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教育的主人

  学习完新《纲要》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整个教育理念的变化。旧《纲要》是注重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主体;新《纲要》是注重教师的导,以孩子为主体。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的创造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就需要自身的提高和探索。可以说新《纲要》的实施,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飞跃!对幼教工作者来说,也是一项新的挑战。

  通过对新《纲要》的学习,使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纲要》总则的四、五条中都反映了“教育以儿童为中心”、“让孩子做教育的主人”的观点。我想针对这一问题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儿童的心理是相当复杂,同时又是很单纯的。准确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特点,从而正确的认识幼儿,这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只有深入的了解他们,深刻的理解他们,才能有效的教育好他们。通过一年的小班教学,我发现一般孩子都有好动、好奇、好说和喜欢模仿等特点。作为我们就应该保护孩子们的这些天性,利用他们这一特点,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加以引导,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例如:有一次我拿出来两张不同的信纸放在桌子上,然后自己坐在一边。立刻,就有许多孩子围了上来。他们有摸的、有说的、有的还拿起来看看,请听听他们的对话吧:“快看,这张纸上有花,这张纸上没有。”“这都是写信用的纸。”“这张大,这张小。”“哈哈,你们闻闻这张还有香味儿呢,这张就没有。”“我姐姐告诉过我,这张是大人用的,这张是小孩用的。”“这张纸软,这张纸硬。”……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对这两张纸进行讨论。说出了信纸的简单用途及分类。而老师所要做的是纠正孩子的用词不当,帮助幼儿总结一下他们的探究结果就行了。这样看来,幼儿是可以以自身为主体,进行探究活动,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教育效果。

  倾听幼儿的讲话,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究活动。看起来浪费了时间,实际上恰恰赢得了时间!用这种探究式教育来代替以往的告诉式、灌输式教育,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孩子真正做了教育的主人!

  但是要想让幼儿自己去探究,就必须充实他们的大脑经验,也就是丰富他们的环境范围。幼儿的知识能力是由经验而来的。环境越广泛,知识就越多,能力也就越强。在新《纲要》中曾多次提出给孩子创设适宜他们发展的环境,而这种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究竟在哪里呢?当大自然渐渐被高墙、铁栏、紧锁的教室所代替的时候,卢梭便开始大声疾呼:“让孩子回到大自然吧!”

  孩子一旦走进自然界,便完全恢复了自己的天性。再那里无拘无束,从那里他们会知道,松树是会冒油的;小草是会变黄的;树叶会掉下来的;泥土是可以垒城堡的……他们会用自己的身体来感知自然界中的律动,用自己的身体来倾听自然界中的声音。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孩子们去看农民伯伯收秋。孩子们各个兴高采烈,他们会用棒皮当成翅膀,在田地里尽情飞舞;他们会指着粘有露珠的棒穗问我:“老师快看,他身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水珠呢?”就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国胜也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在那里,他们懂得了珍惜粮食,懂得了疼爱父母,认识了马、拖拉机、大汽车,知道了蚱蜢是坏东西……回来后,他们自己动手画了大大的玉米,用棒皮给小熊安上了翅膀……这些来自于自然的教育是最真实的、最本土的、也是最有效的教育。

  在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

  一、限制孩子

  1、行为的限制

  由于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使他们对什么都产生好奇,都想去亲身实践一下,都想自己去摸一摸、碰一碰、试一试、尝一尝、问一问,对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欲望。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效果,喜欢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认为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便在孩子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限制孩子的行为。就拿最简单的上课发言来说,时常当孩子主动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时,往往是边说边举手,或者屁股离凳子老高,边举手边叫着:“老师,叫我,叫我!”更有甚者,干脆直接跑到老师跟前,急于说出自己的答案。遇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为了稳住常规,一味的强调坐好、举手、闭嘴,得到老师允许后方可回答问题。这样做不仅限制了老师和更多孩子的交流机会,还淡化了课堂气氛,最主要的是忽视了孩子好动的天性。天长日久会扼杀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正是因为教师在行为上对孩子的限制,使孩子无法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也使老师无法获得孩子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无法得到孩子最原始的信息反馈,也就失去了很多对孩子随机教育的契机。

  2、思维的限制

  有些教师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应该静静的听,忽视了幼儿自主探究和自己学习的特性。对幼儿实行思维“垄断”。比如:户外活动时,教师正在组织孩子们玩游戏,一架飞机从上空飞过。孩子们便停下游戏抬头去看飞机。有的边看边叫,有的边拍手边跳,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所以致使当前游戏无法进行。然而,老师为了完成自己预期游戏内容,不顾孩子的兴趣转移,强迫孩子重新投入到游戏中。或者有些教师爱说:“不许说话,好好听我说。”“照我的做,和我学。”“记住了。”“不对。”等话,使孩子们按老师禁锢的模式模拟学习,来限制他们思维的扩展。这些都无形中抹煞了孩子们活泼、好奇的天性。

  3、教学计划的限制

  我们的备课是事先准备好的,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思维灵活,跳越性比较大,不拘于教师的拟定计划范围之内,万一遇上意外,教师便千方百计的让幼儿向已定计划走。幼儿源自其经验的感兴趣的话题常常被忽视制止,为计划“让路”。比如:教师要通过一辆有两种颜色的汽车教幼儿认识颜色,而幼儿却讲起了回家路上看见的汽车。教师则让幼儿停止思路,来和他认识颜色。把学习限制于计划之内,却对这种来自幼儿生活事件的计划之外的学习相对忽视,这就使教育脱离了幼儿亲身体验,也使幼儿远离了自己的世界。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项目教学法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孩子的谈话和平时的观察中寻找兴趣点,从中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既符合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又满足了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他们得到各种发展。

