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幼小衔接"脱节!
大班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成为小学生。这个阶段,对于家长和小朋友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幼小衔接”脱节,孩子将会在入小学后遇到各种不适应——
镜头扫描——初入学7大不适应
1.不认识校园
赖红小朋友刚刚走出幼儿园,高高兴兴地上小学,但是却发现不熟悉新环境,也不敢独自闲走,她不知道厕所在哪里,不知道老师办公室在哪里,不知道操场在哪里,在一个比幼儿园还大的校园里,她有点无奈。
2.自理能力差
琪琪是一个很天真活泼的小朋友,但是他不喜欢自己做事情,上小学了,他还是老样子,比如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不会削铅笔,不会倒垃圾,不会拉拉锁,甚至不会自己穿衣服,心里老是想着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可以代劳。
3.做事磨蹭
东东小朋友一来到校园就产生厌倦的感觉,好像老是提不起精神,老师布置作业,他不理睬,出去搞活动,他不愿意跟新同学一起玩,慵懒地跟着老师走,而且说话很慢, 老师提问,他老是摇摇头。
4.比较娇气
小芳一开始就不适合学校的生活,老是喜欢哭,经常哭,无论老师怎么哄都制止不了,老师唯有打电话叫她的妈妈过来安慰一下,妈妈一来,她马上扑上去,哭声即止,然后嗲声嗲气地要回家。
5.不会听讲
敏敏小朋友刚开始入学,她上课很喜欢跟同桌说话,或者玩橡皮擦, 老师在讲课,她听不进去,始终处于游离状态,老是跑出教室玩,没有时间观念。老师提醒她,也无济于事,反而被吓哭了,放学后向家长诉苦。
6.不会和同学交流
恒恒入小学后,既兴奋又新鲜,但他不会去找同学一起玩,认识的班上同学不多,老是记不住名字,更加很少跟老师说话。
7.不会和老师相处
小珍是一名新生,她老是抱怨老师很唠叨,而且很凶,说话很大声,背地里都叫老师老虎。老师提问的时候,她不出声,老师发课本的时候,她不敢对老师说一声“谢谢”。
成因探究——脱节现象有内因
据调查,每年新生入学,对小学学习生活产生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十分普遍。他们感到上课时间长,作业多,部分学生出现了身体疲劳、睡眠不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导致心理压力大,精神负担重。不少学生学业的失败率高,课堂违规现象多,自信心下降等等。因而许多孩子留恋幼儿园的生活,产生怕学、厌学情绪,有的甚至羡慕退休的爷爷、奶奶,产生“我什么时候退休,多玩玩好开心”的想法。
造成儿童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联系不够,因而造成众多脱节现象。
1.学习生活内容不同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类不同的教育机构,因而它们对儿童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诸方面的要求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
广州市白云区朝天小学吴老师介绍说:“幼儿园以玩耍为主,而小学开始了学习生涯,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很多事情要靠小朋友自己单独去面对和处理,开始更加系统和深入地学习文化知识,因而遇到的困难也可想而知。”上小学,他们上课首先遇到的就是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抽象的数字及符号,甚至上音乐课也是五线谱。一进校门就有许多规则要他们熟习和遵守,像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 、中小学生礼仪规范,此外,各校还有各自对上课、做操、上下楼梯、上厕所等等规定。在生活上,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午睡时间长,而小学却是上课来下课走,课间和课外活动相对少。“很多小朋友没有时间观念,还以为是在幼儿园,经常喜欢走出走入。” 吴老师补充道。
2.人际关系不同
在人际关系上,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之间交往的机会也少 ,更谈不上沟通了。
中山市小榄镇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黄艺红老师表示:“在孩子心中,老师的角色有点变化,从幼儿园妈妈式的阿姨到小学里教知识的老师,很多小朋友感到很茫然,不知道怎么跟老师打交道,只有一两个性格开朗的新生才会给老师说说以前在幼儿园里的趣事,说说自己喜欢电视中的哪些主角等等,不过这是特例而已。”
3.评价标准不同
还有,幼儿园和小学在评价学生的标准上也很不相同。一些幼儿园教师认为是机敏、灵活、能力强的孩子,到了小学常被一些教师视作淘气、不守规矩、不听话的学生。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入了规则的海洋”,这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总之,以上种种变化,不仅是多方面、大量的,而且是突变的。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孩子与过去习惯了的生活完全告别,六七岁的儿童对这种突然的变化是很难承受的。
小链接——入学10条件
孩子是不是具备了入学的条件,并没有什么严格的、一成不变的规则,而且,每个孩子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应当首选看孩子是不是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下面提出的一些问题或许能帮助您思考并确定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可以入学了(回答“是”得1分)。
1.孩子是不是能愉快地同别的孩子相处?
2.孩子是不是懂得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和说明,例如能辨别方位,根据儿童游戏机的指令进行操作等等。
3.在没有家长或其他成人照看时,孩子能不能应付一些简单的事?
4.孩子能不能坚持一个较长的学习日,而中间不必去睡一觉?
5.孩子是不是能够接受别人的劝说,而不是一味地固执、任性?
6.孩子对上学的事是不是很感兴趣?
7.孩子在家长谈及上学时是不是很向往?
8.孩子是否掌握了父母的姓名、自己的姓名及年龄?
9.孩子是否知道上学的路线?
10.孩子是否要求家长添置文具?
说明:
得分7分以上者,说明孩子基本具备了入学条件。
得分在6分以下者,说明孩子入学条件还不成熟。
儿童的发展是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学前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这两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有其不同的年龄特点及主导活动,学前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学龄期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主导活动是学习。但是这两个阶段又是连续和渐进发展的。儿童从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活动的转变需要有个逐渐的发展过程,应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幼小衔接”任重道远。[!--empirenew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