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解读学前教育政策背后的关注点

  “入园”何时不再难?光明日报记者对话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解读政策背后的关注点。

  “入园难”来得其实不突然

  记者:与其他教育热点问题相比,“入园难”的问题更显得突如其来,除了“金猪宝宝”、“奥运宝宝”扎堆儿这样的客观原因,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注意和汲取?

  储朝晖:“入园难”来得其实不突然,自从1996年中国幼儿教育规模开始下滑,一直到2002年才开始缓慢回升,直到2008年学前3年入园率的比例都未超过1996年,从那时起,“入园难”的问题就逐渐显现,只是没有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地对义务教育的硬性考核指标对幼儿教育发展产生“挤出效应”,不少地方为了义务教育达标放弃幼儿教育,以致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健全,“入园难”问题突出。

  如果说应该汲取的,就是应该建立并贯彻全面而可持续的教育观,摒弃局部的、急功近利的教育政绩观,依据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办教育,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机制。

  学前教育中哪些理念需要厘清

  记者:“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家长们为孩子教育排除万难的决心,也使日益加剧的矛盾更加凸显。您认为学前教育应该如何定位?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学前教育中的哪些理念需要厘清?

  储朝晖:首先,我要明确地告诉各位家长,幼儿教育应该引起所有父母的重视;但幼儿的成长发展很复杂,是人类个体发展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有很大问题的,起跑线在哪里?不同的孩子是否有相同的起跑线?如果将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当成起跑线,那就严重忽视了不同孩子成长发展的差异性;而且人的成长发展也不是线形的或轨道式的,而是类似于登山,每个人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路径,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区段有不同速度,如果只想到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可能因此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最终对孩子成长和发展产生损伤。

  学前教育应该定位为一项专业性事业,不仅幼儿教师需要专业,年轻的父母也要多学习。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尊重幼儿的天性,摒弃比较功利的发掘观、超前观、投资观、好孩子观和神童与小博士情结,也不宜简单放任,而应该确立天性观、发展观、解放观和生态观。

  如何破解制约幼儿教育发展的障碍

  记者:从“国五条”到“国十条”,一系列破解“入园难”的“任务书”摆在各级政府面前,您认为要真正落实这些任务,还需要越过哪些坎儿?

  储朝晖:《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很快发布,显示《纲要》中写的“重视学前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切实的措施。

  这个《意见》的亮点在于,针对性较强,主要针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投入不均的现状。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一是特别关注公平,在定性上强调它“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广覆盖、保基本”,“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这些都是在关注公平;二是在措施上强调灵活性,用“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三是突出“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中国幼儿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学前问题没有解决,中国的学前教育问题就没有真正解决,这方面各级各地政府一定要足够重视。

  同时我也担心《意见》中提到的“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这一点能否在各地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当前,各地有数量还相当大的一批民办幼儿园,地方政府因为不想负责任而不让他们登记,因而成了“黑园”,其中有一部分条件确实太差,当然应当对它们加以规范;还有一部分虽然未被认定为合格,但它们就在合格的边缘,只要政府给予适当的支持就能够合格。各地能否适当把好这个度,能否积极支持,这是决定“入园难”问题能否尽快解决的一个决定性的细节。

  还有就是讲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时,没有具体的数据,落实起来会有问题,我经过调查和多种方式计算,认为学前教育经费必须增加到占整个教育投入的9%才能基本保障学前教育的正常发展。

  记者:当前制约幼儿教育发展的深层障碍有哪些?

