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孩子的"创新之门"

  步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倍受关注,如何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纲要》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活动,而民间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它不仅具有游戏的价值,还具有传递民族文化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幼教改革的深入,人们在不断探索课程模式的同时,却忽略了民间游戏在培养幼儿创新中的教育价值。目前,我们最缺乏的是既能够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于其中,又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不同层次需要的创新性游戏。毋庸置疑,把家乡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引进幼儿的课程,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提供感受与体验民族文化的机会,激发幼儿创新的火花,为幼儿架起创新的桥梁。

  一、在民间游戏中融进赏识教育能激发幼儿的创新灵感

  赏识是指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干起事来有劲。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此,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激发与鼓励的状态下实施的教育。其根本内涵是激发与鼓励,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当然它同时还包含发现缺点,指导纠正。有了赏识才有利于教师去研究,去挖掘学生的潜能;有了赏识,学生才可能在游戏中去创新。

  首先,要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中,教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位幼儿,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允许孩子们“说错”、“做错”,不大声呵斥,说话语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助幼儿纠正错误,又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这样,幼儿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与信任,从而充满自信。诘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这样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所以想要利用民间游戏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在孩子有创新玩法时你就要赞扬他,这样他才能找到好的感觉,要做孩子朋友式的老师,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其次,要善于分享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喜悦。教师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要多关心他们,爱他们,鼓励他们,要把“大成功”化为若干个“小成功”,从而不断地让他们看到成功。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发表意见,按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的机会。从他们能提出玩民间游戏的点子和想法开始,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大加赞赏,就要始终抱着赏识的心态。孩子在倍受鼓舞下,就会在玩游戏中想出更多的办法,就会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多向思考,因此,赏识游戏过程,能让孩子在乐于探索、思考的春风中尽情享受着创新学习的快乐。

  二、在民间游戏中激发幼儿想像力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想像,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新假设开始的,这是创新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旧经验的束缚,想像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心理学家考伯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因经,促进幼儿创新教育,想像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家长和教师尽可能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大范围,增加表象储备。只有在对事物的知识积累比较具体丰富时,他们才能产生想像的基础。首先:教师可带领孩子走向大自然`大社会,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们的见识。孩子们认识的事物越多,想像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宽广,就越能激发孩子们的灵感,产生新的创造。例如:利用手影游戏激发想像。闲暇时带孩子玩手影游戏,富于变化的手影给孩子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无穷的想像。又如:玩“跳房子”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想出多种跳法:可单脚跳,双脚跳,踢石子跳等,使一种游戏玩出不同的花样,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锻炼孩子的弹跳力,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其次,将民间游戏灵活运用一日活动中,引领幼儿的创新发展,保证幼儿的创新空间,引发幼儿的创新思路。在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玩动手,动脑的民间游戏:“东南西北中”、“翻绳”、“弹豆豆”等。根据幼儿“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借助于材料的暗示,幼儿不断地进行发散性操作,从而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户外活动中,可利用“跳房子”“丢手绢”“跳橡皮筋”等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在生活活动中利用过渡环节的零散时可玩短小的民间游戏。如:晨间锻炼后、点心、午餐前后、午睡前后玩“手影游戏”、“小山洞”、“翻绳”等,利用简单有趣的民间游戏,激发幼儿想出多种不同的玩法,体验发散性思维带来的愉悦。

  三、引导幼儿在民间游戏中主动探索,为幼儿搭建创新平台

  《纲要》中多次提到要为幼儿创设“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因此,活动中,尽量做到凡是要动手操作,亲身接触来获得的知识都让他们去操作、去经历、去体验;凡是让幼儿通过与物体与他人的交往来形成认识,发展能力的都尽可能的采用。探索性活动是指幼儿带着一定的意向或根据一定的任务指向,通过操作,独立自主地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种方式中,教师只是给幼儿下达一个任务,幼儿则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尝试,思考,探索,产生顿悟,有所发现。例如:教师与幼儿收集竹子,木棍,树枝等,引导幼儿玩“划船”的游戏,在这里,教师没有对划船的材料及划船的动作做出限制,幼儿在玩中有的自由结伴玩,有的空手玩,有的利用竹子,木棍,树枝等坐着或站着玩,非常开心,幼儿带着“划船”的任务,积极与材料。同伴互动,在“做”中“悟”在“悟”中进行更高层次的“做”,不断探索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的游戏玩法。

  四、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在民间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的保证

  儿童不是消极等待别人灌输的容器,儿童也有自己的认知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在与他人和环境进行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的。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事先不曾预知的事件,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做好观察记录,对事件进行反思,以得到最佳的教育成效。俗话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当在民间游戏中幼儿的创新能力发展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先静下心来,先问问自己:“我的教学方法出了什么问题”,对孩子的错误要多多宽容。当然,这里的宽容不等于放任,因为教师有时对孩子的反应把握不准,有时虽然捕捉到了信息却因一时缺乏材料而无法实施,有时教师假设与孩子的反应完全相左等,教师要善于反思,从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和孩子的行为,并将其中的成功与不足都作为经验,想办法将面临的问题处理好,把它升华,从而诱发幼儿游戏的需要,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捡石头”游戏中,幼儿利用玻璃球代替石头玩游戏,教师对幼儿的材料创新及时给予肯定,并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反思,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启发幼儿根据材料的不同想出不同的玩法,有的按玻璃球颜色不同捡,有的按材料不同捡,这样不仅拓宽了幼儿的创新之门,又为民间游戏延伸了新的内容。

  儿时的“摔泥巴”、“磕饽饽”给已成年的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发展的不竭源泉,我们要充分把民间游戏与创新能力培养两者结合在一起,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

(0)

相关推荐

  • 呵护孩子的创新精神

    一位教师讲解蔷薇的知识后问学生:"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一学生回答:"是可怕的刺."另一学生回答:"是美丽的花."老师给予赞许.第三个答道 ...

  • 保护孩子的创新精神

    孩子看见饭桌上红红的辣椒,吵着要试一试,看见地上颜色好看的石头,拿起来尝一尝:妈妈买回来一只满身是刺的菠萝,孩子被这个从没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伸手就想去摸一摸--遇到这些情况,作为家长的你,是怎样应付 ...

  • 打开绘画创新之门

    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幼儿创造力的缺乏,幼儿的思维往往不受时空的束缚,不被经验和规律所限制,大胆.自由而富有创造性.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僵化幼儿的这种思维,使其失去创造的活力.为此,我们展 ...

  • 这些游戏激活孩子的创新精神

    暑假过半,我们也看到身边不少孩子在放暑假最初一段时间的兴奋.高兴渐渐的不复存在,作为家长如果我们不找出一些有趣的项目.一切娱乐性的活动.一些开创性的内容来丰满他们的假期生活,他们很快就会开始厌倦这个暑 ...

  • 如何打开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一笔财富.家长用什么方法能开启孩子的想象力呢?看看本文支招,用游戏和故事的方式开启孩子的想象大门. 大家都听说过想象这个概念,但是它究竟有什么含义?在人的智力活动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

  • 幼小衔接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一.要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结果常常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 ...

  • 孩子的创新思维来自何处?

    在今年的一次公开课上,武汉小学的王桢老师给学生们讲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最欣赏或崇拜其中的哪个角色?"我最欣赏白骨精,因为她为了吃唐僧肉锲而不舍,这种精 ...

  • 打开孩子交往的心

    导读: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交多少个朋友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他拥有良好的心态,乐于与人交往,这对他才是终身受益的.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行个礼呀,握握手,我是你的好朋友--可是,如果 ...

  • 让儿童画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

    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