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行为异常家长及时洞察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父母如何洞察孩子身上的异常信号,并加以有效引导,以防患于未然?

孩子行为异常家长及时洞察

  一、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这是他们各种情绪和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心理学家阿德勒和杜莱克斯认为,他们无非想要:

  被爱与被接纳

  有安全感

  有归属感——融入某个群体

  自己的所作所为受人肯定

  逐步迈向独立,担负责任及做决定

  当孩子感受不到这几点时,他会有负面情绪,如变得消沉,进而可能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或异常行为。

  当父母亲不认同孩子们的情绪时,会发生什么呢?孩子就有一种羞耻感,父母亲这样做等于把孩子的人格给切开了,分成了两半;孩子只是在学业上发展,而在情感上不让他们发展,压抑他们,如果是永久性的就会造成精神紊乱。

  二、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和异常表现,及父母应对策略

  1、引起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以引起注意为目的,通常你的感觉是烦躁、懊恼,然后加以提醒或好言劝说。在达到他的追求注意的目的之后,你的孩子也许会暂时停止这坏行为,但不久之后,他也许会旧病复发,以求得更多的注意,或另找一种方法来寻求你的注意。

  案例:要睡觉时,六岁的佳佳一会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又说害怕,不停地要让爸爸妈妈注意到她,连续几个晚上都重复发生同样的问题,父母被她搞得很心烦。后来父母了解到,原来佳佳是为了引起父母对她的关注才这样表现的。后来父母设法给予佳佳应有的关注和爱,也使她有足够的安全感。佳佳这些折腾就没有了。

  父母应对策略

  避免在孩子寻求注意时给予注意,在孩子没有预料到或在他无意引起注意时,给予正面的关注。不要有求必应,尽可能忽视不良行为,不要被激怒。

  2、追求权力

  追求权力的孩子通常会令你生气,让你有被激怒的感觉,你感到你的权力受到挑战。陷于权力争斗的孩子好辩,爱与人作对,结果不是你硬要他服从,就是向他投降。有时你也想摆平或打击孩子,如果你投降,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不再有不良行为。

  案例:很多父母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很头痛,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想尽办法,软硬兼施地强迫孩子,甚至不许他离开座位。有时父母或爷爷奶奶在屁股后面追着孩子吃饭,每天都重复着,爸爸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减少孩子的零食,吃饭时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吃,时间到了,让孩子去玩,中间饿了只给果汁,不给零食,孩子终于了解吃饭再也不能达到权力争斗的目标,而同时孩子也必须忍受不吃饭所带来的后果。

  父母应对策略

  一般是从冲突中退出来,不要与孩子继续争斗或向他投降,也不要生气。可能的话,让孩子经历一下不良行为或异常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如果你忍一忍,不和他正面冲突,事后请求他帮忙、询求他的意见和建议,使他成为你的同伴,那么他就没有人可以作对了。

  3、报复

  寻求报复的孩子要的是跟你扯平,因为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通常父母对这种报复行为的反应是感到伤心难过,当父母生气或想摆平时,孩子可能会发觉自己斗不过父母,因而转移目标,开始报复。

  怀有报复心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可爱而受到伤害。有一点需要注意,幼小的婴儿通常不会以报复为手段,他们有时是因为生气而表现出越轨的行为。

  当孩子在你面前说:“你不是我的好妈妈,你对我一点都不好”,甚至说:“你不配做我的爸爸。”这些话让人感到很伤心,随之而来的是气愤。这就是孩子在以报复的方式和你抗衡。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爱和接纳,他们就到外面去,故意报复你,他们知道父母最不喜欢什么,如果你不喜欢他们吸烟、喝酒,或穿奇装异服,他们就故意这样做或这样打扮来报复父母。

  父母应对策略

  不要以伤害回报孩子,要打破报复的恶性循环;如果你做错了要道歉,试着想办法与孩子建立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因为寻求报复的孩子极需要被爱。

  4、表现力不足

  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是要父母对他们放弃希望。你觉得失望,无助,对孩子消极以对,最后完全的放弃,认为孩子真的无可救药!

  案例:文文的父母对她的期望非常高,因为父母都是高材生,希望文文也能像他们一样,受人尊重,将来长大了更优秀。

  文文觉得父母因为太优秀了,就觉得自己永远也达不到像父母那样,因此很自卑。当文文问妈妈数学题时,妈妈给她讲了好几遍她都没有明白,妈妈说:“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还不明白,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也许数学对你来说太难了,你不是学数学的料。”于是文文说:“你说的对,妈妈。我真的不是这块料。”

  父母应对策略

  父母一定不要放弃表现力不足的孩子,否则他们会自己放弃。要停止所有的批评。关注所有的努力,无论多么小的努力,父母都要争取帮助孩子。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能力,多给予孩子鼓励。

  最后一个父母应对的策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集中精神先改变我们的行为。同时改变你对孩子不良行为和异常行为的反应模式。除非父母们愿意花时间和努力同孩子们一起来建立积极的关系,否则任何的指导和训练都是没有效果的。

(0)

相关推荐

  • 孩子不懂礼貌家长如何教育

    在餐厅里吃饭大喊大叫,光脚丫踩爸爸的脸,还打骂天天带他的奶奶--近来,有年轻妈妈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担忧--两三岁的宝宝正是最可爱的时候,可突然间出现了许多不礼貌行为.宝宝究竟怎么了? 孩子不懂礼貌家长如 ...

  • 孩子上小学家长应做好七个准备

    幼升小是每个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由幼儿园往小学过渡,人生使命的变化由玩到学.学习环境完全陌生.学习内容由游戏活动到知识技能.学习方式由观察操作到记忆读写.教师不再全天候呵护.必须在家吃完早饭再走 ...

  • 孩子行为异常,注意心理问题

    许多年轻父母面对孩子表现出异常行为时,往往感到疑惑,不知哪些是该重视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在此,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些6岁以下孩子的常见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 ...

  • 孩子将入学 家长如何解决开学焦虑

    入学是孩子一生当中,特别是学习生活中的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作为家长,帮孩子过好人生的这个转折点显得尤为重要. 马女士为儿子今年入学的事忙得焦头烂额,先是为让孩子上一所好小学,她四处托关系找熟人,继而 ...

  • 孩子入小学,家长先认"天书"

    孩子入学,家长上了套,磨合期家长孩子都出现一些小"症状".认"天书",买教辅,家长忙得不知所措:课堂上坐不住,下课就喊饿,一些小学新生难适应. 今天,郑州市区一 ...

  • 孩子上小学,家长别陪读

    很多家长在孩子升入小学之后,都沦为"陪读"."侍读",而且对这种状况感到无可奈何,"孩子小,记不住作业":"不看着她,她就不写作业 ...

  • 解密幼儿早期教育:教育孩子还要"教育"家长

    近年来,"你的宝贝上早教没有?"成为许多年轻父母的问候语,越来越多一两岁的孩子开始提前"入托",走进"课堂",费用高的早教机构两年学费在两万 ...

  • 教育孩子要忘掉"家长优势"

    昨天上午,烟台新闻中心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近300名家长把仅能容纳260人的发布厅挤了个满满当当,他们或记笔记或录音,认真倾听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王培东老师剖析孩子的厌学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听她如何开出预 ...

  • 孩子上小学,家长先考试

    六月,孩子们基本完成入学登记和面试,尽管很多城市都已经出台了就近入小学的相关政策,但还是挡不住当爹妈的想尽办法把孩子往"重点小学"里塞.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汉某小学不走寻常路进行入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