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避孕再加道"保险"
目前,育龄期妇女常用的避孕措施包括:1.药物避孕:有短效避孕药、长效避孕药及速效避孕药。2.工具避孕:有宫内节育器(IUD)、避孕套两种。宫内节育器一次放入宫腔,可避孕多年,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避孕方法,但必须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操作。放置时可能导致疼痛等不适感,放置后可能出现下腹及腰骶痛、阴道点滴出血等副作用,部分妇女放置后可能引起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等。使用避孕套在避孕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性传播性疾病,但因其在每次性交时使用有异物感而不被部分人接受。3.自然避孕法。又称安全期避孕,是在安全期过性生活而达到避孕目的。
一旦避孕失败如忘服避孕药、IUD脱落、避孕套破裂、不能正确推算排卵期等以及遭遇性强暴等无避孕情况下发生性生活及可能导致非意愿性妊娠,将会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994年开罗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号召“要把避免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作为保护妇女生殖健康首要工作”。由此可见,应用紧急避孕来防止非意愿妊娠发生和保护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是十分可行和积极的。紧急避孕是指在无防护性性生活或避孕失败的情况下,于几小时或几天内妇女为防止非意愿妊娠的发生而采取的避孕措施。现有的紧急避孕方法有两种:一是口服紧急避孕药;二是放置带铜宫内节育器(IUD)。
一、口服紧急避孕药
1.雌孕激素联合法(YUZPE法)雌激素加孕激素的紧急避孕方法,在无保护性交后72小时内给妇女口服乙炔二醇100mg,同时配伍左旋18甲基炔诺酮1mg,12小时后,重复一次。其机制为可引起子宫内膜出现暂时性变化而防止孕卵着床;排卵前服药,推迟排卵;排卵后服药影响黄体功能不利于孕卵种植。该方法第一次用药必须在无保护性交后72小时之内,否则将影响有效率。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乳房疼痛等,但其发生率及程度较大剂量雌激素方法已明显降低。
2.单用孕激素采用性交后48小时内口服左旋18甲基炔诺酮0.75mg,12小时后重复一次。与YUZPE法比较,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该方法为避免使用雌激素的妇女提供了选择机会。
3.单用雌激素53号避孕药,为带弱雌激素活性的失碳化合物。性交后立即服药1片,次日晨加服1片,服药时间不受月经周期限制,也不需要连续服药,但副反应发生率较高。
4.丹那唑丹那唑是一种合成的睾丸酮衍生物,仅具有微弱的睾丸酮效应,它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而抑制卵巢功能。使用方法为无防护性交后72小时内开始服用丹那唑,每次800mg,间隔12小时重复一次,共服用2-3次。其主要作用环节是对子宫内膜的影响,阻止受精卵着床,并有较强的溶解黄体作用。
5.米非司酮(RU486)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药,它有抑制排卵、影响子宫内膜发育及溶解黄体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紧急避孕药,也是目前紧急避孕药研究的热点。在无防护性交72小时内用单剂量米非司酮600mg,效果很好,而低于600mg的剂量仍然有效。不良反应有轻度的恶心、呕吐、月经推迟,后者使妇女难以判断究竟是否妊娠。为降低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临床研究认为米非司酮10mg用于5天内紧急避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使用越早效果越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将10mg和25mg米非司酮作为紧急避孕药生产和销售。另外,对于有多次性生活或无保护性生活已超过120小时的妇女在黄体期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避孕是一种可选择的补救方法。其方法是在月经来潮前10天内服米非司酮100mg,48小时后服米索前列醇400mg。主要的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晕、乏力、乳胀、腹泻、腹痛等。
二、放置带铜宫内节育器(IUD)
IUD是常用的紧急避孕方法。在无防护性生活后5天内放置是有效的。其机制是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的改变,阻止受精卵着床;并通过激发内源性前列腺素直接作用于早期胚胎的发育。IUD紧急避孕有效率达99%以上,是YUZPE法的15倍,是现有紧急避孕中效果最好的方法,特别适合那些希望长期避孕而且符合放环的妇女。但放置IUD有疼痛、出血及盆腔感染等不良反应。其对有生殖系统感染、异位妊娠史及性传播性疾病危险者不宜使用。对妊娠情况尚不清楚或有多个性伴侣的妇女放置IUD将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紧急避孕在月经周期的任何时间都可以使用,可以有效防止意外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但紧急避孕药是用来阻止妊娠发生的,其并不能终止发生的妊娠,如果妊娠已确立,紧急避孕则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