用玩具.现代游戏.民间游戏等为特点的策略体 ...

  • 挫折教育:在错误中学习成长

    正确面对挫折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下面是孩子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障碍,作为父母不妨做一下对照,看看自己或孩子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障碍一,性格的力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性.这种天性不仅影 ...

  • 四方法让你了解宝宝入园生活与学习

    家长们反映,平时很难通过有效的途径了解孩子们的幼儿园成长情况.家长们迫切需要实时.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点滴.事实上,全面.真 实地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是有方法的.老师与孩子是家长了解幼 ...

  • 大班主题教案:在关注中生成,在支持中成长

    皮亚杰说: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困难的,用传统的观念和方式组织的实施教学,是难以符合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的."二期课改"正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 ...

  •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

    导读: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的"求异性"找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例如学习"等分"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各种几何图形的纸,探索同一几何图形的不同等分方法, ...

  • 采用多种形式教孩子学习各项生活.劳动技能

    (1)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洗手.扫地等,巩固所学的技能. (2)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妈妈做事情",与孩子一起唱" ...

  • 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

    导读: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就是要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目标"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台州市椒江区 ...

  •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让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来获得必要的经验.所以,做为幼儿教师,先要从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