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减负新政出台 学生反应"还是别减了"
导读:上海松江区的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每天的语文作业除了要背诵和默写课文外,还要阅读半小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日记,之后就是预习明天的课文,而且预习要分步骤,每一步都要有书面记录;数学作业是每天回家要做一张卷子,没有30分钟很难完成,有时还会有二三张卷子要做;英语作业的听说读写,都要家长盯着检查和签字。到了双休日,作业量更是翻上几倍。
给中小学生减负,是今年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也是今年上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今年2月,上海市教委要求建立中小学校课程实施状况公报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现在开学一个多月了,但相当多学校的减负工作仍处于喊口号阶段。有些学校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量在开学两周后悄然回升,有些学校把学生的回家作业变成"课外作业",还有些学校或明或暗地示意学生家长给孩子增加练习量。
为何给学生减负提出了那么多年,可是始终收效甚微?为何不少学生甚至觉得学业压力越来越大,连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减负新政”出台 学生没觉得轻松
近日,一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还是别减了。学校减的越多,周末我们要做的课外习题越多、上补习班越忙。”
在采访中,一些学生反映,虽然这学期开学时他们的书面作业好像真的少了,但一些书面作业却变成了口头作业,回家作业变成了“课外作业”。一些老师还或明或暗地示意家长自己给孩子增加练习量,比如提醒家长去买《一课一练》、《每日精练》之类的教辅材料。
就学校而言,既希望学生能多读书,拓宽视野,让人生体验更加丰富;同时又担心学生阅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业成绩,觉得读课外书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面对升学压力,学校只能要求家长协助监督学生的学业。
我们了解到,上海松江区的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每天的语文作业除了要背诵和默写课文外,还要阅读半小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日记,之后就是预习明天的课文,而且预习要分步骤,每一步都要有书面记录;数学作业是每天回家要做一张卷子,没有30分钟很难完成,有时还会有二三张卷子要做;英语作业的听说读写,都要家长盯着检查和签字。到了双休日,作业量更是翻上几倍。
一些家长也无奈地抱怨,老师在家长会上再三强调“要加强课外辅导”,比如背诵、预习等。
有意思的是,一方面有家长投诉孩子学业负担太重,另一方面却有不少家长在抱怨“作业少了真让人不放心”。在减负政策实施后,大部分家长就东奔西走为孩子咨询辅导班、家教、提高班等,各大书店里到处是家长们的身影。一位家长说,他也是出于无奈,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所以觉得只有带着孩子在外面充足了电才觉得心里踏实。
上海市风华中学高一学生小飞向我们讲述了他从小到大的“充电”生涯:从新概念作文、剑桥英语,到数学、国际象棋……父母为他报了大量辅导班,小学一年级起他就再也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他还告诉我们,学生中不请家教、不参加任何校外辅导班的人不到五分之一。学校功课一旦布置少了,有的家长还会向校长投诉,埋怨老师工作不到位。
一方面,“减负新政”并没减掉多少学生们在校的学习量,另一方面,家长们却忧心忡忡地增重了学生们的课外学习量。这样的“减负”实在是名不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