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的灵活运用

  二十一世纪将是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载体的信息时代,过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用简单的陈旧的教学手段向幼儿进行强制性的“教”,而没有幼儿主动地“学”,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变成了主要由教师向幼儿发号施令,幼儿只是被动地执行和服从。因此,应高度重视教育过程手段的改革,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多媒体技术正成为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与课程活动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手段。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性教学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它可以充分显示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点,为小朋友所喜爱。下面试从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方面谈谈适时应用多媒体的几点优势:一、将多媒体技术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幼儿在音乐欣赏时,很方便地对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变换,更好地将各种信息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画面的引导下,在完整的音乐声中,自由地发挥其想象,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应当是从一部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入手,要对作品的题材和体裁进行分析,在结构上要对作品的曲体以及作品的技术特征进行解释,而这样一种欣赏教学的过程,在过去的模式中仅仅依靠老师的口述和录音机的音响这样的方法来完成,其效果往往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幼儿听的精淡无味,百思不得其意。因为,艺术是以形象的塑造为其主要特征的,而音乐艺术却是以声音为形象塑造载体,它需要欣赏者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在聆听音乐时自发地产生一种联想。所以在幼儿园里,音乐欣赏课是一直让老师头疼的课,那些无法捉摸的音乐形象令老师尽管费尽口舌,小朋友听起来也如坠入云雾之中。现在多媒体技术进入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其教学容纳了大量的信息,并迅速地反映给幼儿,还能将抽象的音乐通过画面、图片一系列处理,变成通俗易懂的、形象的、直观的,使原来许多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应该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想象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达到感受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例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金蛇狂舞》,这首乐曲是聂耳根据我国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加以改编的,作于1934年,常在民间喜庆的节日里演奏,它的旋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节奏特点,且富于推动性的节奏贯穿了全曲。乐曲另一个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在课题导入的过程中,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人们舞龙灯、耍狮子时的录像,让幼儿知道舞龙灯时人们要互相配合走S形,耍狮子时要互相嬉闹,摇头摆尾、象在对话。在欣赏乐曲过程中,使用录音机让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金蛇狂舞》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这首曲子是用哪几种乐器演奏的,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大鼓、锣、铃鼓、二胡、琵琶、笛子、双响梆子等各种乐器的图像,用大屏幕显示,并用鼠标点击,使其发出相应的音色。在表演活动过程中,在欣赏A段音乐后,引导幼儿自由结成长龙状,模仿舞龙灯的样子走S形;在欣赏B段音乐后,在教师的指挥下用“锵”“咚”代表锣、鼓声,表现狮子对话的情景。这节课,小朋友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拓宽了思路,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又如:大班音乐活动《小鼓手》,为帮助幼儿理解并记住歌词,提高幼儿意义识记的能力。根据歌词内容设计电脑动画,当唱到“我是一个小鼓手”时,屏幕上出现一位小朋友,面前放着一面大鼓,手拿鼓槌。唱到“敲起大鼓咚咚咚”,屏幕上的小朋友做敲鼓动作。唱到“太阳听了微微笑”屏幕上出现一个太阳宝宝面带微笑。唱到“花儿所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屏幕左下方出现几朵拟人化的花朵在微笑着点头。天空中的小鸟在飞来飞去,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唱歌。这样,幼儿一边看画面,一边就很容易回忆歌词,进而随音乐跟唱。并且运用电脑动画手段组织音乐活动,有效地激发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作品的灵感。在欣赏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和狼》时,为加强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出与音乐性质相匹配的画面。《彼得和狼》是一首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来描绘刻画人物、动物的性格、动态和故事情节的乐曲。用长笛的高音区演奏快速华彩的音乐,配上屏幕上小鸟的形象;用双簧管的扁哨发出“嘎、嘎”声配上鸭子的形象,再根据节奏和音调变化,刻画出鸭子那蹒跚的步伐;用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配上小猫在捕捉猎物和行动时的那种轻步机警的形象;用老爷爷的龙钟神态来表现大管独特的浑厚、低粗的声音;用阴森可怕的狼的出现来表现四支圆号奏出浓重的和声效果等等。在曲前和曲中配上朗诵词,让幼儿一边看动画一边听音乐,很快就被引入作品的意境中,让幼儿对乐曲更容易地理解与感受。其次,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园舞蹈教学的结构,形成舞蹈教学应用现代教育媒体的特色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舞蹈因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一直以口传身授为主,而多媒体因其具有的优势完全可以成为舞蹈信息的另类载体被引入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运用的教育媒体也不同。过去的舞蹈教学以钢琴现场伴奏为主,有其灵活方便的一面,但也有因音色单一,对乐曲风格体现不足,伴奏技术难以达到一定效果的弊端,而音乐对于舞蹈是非常重要的。舞蹈是音乐形象化的传达,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演奏乐器的音色,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是舞蹈的动律、韵味、动作等体现舞蹈风格特点内容的依据。因此,教学中应用录音机和磁带这一最普及的现代教育媒体,播放事先录制好的音乐作为舞蹈伴奏音乐,给舞蹈教学带来很多的益处。例如:在学习维族民间舞时,选用具有此民族特色的《达坂城的姑娘》来伴奏。是幼儿通过听觉获得对此种舞蹈节律、情绪等因素的认识,同时,幼儿已有的此类音乐的听觉经验会加快他们对此类舞蹈风格特点的认识,动听的音乐还可以启发感染幼儿。