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容易产生幸福感缺失
“幸福只属于自己……”说实在的,Joe已经不那么相信这句话了,甚至怀疑这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到,又或者,这也许只是用来当首歌哼哼而已。
她的MSN名字的后缀有大半年几乎都是——“我现在非常非常忙碌非常非常忧郁非常非常想回家……”生活中我认识的她32岁,结婚五年,有个女儿三岁刚上幼儿园,丈夫长期在外面跑项目,他们家的房子很大,车子不错,每年或者每两年全家会在黄金周一起出去玩一次。
而她的闺密,一个同龄却依然单身的大龄女青年却视Joe的生活状态为幸福的至高境界。
因为她自己“下班回家后连可以一起说说话的人都没有……”
我们都知道,要百分之百精确地为“幸福”定义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无法遵循类似TOFEL考分或销售数字那样的硬性指标。
假如我们一起在脑海里勾画一下近年来自己生活及工作变化的曲线图,你会发现大部分的曲线多呈向上走势,尤其是每一项体现个人成长和生活质量指标的客观指数,比如整体收入、婚龄、孩子的身高、岁数、住房面积、添置的家居用品、个人或丈夫职位的变迁、交往的朋友数量、每年旅行的次数、充电质量及所获得的证书或者学位等等,基本都在增长中。然而,当我们转至自己的内心,却看见那里的幸福指数却几乎没有任何增长。美国作家格雷戈·伊斯特布鲁克在自己的著作里说道:“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在下降。似乎我们拥有的一切都在增多,而幸福却除外。”
Joe不经意地抱怨说自己觉得每天睁开眼睛就是被生活追赶,被工作鞭策,被前途吓唬着,觉得自己透不过气来,看看前方都是一片黑暗,回头看,却又是无数账单。
她说,我总想着,再努力点,多赚点钱,换一套大点的房子,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把父母接到北京来……还差那么一点点,就好了……
这种对于未来过高的期望可能会妨碍我们珍爱现已拥有的幸福,是让我们容易产生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