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和"拿"的区别
导读:“偷”和“拿”不是一回事,但若忽视它,总有一天,“拿”会变成“偷”。幼儿阶段,孩子的个性已经初步成型,但还未定型,及时合理的教育是能够帮助孩子改变坏习惯及行为的。家庭和学校应统一教育阵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天下午我因为梳头发,将自己的一面粉色的化妆镜放在了办公桌上,随后就去忙别的事了。
午睡过后,孩子们都起床了,吃完点心,我和平常一样帮几个女孩子梳头发扎辫子。正想拿镜子,突然发现镜子不见了,我很纳闷,明明刚才自己放在办公桌上的嘛,怎么会不见了呢?我迅速找了找办公桌抽屉和地面,都没有!我感到很奇怪。
等孩子们安静的坐下以后,我柔声问道:“哪个小朋友看见老师的镜子啦?”我简单的描述了一下镜子的特征。孩子们齐声回答我:“没看见!”我看了看孩子们,发现坐在角落里的Ruth一直低着头,一声不吭。我走到她身边,问她是否看到了,她迅速摇头。表示没看到。我叹了口气,转过身,心想:算了,别为块镜子大惊小怪吧!从Ruth身边经过的时候,我眼角的余光猛然碰触到了我熟悉的粉色!Ruth的双手插在上衣口袋内,两只胳膊夹得紧紧的,我望着她的眼睛,她迅速低下头去,我轻轻的说道:“把小手放到膝盖上,坐坐好。”她的两只手死死的插在口袋里不肯拿出来,我只轻轻一拉,露在口袋外面的镜子就被我拿了出来,我有些生气的看着她,没想到她突然扬起头,大声说道:“这是我妈妈的镜子!”我一下子愣住了。这是我所熟悉并喜欢的镜子啊!上面还印有我的生肖,决不会错的!我问道:“你从哪里拿到的?”“我从家里带来的!”我站在那儿,竟不知说什么好,难道她妈妈的镜子真的和我的一模一样?我站在教室里,不知该说什么好,想把镜子还给她,可确实是我的,她明显在撒谎。我正想作罢,突然发现她的另一只手插在衣袋里,不肯拿出来。我用手在她袋口一探,口袋里鼓鼓的装着什么东西,我把她的手移开,掏出来一看,差点气晕过去:我从上海买回来的一枚花状胸针,一直躺在我的办公抽屉里的。我平静一下自己,故意淡淡的说:“这也是你妈妈的?也是从家里带来的?”他竟一声都不吭了。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我没有多说什么,决定和她的家长进行一次沟通。
Ruth平时是个乖巧聪明的小女孩,很讨人喜欢,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平时遵守纪律,而且乐于助人。和她妈妈在电话里交谈的时候,从她口中得知,这种情况在她家中,孩子经常发生这种行为。每天放学回家,妈妈总会发现,孩子带回来各种玩具,问她哪来的,她总说隔壁姐姐送给她的,因为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平时很少到幼儿园来,所以也没机会进行沟通。
这件事给了我很多思考的问题,孩子毕竟还小,这种行为当然不能理解为“偷”,但如果我们不去发现它,正视它,解决它,将来是否会变成“偷”呢?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对这个世界充满求知欲望,但是否家长就一味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听之任之,导致随意拿他人物品占为己有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人这样对我说:“孩子还小,别大惊小怪,你作为老师,只要让他们健康成长,学到知识就行了!”我不接受,作为老师,就是要为孩子负责,为家长负责,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德育教育。
“偷”和“拿”不是一回事,但若忽视它,总有一天,“拿”会变成“偷”。幼儿阶段,孩子的个性已经初步成型,但还未定型,及时合理的教育是能够帮助孩子改变坏习惯及行为的。家庭和学校应统一教育阵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