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智力活动,而是人们充分调动和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或共同之处的能力,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有意:即有意识,就是指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幼儿具有创造力的萌芽,他们的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等特点,利用他们的可塑性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使其创造力趋向自觉、稳定,让其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如何做到有意的培养呢?我认为: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探究问题罢了。”可见,保护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是何等重要。

  首先,允许孩子“异想天开”,鼓励孩子的“求异”精神。

  其次,转变旧观念,淡化成人权威,正确评价好孩子。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把鸡蛋放在屁股下想孵出小鸡;做化学实验乃至起火;因顽皮被学校开除,但他母亲能容忍他的“顽皮”、“出轨”行为,使他的创造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无意之中,有时甚至会有出轨的“顽劣”之举,但只要我们把握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定能有所收获。总而言之,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特别需要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使孩子敢于创造,乐于创造。

  2.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励幼儿主动操作和积极探索。

  所谓创设情景,即把合适的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可模拟的或真实的情景,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幼儿观察、理解、体验,掌握学习的对象。例如,让孩子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就必需提供可让幼儿操作、观察,进而理解的实物情景,包括装有水的大盆子、积木、玻璃球、海绵等。当孩子看到这些情景后,就不知不觉地来到水盆边,并用手反复按几次积木,发现积木一次次浮起来。他又从水里取出玻璃球,再一次次放入水中,发现玻璃球沉在水里。当他们拿起海绵用力按入水中,海绵浮起来了,几次反复后,他又开始用手在水中不停地捏,海绵吸入大量的水,慢慢地沉了下去,如此反复动作,时沉时浮,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他们正在反复地专心致志地进行操作活动,这时老师问他:“你发现什么了?”他说:“海绵能吸水,变重了就沉下去”。虽然,孩子的这一操作活动并不复杂,所发现的这一道理,极为平常,但由于整个过程是孩子们自发地进行,孩子因此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动手操作中强化思维活动,创造力得到了发挥。

  3.发展语言,促进思维。

  众所周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儿期。早期的语言训练,不仅促进语言本身的发展,还可促使智力超前发展。对于幼儿来说,语言能力主要是听和说的能力,在与幼儿进行对话时,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就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对话,这样幼儿就会兴致勃勃地启动思维,即兴表述生动的语言。如教师讲述故事时,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作品,引导幼儿探究问题。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还可利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刺激幼儿思考与语言表达,让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

  二、有度:即把握尺度,指在思维活动中把握幼儿创造力的规律。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以其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依据,忽视幼儿创造力的萌芽,必将导致对他们潜能的巨大浪费,而若拔苗助长,则欲速不达。所以,我们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应遵循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规律,在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活动中让幼儿尽可能充分地得以发展。因此,教师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地给予启发、引导,但也必须做到因人而异,适度引导。由于幼儿受知识的局限性、兴趣的短暂性、注意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制约,往往对某一科学现象的探索不能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因此,十分需要教师的支持鼓励和灵活、适当的指导。有一次,小朋友在玩吹泡泡的游戏,刚吹出的泡泡都是向上升,之后又落下来。一幼儿问身边的小朋友:“你看,泡泡向上飞一会儿就慢慢地落到地下碎了。”另一个幼儿说:“泡泡快落的时候你就用嘴吹它。”“那为什么不吹泡泡,泡泡就要落下来呢?”这里,幼儿已经观察到有关重力及空气浮力的物理现象。因为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教师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物理知识方面的延伸,只能给幼儿简单的解释,却不能用物理术语强迫幼儿想象,干脆留给幼儿悬念——待上中学时就知道它的奥妙。

  三、有机:即有机渗透,是指把创造性思维渗透到艺术活动中。

  有一次美工活动中,当教师出示范图后,幼儿按范图画了一个小朋友,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教师问:“这是什么?”幼儿回答说:“那是小朋友的影子。”“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听完老师的提问,那位小朋友二话没说就要把那影子擦掉,我立即制止了他并就他的创造性给予肯定。再有一次,户外活动时,一幼儿发现地面上有许多轮胎花纹,问另一幼儿:“看这车印都是花,真漂亮,车轮上刻那么多花干嘛呢?”另一幼儿说:“好看呗?”教师听后问他们:“你们的鞋底有没有花纹?”幼儿齐声说:“有啊?”教师又说:“如果鞋底下一点花纹也没有,你们知道会怎么样呢?”教师启发幼儿思考、争论、演示,使孩子们知道鞋底有花纹穿上不容易摔跤。同样的,汽车轮胎上要是没有花纹,行不行?为什么?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轮胎上的花纹引起幼儿的好奇,因教师积极地引导而使其成为一次有益的科学活动。

  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一致认为,幼儿在情绪兴奋、愉快时其创造力就处于最佳状态。所以教师和家长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给孩子们营造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给予孩子们以创造的自由。教育力求做到:有意的创设,有度的引导,有机的渗透,就能点燃幼儿智慧的火把。这样,我们的孩子就能自如地走向明天。

(0)

相关推荐

  •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萌发剂―――音乐游戏

    幼儿园的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一种,由于它将音乐活动内容溶于游戏的形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改编歌词.创编动作.从而使幼儿在情感上获得美的陶冶.所有音乐游戏能培养幼儿的想像力.提高 ...

  • 浅谈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指有预定的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科学实验和科学发现的基础.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 ...

  • 浅谈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 ...

  • 浅谈节奏乐教学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导读:放开手脚,给幼儿尝试.创造的机会1.将音乐与节奏相匹配.幼儿天性好动,他们往往不满足于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喜欢用肢体.用节奏来加以补充.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 ...

  • 浅谈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所谓创造力,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教给孩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 ...

  • 创造型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许多研究也表明,儿童. ...

  • 浅谈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导读:幼儿正处于一个创造和发展的时期.我们应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培养他们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让幼儿在广阔自由的天地里进行创造.使他们渐渐从无到有,从潜在到现实.愉快的进行创造表现体 ...

  • 浅谈音乐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及创造力,唱歌是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幼儿较喜爱的.我觉得在唱歌活动中培养.扶植.激发.鼓励幼儿的想象 ...

  • 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导读: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尽量少干涉,强调创造的过程,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不能太在意幼儿的创造结果,善于了解幼儿,善于观察.分析幼儿的各种情况准确把握,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幼儿技能技巧,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