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幼小衔接 何必让幼儿提前"吃饱"?

  近日,一位家长在等儿子上艺术培训班下课时,偶尔参加了一个“幼小衔接”的座谈会,据说这是一批“有需求”的家长自发组织的。这位家长很认真地做了笔记:语文课56个汉语拼音中要掌握47个;800—1000个识字量,会读报;古诗词光背没用,老师随便点一个字要读得出。据说,这是能上一所好小学的“敲门砖”,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何必让幼儿提前“吃饱”

  目前,在一些幼儿家长中产生了盲目的“恐慌”,以为孩子入学需要面试,尤其是要到好的小学,似乎要求掌握的内容更多。一位家长从旁人处打听到,孩子入学,要求数学达到的标准是:20以内完形填空加减法,如:2+?+9=20;应用题则是“教室里面一共30个孩子,出去10个,又来了16个,现在还有几个”。为了“保险”起见,不少家长开始在家里让孩子全面补习。

  一位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近来她就不断接到家长电话,要求幼儿园从现在开始教孩子识字、算术,理由是“必须让孩子升小学时有一块进入名牌小学的‘敲门砖’。”对此,她感到十分为难。

  事实上,学前教育的有关规定相当明确:禁止在幼儿园进行小学学科的“提前教学”。一些家长的期望,无疑与此形成了明显的冲突。不过,也有另外一些家长感到很疑惑:把小学学习内容放到幼儿园去完成,把初中的放到小学去,这样层层加码,难道就是“有效衔接”吗?

  创造良好心理环境更重要

  记者发现,现在在一些家长心目中,“幼小衔接”就是学习上与小学接轨,而对知识以外的因素关注较少。宝山区行知实验幼儿园园长郑莉认为,“幼小衔接”更应当关注孩子为适应学习生活而必需的习惯培养,一种好的习惯,是孩子走向小学生活的“阶梯”。

  据了解,本市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十分关心“幼小衔接”的实施,去年在本市示范园、课改研究基地幼儿园进行试点,今年将在全市推广,重点是毕业前的5、6月两个月。“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培养幼儿“有入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上述原则,才应该是“幼小衔接”的正确导向。

  面对如今“幼小衔接”出现走样的情形,一些教育专家提醒家长,不要在孩子没上小学时就过早地“对接”小学学科内容,应当顺其自然。另外,入小学“就近入学”不得面试的规定要加强督查,以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0)

相关推荐

  • 报班成幼小衔接新节奏? 家长:提前学才能跟得上

    王妈妈最近很纠结,孩子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一直提倡愉快教育的她至今没有给孩子在外面补过一堂课.可是最近她的耳边总是这位妈妈说要学会拼音,那位妈妈说10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会,否则孩子进了校门会跟不上. ...

  • 暑假幼小衔接:适应作息比补课更重要

    每到暑假,各种衔接课程层出不穷,令不少家长应接不暇.所谓衔接课程,即是让学生提前调整状态,提前学习一部分新学期的知识,以便于学生在开学后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小升初和初升高的衔接课,多为一些知识的先期预习 ...

  • 幼小衔接应立足于素质教育

    幼小衔接的工作最基本的原则是将之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1.终身教育的长远目标. 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 ...

  •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策略

    我园根据本园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就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探讨,研究出了几点有效策略,与幼教同仁共同分享. 一.制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增强衔接 ...

  • 幼小衔接中也请多倾听孩子的声音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老话题了,对这一话题已经有不少来自实践层面的经验总结,来自理论层面的基本问题探讨,来自比较层面的国外经验介绍.上海市2007年颁布的<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指导意见& ...

  • 问题与对策:幼小衔接中幼儿心理调整

    幼儿园和小学从教育体制上虽同属基础教育,但教育内容和形式.教学要求和方法.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学习新阶段的开始,是人生一大转折,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 ...

  • 让大班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经过了幼儿园大班的学习,孩子们将无可选择地面对人生的下一站,走进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久 ...

  • 幼小衔接中幼儿教师的困惑

    由于大班孩子面临着上小学的实际问题,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便成为我们大班教育工作的重点.然而,近几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