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小学校长指点如何渡过后学习准备期

  有耐心地“画好人生第一笔”

  新学期,上海市教育部门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增设2―4周的“学习准备期”,以做游戏、交朋友取代一上来就认字、做算术,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如今,一个月过去了,孩子的正常教学已经展开,那么“后准备期”阶段怎么办?是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幼儿园生活的一页彻底翻过,立即变成小学生了呢?教师在准备期所做的各种尝试能否发挥作用?

  [专家支招]

  “准备期”后要“匀速”不要“提速”

  “老师和家长还是要有耐心,不要着急。”上海师专附小校长韩新文告诉记者,“学习准备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断奶期”戛然而止,每个孩子的个体情况是不同的,适应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也会长短有别,有的可能用不了一个月,有的可能需要两个月甚至半年。设置“学习准备期”,就是为了让孩子适应环境的变化,包括培养孩子的关注兴趣、与老师之间的情感,当然还有行为习惯,而这些东西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

  作为五年前就开始进行“幼小衔接”实践和探索的上海师专附小负责人,韩新文对2-4周“学习准备期”后应该怎么过,还是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对于走出“准备期”的小学一年级孩子们来说,经过“学习准备期”的调整,各方面都已经“很像样”了,当然还需要努力。从刚踏进小学校园时一脸的茫然,到如今两眼炯炯有神,对小学生一天的生活充满自信,短短几个星期内的进步令人欣喜。

  而且,孩子们不用担心“学习准备期”里耽误的课程进度会“转移”到“后学习准备期”,因为“过了国庆长假就要‘收骨头’”的做法是违背设立“学习准备期”的初衷的。市教研室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总结“学习准备期”的试点工作时也指出,度过了“准备期”后,仍主张各校保持教学上的“匀速”,而不要盲目“提速”。

  实际上,“学习准备期”并不仅仅针对一年级新生。对于教师来说,也应有个“准备”的过程,那就是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度,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上课的专业水平、能力和知识面来吸引孩子,帮助孩子们培养和巩固行为习惯,“画好人生的第一笔”。

  虽然孩子们已经走出了“学习准备期”,可还是一株株脆弱的嫩芽,需要进一步的精心呵护。在这方面,教师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比如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孩子课堂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精彩瞬间,有时不要太注重结果,而要关注孩子做事的过程。至于对孩子的评价,也不应像隔壁邻居的评价一样只言片语,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下结论。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和家长们明白,现在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

  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学习准备期”要成功,关键在家长和教师,家长的心态首先要转变,孩子要有准备期,家长也要有准备期。“学习准备期”期间,会收到半张A4纸大小的“班级大名片”,学校的名称、孩子所在的班级、班主任姓名以及任课教师的姓名、学科、联系方式,甚至学校的地址、邮政编码、总机电话和网址一目了然,任课教师和学校领导成了家长贴心的朋友。家长还可以通过日反馈表、月反馈表,从一个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中窥见孩子成长的轨迹。

  “学习准备期”结束后,日反馈表、月反馈表还会继续成为家校互动的纽带,家长也应该从各方面继续关心孩子,在家庭这个“第二课堂”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达成一致,在学生本人、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让孩子的“幼小衔接”更加健康地达到预期目标。

  [学校做法]“后准备期”关键词:允许差异发展

  关键词1:

  保持学习、生活好习惯

  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在“学习准备期”阶段,教学中放慢了孩子的学习进度,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该校教师辛梅香自编儿歌,让学生在读读背背儿歌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通过十几个课堂游戏教会学生掌握良好习惯;带学生参观校园,认识学校的每一个处室,让他们尽快熟悉周围的环境。在学前培训时,通过学生彼此胸前挂着的姓名牌,认识新伙伴,用学生自己的照片和作品布置教室、教他们学习自己整理书包等活动,消除孩子入学的陌生感。辛老师告诉记者,好习惯一旦培养后,在“学习准备期”结束之后也不用担心学生会忘。接下去要做的,只是保持住已经培养好的习惯。

  辛梅香提到的良好习惯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劳动习惯。

  比如,行为习惯中,早上进校门孩子要和校门口老师主动打招呼。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每周一要举行升旗仪式,每天都要有新的教学进度,尽可能不要请假。做事不拖拉,有意识训练孩子吃饭、做作业的动作。学习习惯则包括了学生要积极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本要保持清洁,书面整洁,一定要用垫板,用橡皮时拿掉垫板;训练速度由慢到快,重视质量,书写姿势要端正。

