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管理 改革创新 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导读:近年来,通过统筹管理,改革创新,使我县<BR><P></P>学前教育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布局调整、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得到了全面优化,尤其是办园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教师待遇有了明显提高,办学者和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
统筹管理 改革创新 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临沭县位于鲁南地区,辖12个乡镇,人口60万。现有幼儿园205处,其中有省级实验幼儿园1处,省级示范园2处,临沂市一、二类园11处。全县共有合格幼儿教师771人,学历达标率达到92%,专业合格幼儿教师87%,连续多年被评为临沂市学前教育先进单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我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遇到了新的情况,面临着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办园体制,投入体制单一,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队伍素质低、家长思想观念陈旧,村级园条件差,私人办园随意性大,管理体制落后,教学严重小学化等问题,造成全县学前教育较为混乱的局势。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决定立足县情,大胆地改革创新,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一、改革办园体制,构建多元化办园模式
由于农村村办幼儿园长期在乡党委政府不想管、村不投资的现状,农民为子女入园投资积极性不高,家长认为孩子进幼儿园与不进园没有多大差别,因此大部分幼儿失去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所以要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提高幼儿入园率,就要进行办园体制改革。根据实际,我们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方针,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园的模式,确立了“以县办实验幼儿园为示范、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村级联合办园为主体,以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发展格局”为目标。
1、政府办好示范园,保证实验幼儿园、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按照分级管理和分工负责的管理原则,县负责全县学前教育规划,幼儿园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办好实验幼儿园。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为办好实验幼儿园奠定了基础。
乡镇中心<BR><P></P>幼儿园是我县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骨干力量,乡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2004年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临沭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沭政发6号),积极筹措经费,先后投资近100万元,改善了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条件。
2、加快布局调整,大力发展村办幼儿园。
村级联合办园是农村学前教育的主体,乡镇政府注意加强管理与协调,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按照“就近入园,扩大规模,村级联办”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村办幼儿园,乡镇教委参与布局协调,成立联合办园委员会,明确责任,鉴定联合园协议书,充分发挥农村最基层的作用,把职、权、益落到乡镇政府、村、教委,把村办园“从村管不好,教委管不了”的夹缝中救出来。县政府专门制订了《农村幼儿园建设奖励办法》,对经验收达市三类园标准的,给予一万元奖励。通过布局调整,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标准的完全幼儿园,目前,全县12个乡镇实行了不同程度的联合办园,全县幼儿园由346处合并为205处,减少了学前教育资源浪费,提升了规模效益,优化了教育资源。
3、支持鼓励个人办园,形成幼儿园建设的良好格局。
公民个体办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补充。民办幼儿园属乡镇管辖范围内的,由举办者向所在乡镇政府提出申请,合格后给予登记,并报县教育局备案,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举办幼儿园,引导个人依法办园。我县先后个人投资30万元、50万举办城南幼儿园、新世纪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全县个体幼儿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通过办园体制改革,我县幼儿园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05处,其中政府办园2处,乡镇示范幼儿园11处,村联合办园42处,村级教学点66处,个人办园84处,逐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园为示范,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村联合办园为主体,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新格局。
二、建立村教联合办园一体化科学管理模式,统筹管理
我们积极引导<BR><P></P>幼儿园,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实验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在贯彻学前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培养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全面提高我县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要充分调动基层力量,启动内部活动,还要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变以往那种上传下达式的任务式管理,发挥幼儿园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