  4、环境的限制

  前一段时间我们开展了一个关于环境话题的讨论,目的就是想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中自我创设、自我欣赏、自我启迪、自我发展。可是实际中我们往往在主观和客观上给自己找一些理由,变相的在环境创设中限制了孩子的自主性。例如:“把你的贴在这。”“你画片叶子,你画个小人。”“你把它涂成红色。”……类似的话便在我们的美术活动、活动区中悄然崛起。当你正在追求还给孩子空间的同时,不正是变相的限制了他们吗?孩子们上墙的东西只拘泥于老师所指派的任务,他们所完成的东西要贴到老师所指派的位置。的确,这样既美观,又照顾到有孩子的作品参与。但是你可否想到,孩子这时成为了你手中的一项工具,工具可以思维吗?答案是否定的。也许此时会有人提出随着孩子的意愿随便贴画,那教室还怎么看呢?其实,我觉得孩子的世界本是无时空、无规律、无秩序的。然而在他们的世界中又渗透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毫无雕琢的、原汁原味的美!

  我们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所以那些理由便不再是理由了。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高低先给他们一片墙,让他们来做主人。当他们有奇特的想法,会画在上面;当他们有满意的作品,会贴在上面;当他们有新奇的玩法会体现在上面。当我们把墙面真正的还给孩子,让他们来设计时,你会发现他们才是真正的设计者。他们的作品是那么的美丽、生动!

  二、放纵孩子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有些老师盲目的追求“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一切。才是一个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老师。认为只要是孩子提出的都是正确的;只要是孩子做的,都应该发扬的。往往跟着孩子感觉走,忽略了自身所起到的作用。因为孩子的行为中有很多是盲目的,随即的,不一定有价值的,或有价值自身却不能感觉到的。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用油画棒画动物,但要注意不要弄脏衣服。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孩子在衣服上做起画来,教师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给予鼓励。认为这样就是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给孩子插上了创作的翅膀。却忽略了孩子这样做的弊端,即不良习惯的产生。

  过分的放纵孩子,不仅对孩子有所影响,也可以助长部分教师不求上进、懒惰的习惯养成。使得对孩子的教育失去导向。例如:一次我和一位教师一起带孩子到树林中进行教育活动,偶然遇到其他幼儿园的老师也带孩子到树林玩,我一看那位老师拿了一个垫儿坐在树下,而他的孩子们在树林中追逐嬉戏,当个别幼儿有出格动作时,该教师会大喊一声:“xx你会玩不?……”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已失去了一个老师应尽的“导”的作用,而让孩子纯粹的放纵。这不正是我们所摒弃的“放羊式”教育吗?看这那些可爱的“小羊”乱蹦乱跳,看似是给了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活动范围,让他们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实际上却走入了教育的误区。全放任的教育会导致茫然,而这种茫然会导致无趣,无趣自然会发展为无聊,无聊就会走向压抑,恰恰是这种压抑会致使兴奋扩散,使原本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时机丢失。从而“殊途同归”!所以,在提倡“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主导作用”的今天,教师应如何进行引导,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教师既不能限制孩子,也不能放纵孩子。可以说限制和放纵是一个事态的两个极端。如何把握两者的教学尺度,让孩子真正的作为教育的主人,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所深思的问题!

(0)

相关推荐

  • 如何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

    可能许多老师和我有过相同的感受,人们在听说了我们的职业后常会羡慕的说:"和小朋友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多好呀!"相信我们失落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幼儿教师琐碎的工作是不能用轻松来下定义 ...

  • 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

    可能许多老师和我有过相同的感受,人们在听说了我们的职业后常会羡慕的说:"和小朋友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多好呀!"相信我们失落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幼儿教师琐碎的工作是不能用轻松来下定义 ...

  • 引导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让人操心.不少老师也感觉到,孩子学习的依赖性特别强,从收拾书包到做作业,处处透着家长的影子.与此同时,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如果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会直接影响成绩 ...

  • 对孩子的教育经验方法

    主持人:最后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对孩子的教育经验方法. 杨其铎:中国的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较浮躁,急功近利.他们的情绪不可避免的带到教育孩子中.所以我现在觉得作为家长,尤其是零到三岁的孩子的家长, ...

  • 孩子的教育,干涉的度在哪里

    孩子,作为一个仍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体,他的每一个行为,每一种活动,我们都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标准划为对与错.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除了对与错,还有很多促进成长.挖掘潜力的成分.那么,对待孩子的教育,什么样 ...

  • 父母的作用不是替孩子做什么 而是教孩子学会生活

    生活中,一些父母过于注重孩子的课堂知识.书本学习.特长培训,过多包办孩子的生活事项,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对此,教育专家表示,父母的作用不是替孩子做什么,而是教孩子学会生活. 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依然 ...

  • 父母不能做到事事替孩子做

    家长关爱孩子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家长一定要掌握一个度得问题,过度的关爱就是对孩子的关爱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家长应该怎样关爱孩子对孩子来说才是正确的.这也是为了孩子考虑的. 记得有一次孩子上少年宫 ...

  • 第二实验小学表彰活动让孩子做积极福娃

    11月11日,北京奥运福娃一岁了.我们二年级利用王府特色开展的"学传统文化,做王府福娃"活动,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利用周一校会的时间,对前一个阶段进行了总结表彰.在表彰评选出来 ...

  • 低年级的孩子,做作业速度比工整和正确率更重要

    这是一位母亲写的关于孩子写作业的一点心得体会,也许,它不适合所有的孩子,但是,其中提到的让孩子养成专心的习惯这一点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总之,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写完作业,让孩子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