  储朝晖: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不深入,普及面不广,绝大多数家长对幼儿教育科学知之甚少。即便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专业的研究工作者,对幼儿教育的研究也不深入,我认为这是发展幼儿教育最急需越过而又难以越过的坎。

  若包括幼儿教师和父母在内的幼儿教育责任主要承担者对幼儿教育科学认知不足,投入再多的钱和精力,都难以提高质量。遗憾的是这次未能将研究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国家政策制定者应该不失理性,应该看到家庭、社会和公共幼儿教育设施都是学前教育资源,而不能仅仅将公办幼儿园当成是学前教育资源。发展幼儿教育要立足于建立全民参与的大幼儿教育,建立包括家庭、社会、专业机构在内的幼儿教育体系,而不仅仅是以办幼儿园,或仅仅以办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幼儿入园率这些数据作为评价一个地方幼儿教育发展的依据。

  “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各项工作中最关键的一项,这方面不仅需要投入,还需要在制度上有些特殊设置,比如幼儿教师的一些特殊才能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在15至18岁期间,所以在高校招生制度中就应该设置幼儿教师专业从初中毕业生里招收有特殊才能的人加以特殊培养的制度,同时在评价、就业、专业成长、职称评定上也应该有相应的设置。

  “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也不宜理解为政府包办,同时政府新增的投入必须“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要首先用于解决那些低收入家庭幼儿的入园问题,解决尚未入园幼儿的入园问题。

  记者:“国五条”出台后,许多地方纷纷推出相应政策,比如北京提出投入50亿元,5年解决“入园难”;江苏提出明年将立法实现公办园为主格局。您怎么看当前各地的这些举措,把一项任务变为长远规划、科学实施、有效运行的工作,切实解决问题,符合民意,您还有何建议?

  储朝晖:北京提出投入50亿元5年解决“入园难”问题,首先我感到这些钱不够,正因为不够,就更应该用在刀刃上,比如对合格民办园的补助,对低收入家庭的幼儿进行学前教育补助。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适龄幼儿的学前教育经费补助体系,通过公办园、补助两种方式,保障学前教育的公平最大化,保障学前教育的效率最大化。

  相关阅读:

  

(0)

相关推荐

  • 解读:五大政策能否破解入园难

    据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透露说,未来5年,北京将投入50亿元,建立118所公办幼儿园,五年内投入50亿,在新建300所幼儿园的同时,再扩建300所幼儿园. 资料图片:高!实在是高! 近日,教委主任刘利民 ...

  • 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

    导读:父母如果能细心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反应,将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你孩子想像力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所引发的许多变化往往导致她的个性出现新的特征.这是给你的孩子扩 ...

  • 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

    过年时聚会增多,一些家长发现,家里要是来了客人,孩子就会出现一些"微妙变化":一方面,孩子的表现欲被激起,喜欢在客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一些孩子开始吵闹,打断家长说话 ...

  • 警惕学前教育成了"大跃进"

    曾被边缘化的学前教育,如今成了一个热门词组,无论是新闻媒体.百姓谈资还是两会讨论,它都屡屡被提及. 全国政协委员刘焱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作为学前教育的专家,她有"冰水两重天"的切身 ...

  • 学前教育的隐患和改革之路的探索

    不久前,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中,广大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意见非常多.针对反映最强烈的"入院难"."入园贵"等主要问 ...

  • 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七)

    从构建宏大理论到构建地域性知识,从学术研究到实践研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之七 几点切身的体会 近年来,我几乎每年都会去日本东京大学参加"东亚幼儿教育高峰论坛".这一论坛的 ...

  • 好课--拷问教师的教学智慧

    [摘要]好课的价值认同.好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如何设计好课等问题值得关注.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来看,好课涉及到三个方面:对活动对象的关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积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关键词] ...

  • 北京社区入园问题调查:期待公办园早进大社区

    北京日报讯 近年来京城周边新建了一些大型社区,年轻人纷纷在此安家落户,孩子"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困扰着一些年轻的父母,如何帮助他们加以解决?带着问题,记者最近到位于京北的回龙观文化 ...

  • 朝阳区教委权威发布2015年幼升小入学政策解读之入学条件

    据悉,朝阳区教委于近日正式发布了2015年幼升小入学条件的政策解读,小编在这里分享给广大家长,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凡年满6周岁(2009年8月31日以前出生)且具有本市朝阳区户籍或具有本市户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