另外,视听媒体具有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视听结合,形象鲜明直观,传达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学习藏族民间舞时,让幼儿在课前通过放映优秀的舞蹈录像和影片等,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以及藏族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又如,狐狸在儿童心中是一个反面角色,在舞蹈教学中,模仿狐狸走时,事先让幼儿观看有关狐狸的动画片,如《狐狸和乌鸦》、《两只笨狗熊》,让幼儿对狐狸尖嘴、长尾巴的形态特征和狡猾的内心特征有了明确的认识。在模仿时,幼儿很容易地掌握其特征,将右手五指伸直撮起放在嘴唇前,左臂放在身体后做尾巴,同时突出它狡猾的性格特征,而采用扭曲的弓箭步加拧身和头的转动,眼睛的窥视来表现。通过观摩获得对此类舞蹈更全面准确认识,也是对教师个体动作有局限的一种弥补,而且可以拓展幼儿的视野,使之感受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幼儿对舞蹈的创造能力。二、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园美术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活动。幼儿园极少进行陶塑欣赏,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教学困难。首先,陶塑是立体的,而我们的欣赏作品往往仅限于“图片”。其次,欣赏操作材料难以收集。为了解决欣赏作品非立体的问题,我们采用“替代”的方法。如“彩陶旋涡纹瓶”是珍贵的文物,不可能让幼儿欣赏实物,我们通过投影仪欣赏“彩陶旋涡纹瓶”的图片后,又准备了同样材料的陶瓶、药罐和砂锅等。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听、看等多种感觉方式,感受陶的质地,了解这类器皿的基本特征后,孩子们这时的脑海里便会出现相关的立体形象了。又如,康定斯基是公认的“抽象派”绘画的创始者,抽象派主张艺术完全脱离社会生活,主张用抽象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纯精神世界”,完全摆脱了形象的“束缚”,在欣赏他的《构造X》一画时,看到的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抽象画,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为克服困难,充分调动幼儿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灵感、无意识等多种审美心理功能,来把艺术家的情思意会,把审美创造溶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在教学中我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让画面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有欢快的、有优美悠扬的音乐旋律,出现在小朋友的眼前,让孩子在平等、和谐、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欣赏,孩子们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发出“哇,好看!”“哇,真漂亮!”的惊呼。当谈到对画面的印象时,孩子们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动地叙述着自己对画面的独特感觉。江浩说:“我觉得这是一个秋天的晚上,星星的眼睛一眨一眨地在跟小鸟说悄悄话,好美的夜晚啊!”航航说:“我认为有一个人很想知道天上的秘密,就乘热气球飞了起来,飞呀飞,看到彩色的小河,高高的楼房,彩色的灯光。”沈柯说:“我觉得好象新年到了,巧克力娃娃瞪着大眼睛往远处看,看见了机器娃娃,就问:‘喂,你在干什么?’‘我在吹泡泡。’机器娃娃说。巧克力娃娃和机器娃娃在一起吹美丽的泡泡”。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同大师对话,看与讲的结合,让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再如,欣赏吴冠中的中国画《小鸟的天堂》时,画面中密密的大森林让孩子们感到恐惧,他们担心其中有大灰狼。当我们用投影仪放大树丛中的小鸟时,孩子们兴奋起来,恐惧感顿时消失了。其次,目前,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其一是设定绘画的总体框架,过多强调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临摹为主,一般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好范画,然后再让幼儿依葫芦画瓢,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框架式”。其二是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放任自流,幼儿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至于主题思想,方式技巧,老师管的很少,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涂鸦式”。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第一种方式产生的消极效果是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容易使幼儿在学画时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第二种方式产生的消极效果是可能导致幼儿绘画主题、绘画总体水平的停滞不前。为了优化幼儿园美术教学结构,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如大班故事创编画《小姑娘和大拖鞋》,通过播放事先准备的CAI课件,向幼儿讲述前半个故事,将形、声、色三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视听感官,再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在丰富多彩的富于变幻的信息传递中,幼儿很轻松、很自然地借助想象去续编故事。在熟悉“小姑娘被大拖鞋载上天,老鼠从鞋子中钻出来,大拖鞋落下来,一群小鸟叼着小姑娘飘在空中然后把小姑娘送回地上”这些情节后,让幼儿去想象后半个故事,孩子在提供的这种机会中,创造力得到充分开发,你一言我一语,慢慢构成了五个画面。第一幅:小姑娘睡在床上,墙上有风筝,床边有拖鞋,鞋内有老鼠,床前有电视机;第二幅:小姑娘穿着鞋子去玩,路上碰到了老虎、小兔、熊、小鸟;第三幅:小姑娘脚上的鞋又大起来,大得象飞船,又要飞起来,老鼠又能进了大拖鞋;第四幅:小鸟又围成圈叼住小姑娘,虎、熊赶走了老鼠;第五幅:小姑娘捧着鲜花,和鸟一起,坐在大拖鞋里终于飞上了天。这里当然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启发,但教师作用仅仅是引导与启发。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用画来表示,进行再创作。如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后,让孩子通过感知、体验、激发创造性思维,竟画出了“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花衣在花丛中跳舞。”尽管画得粗糙些,但这种带有创造力的画,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又如在大班命题画《恐龙乐园》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共同观看VCD《中华恐龙园》,引导幼儿观察恐龙的形态及生活环境,认识了霸王龙和剑龙。又在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有关资料的幻灯片,引导观察后,孩子们对恐龙异常的感兴趣。由于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我就运用启发式的提问进行导入:“你认为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假如要你来设计一只恐龙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用笔画下来。”结果,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记忆和想象,大胆地运用线条的疏密、曲直、交叉等表现自己所设计的恐龙,并津津乐道地向同伴、老师、家长讲述呢!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地组织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老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教学形式的科学化、多样化,如何更佳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尚需我们幼教工作者不断钻研、探索和创新!

