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破婴儿喂养不得法的迷津
中国预防科学院儿童营养专家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大约2/3的儿童,有特别偏爱或总是拒绝吃某些食物的习惯,由于导致身体缺乏一些必需营养,成为现代“营养不良儿”,由此,免疫力普遍下降。其实这些现象是缘于妈咪在喂养上走入迷津——
迷津1让婴儿错过了味觉最佳发育机会
每种没有吃过的食物,对于婴儿来说都是新鲜的、好奇的,他们并不会天生就有什么成见,通常需要妈咪培养出良好的味觉及嗅觉感受。婴儿的味觉、嗅觉在6个月到1岁这一阶段最灵敏,因此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因为,婴儿通过品尝各种食物,可促进对很多食物味觉、嗅觉及口感的形成和发育,也是婴儿从流食——半流食——固体食物的适应过程。在1岁左右时,已经能够接受多种口味及口感的食物,而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顺利断奶。然而,在给婴儿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如果妈咪一看到婴儿不愿吃或稍有不适,就马上心疼地让婴儿停下来,不再让吃,这样,便使婴儿错过了味觉、嗅觉及口感的最佳形成和发育机会,不仅造成断奶困难,而且导致日后典型的厌食症。
迷津2对婴儿最初表现的“偏食”采取强制态度
婴儿在8个月时,对于食物已经能表示出喜厌,这就是最初的“偏食”现象。然而,这种偏食是很天真的,不能同大一点的孩子的偏食相提并论。因为婴儿在这个月龄不喜欢吃的东西,很有可能到了下个月就又爱吃了。而妈咪并不了解这一点,生怕婴儿缺了营养,对婴儿不吃的行为非常在意,十分“较真”,以致采取强硬的态度,结果给婴儿的脑海中留下十分不良的印象,以后很难再接受这种食物,从而导致真正的偏食习惯。
迷津3对于婴儿的营养摄取过于关注和担心
妈咪总是按照自己对于营养知识的了解,去给婴儿安排膳食,从来不允许婴儿按照自己的欲望去喜好某种食物,认为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的摄取。然而,儿科医学专家表明,只要婴儿的味觉、嗅觉及对食物的口感发育正常,正常的婴儿是完全可以从爱吃的各种搭配得当的食物中,选择出有益健康的饮食组合。虽然婴儿的食欲可能会经常变化,只要不过分受到人为偏见的影响,从长远看他们的饮食一般是能够达到平衡的。因此,妈咪应该允许婴儿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喜厌某种食物,不必大惊小怪的,过分的关注和担心反而会起反作用。如果妈咪对于米饭、牛奶、肉类、蛋类等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太了解,也不能为婴儿提供能够满足身体生长发育需要的均衡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