  要让学生能适应正常的学科教学,学习方法的培养非常重要。要让孩子学会自查;每天坚持复习、预习;学会看课表;爱护学习用品;书本上不能乱画,学习用品不能乱丢乱放。

  辛梅香也注意到了学生认知程度的差异,在后续教学中,反复拿出学过的生字进行巩固,达到字的高“出镜率”。同时承认这种差异的合理性,不过分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记住每个字。

  而学校还要利用网络短信平台,把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地和家长沟通,让家长配合学校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接下来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2:

  允许孩子有差异的发展

  杨浦小学从1994年就开始了针对小学新生的入学准备期教育。校长张治说,小学新生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设立准备期能够进行一下铺垫,架设一个坡度,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准备期后的正常学习状态。

  张治告诉记者,虽然“学习准备期”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但在开学以后的2周,学校就有意识地为“后准备期”阶段作准备。“一方面是按照市教委的要求进行学科准备期教育,在课堂教学上根据儿童的特点,动静结合。另外,我们也不失时机地在教学中逐步加入一些知识、技能型内容,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empirenews.page--]

  张治表示,在准备期阶段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十分必要,这包括了孩子握笔的姿势、写字的姿势等,而这些都被贯穿于语文、数学的学科教学中。张治认为教师在其中要发挥作用,“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孩子有意注意的养成,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学会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等。”

  考虑到“学习准备期”结束后,学生很快就要进入常态的学科学习,因此“学习准备期”过程中就要与学科教学有所交叉。比如,语文、数学课上交叉进行学科教学与游戏活动,在教学中引入游戏的教学法。

  现在本市大多数小学都已实现了小班化教学,因此更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及其差异性。张治强调,在“后学习准备期”更要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进入阶段,允许孩子有差异的发展,而不是搞“一刀切”。

  另外,学校的基本教学模式也要让家长了解,进行常态学科学习时的注意要求等,在“学习准备期”结束前就要让家长心中有数。据张治介绍,为此,学校特别开了公开课让家长前来旁听,并对家长进行辅导,提供一些教学上的案例。另外,学校还建立家校联系手册,开学至今,每天都有“友情提示”。

(0)

相关推荐

  • 幼小衔接:为幼儿小学的起步奠基

    2010年将以"幼小衔接"为主题,上.下半年分别在沪.台两地举办教育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儿童认知.身心发展.学段衔接等问题,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搭建共享资源平台. 2010年6月 ...

  • 幼小衔接:家长宜"陪读"一学期

    "妈妈,我觉得上学压力好大啊!"邱先生的宝贝儿子近日下课后老是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原来小邱在上小学前并没有学会语文.数学等基础文化知识,现在他每天只能依葫芦画瓢似的将老师在黑板上布置 ...

  • 幼小衔接"陪读"一学期

    "妈妈,我觉得上学压力好大啊!" 邱先生的宝贝儿子近日下课后老是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原来小邱在上小学前并没有学会语文.数学等基础文化知识,现在他每天只能依葫芦画瓢似的将老师在黑板上布 ...

  • 报班成幼小衔接新节奏? 家长:提前学才能跟得上

    王妈妈最近很纠结,孩子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一直提倡愉快教育的她至今没有给孩子在外面补过一堂课.可是最近她的耳边总是这位妈妈说要学会拼音,那位妈妈说10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会,否则孩子进了校门会跟不上. ...

  •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幼小衔接前,稳住!

    我对幼升小的恐惧,从刚毕业时听单位姐姐如泣如诉地讲述如何给娃走关系开始.当时真是跟听笑话似的,笑得花枝烂颤.去年,自家女儿幼儿园毕业升小学,一路走来,才知道当时笑得多贱.帝都居大不易,帝都读小学,大大 ...

  • 入小学后更要做好幼小衔接

    入小学后更要做好幼小衔接

  • 我在小学上幼儿园--北京首个公办幼小衔接班开学

    新学年开学,花市小学出现了105个幼儿园娃娃,他们来自大地实验幼儿园的3个大班,是花市小学和大地实验幼儿园联手开办的首个幼小衔接班学生. "知道你现在在哪儿上学吗?"坐在后排的男孩 ...

  • 小学之前先玩游戏 幼小衔接思维训练

    一个多月后,很多幼儿园孩子就要迈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开始上小学了.许多家长忙着给孩子补习拼音,家长们同样关注的思维能力却让他们不知该如何着手培养,思维能力是否能够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也让不少家长困惑不已. ...

  • 小学老师对幼小衔接的建议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原国家教委幼教处曾联合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一转折的影响甚至大于孩子入中学和考大学. 幼小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