(0)

相关推荐

  • 从两个案例看教师在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中存在

    导读:幼儿园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认识到英语活动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让幼儿学习语言的同时进行文化知识的同步传授,适时向幼儿介绍与语言学习有关的符合幼儿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的文化背景 ...

  •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作为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还必须担负着德育任务.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注重"开发智力",忽视"培养良好品德"的现象,认为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内容非 ...

  •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动"的实效

    导读:幼儿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和不稳定阶段.他们对新生事物怀有好奇感和新鲜感,满腔热情,但遇到困难又有畏惧不前的现象,缺乏信心.他们往往在"动"之前会有很多的心理顾虑.& ...

  • 浅谈音乐在幼儿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导读:唱歌是幼儿最喜欢并且易于接受的活动之一.英文歌曲所具有的异域特色则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音乐"与"幼儿"几乎是同步的语汇.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 ...

  • 浅谈情感问题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运用

    导读: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观念上的改变,<纲要>施行指出的体现幼儿为主动性就告诉我们幼儿情感是不容忽视的.除了审美感受以外,教师还应关注和满足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欣赏活 ...

  • 浅谈现代教育媒体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孩子通过自己的感知.观察和操作来探索发现周围的物质世界,获得粗浅具体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活动中,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势,有选择地加以恰当运用,能使科学教育活动 ...

  •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系统,它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重视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