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对孩子说"我买不起"
昨天去银行办事,排队过程中,银行员工送了一本《卓越理财》2009-11期。有一篇文章《该不该让孩子挣钱?》,评论了让不让孩子挣钱的利弊,提出“不是所有的家庭劳动都要给报酬,因为这里涉及到自我服务意识,家庭责任感以及爱的培养等问题”。文章的配图提要说“在适当的时候,应该给予适当的理财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劳动创造财富,智慧创造财富;哪些是应尽义务,哪些是应得的报酬。”
当我把这些文字念给老婆听时,她说“这文章怎么像是你写的?”文章是记者写的,但做法却是我6、7年前,孩子上小学之前就开始做的。所以我对这文章有共鸣。
1,2岁的孩子父母给什么就用什么,不一定注意东西是从哪里来的;3,4岁与家长一起去商场,就看到父母用‘彩色纸片’选需要的东西‘买’回家;5,6岁就理解‘买’的含义知道‘彩色纸片’是‘钱’了。
父母都会告诉孩子,自己辛苦工作才能挣到钱,就能够选择需要的东西买。但是,‘理论教育’总归不及‘亲身体验’更深刻。
所以,在5,6岁时,我就安排孩子‘挣钱’的机会了。我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碗,扫地等等)但并不给钱;我把兼职的工作中分解出5,6岁孩子能做的事(比如批量的宣传资料,装信封、贴邮票、邮寄之类),给予报酬。
孩子6,7岁时,有一次家里的防盗门出问题,试了几次从里面外面都打不开,我正想给厂家打电话时,孩子快我一步先说了出来,我赞扬她出了个好主意,给了一点奖金——作为‘智慧创造财富’的示范。
所以,“劳动创造财富,智慧创造财富”在女儿上小学之前,已有亲身体会。小学开学后,她要买彩色橡皮,我的回答是“买白橡皮是我的责任,彩橡皮我的收入‘买不起’,但是如果你愿意花自己挣的钱买,我不反对”。量入为出,关注消费的性能价格比,合理的自由度,等等概念就自然而然理解了。
女儿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为不买她想要的东西闹过脾气。5年级时,她的同学7,80%有PSP游戏机,也想要。我的回答还是‘买不起’没有买,因为,为电子游戏花2000多元,不符合我的消费理念。
半年后,我给她花5000多元买了笔记本电脑,不是她要求的,是我们看学校要求用电脑的作业越来越多,就想不要让她总等大人电脑的空闲了。
现在,她更明白了物质享受只是生活的小部分内容,对社会做重大贡献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而伟大理想就得从当前的基本任务——好好学习(学知识,学做人)开始。
我对孩子说:世界上的好东西太多了,即便是世界首富也不可能想要什么都买得起。所以,‘买不起’在我这里就是一种很坦然的状况——在我有限的财力范围选我最重视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到上初中之前,女儿的每一分钱都不是家长白给的(我家也不设‘压岁钱’),都是她的劳动或智慧的贡献所得(挣钱最多的一次是给我当翻译,接待到北京自助游的美国大四学生;美国学生在我家住了10天,含早晚餐付200美元,我和女儿平分——接下这事并不是为挣钱:一是给国外朋友帮忙,二是锻炼孩子长见识)。
因为孩子用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供给’,所以她的钱自己花得并不多。姥爷姥姥生病手术时,她主动愿意用她挣的钱分担些药费,比我们预料的还慷慨些。
鉴于女儿现在已经能够基本正确对待金钱(能量入为出,既不过度浪费,也不刻意节俭),所以除了保留以前那些‘挣钱’机会外,升初中后我们每月给予她“财政拨款”。
本文由“majiafayan”发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