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神奇的排笛

  [设计意图]: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很喜欢玩弄各种各样的管子,并对管子发出的声音不同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相关物体特性的经验,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观察和倾听,我们生活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引导孩子们开发思维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

  2、培养幼儿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以及加强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3、尝试制作排笛,感受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真的倾听,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

  [教学难点]:探索长短不同的吸管,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

  [活动流程]:利用“身体乐器”让孩子与“声音”在游戏中拉近距离,从而产生兴趣——教师示范小豆实验,让孩子知道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让幼儿观察、倾听长度不同的管子所发出的声音有高低之分——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活动准备]:

  1、长度不同的吸管、双面胶、托盘若干。2、黄豆、手鼓、手鼓棒、中音铁琴。3、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入探究内容,通过“身体乐器”游戏,让幼儿产生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踏步地走进教室,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脚步声。

  教师提问1:“为什么小脚会发出声音?”——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2:“那么,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也能够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发挥

  幼儿与教师一起玩“身体乐器”游戏。

  二、引出声音的产生。

  师:“小朋友,真不错!现在,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了,在研究的过程中,请小朋友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我们才能够听见“声音”有什么不同,你们能做到吗?”

  ——教师示范小豆实验。

  提问1:“你们听到什么?”

  提问2:“你们看到什么?”

  提问3:“声音从哪里来?”教师请一名幼儿上台用手,感受敲打的鼓面的振动。

  提问4:“你感觉到了什么?”

  教师由四个关联问题,让孩子知道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

  教师小结: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停止了。

  三、通过乐器实验,倾听、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从而引出吸管实验。

  实验一:敲击中音铁琴

  教师提问1:“你们认识它吗?对,它就是中音铁琴,请你们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2:“它们发的声音一样吗?”——(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3:“好,让我们听听它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4:同样的物体在振动,只是铁琴板长短不同,我们来听听两根长短不同的铁琴板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我们坐着先听一次……现在可以用身体来表达你听到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相同的物体会因为长、短的不同,而发出高低的不同声音。

  实验二:吹吸管,倾听声音

  师:“同样是吸管,我们来听听两根长短不同的吸管吹出的声音,你们发现了什么?”

  1、接着,教师再出示两排吸管,一排是长的,一排是短的。

  让幼儿长的、短的吸管每人各拿一根,用吹的方法感受自己听到声音的高与低。

  2、教师提问1:“你在吹这两根长短不同的吸管时,发现有什么不同?”

  (教师可请各别幼儿上台吹,让台下的幼儿感受)

  教师引语:“哦,原来声音不同。吸管的长短也有高低之分。”

  3、教师展示:与幼儿对比实验的结果。

  教师小结:吹奏时,嘴里的气流会振动吸管中的空气,产生声音。短的吸管振动频率快,所以音高;长的吸管振动频率慢,所以音低。

  四、制作“排笛”。

  1、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教学软件,获得相关物体特性的经验。

  2、教师示范“排笛”制作方法,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3、幼儿吹奏“排笛”,感受成功的喜悦。

  4、活动结束。

  延伸活动:

  教师与幼儿来到区域里,通过自制排笛的音律不同,自由吹奏自己喜欢的旋律,举办一场亲子“排笛”小演奏。

  效果反思:

  科学活动的探索性带给了孩子无穷的乐趣。吸管是孩子平日里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利用各种材料的管子进行探索,孩子们的兴趣是可想而知的。材料的选择取源于生活,因此,对孩子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这样的活动充分渗透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在做中、玩中增长了知识。同时,对于第一次接触实验记录表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这样简单的记录过程也充满了兴趣。因为他们不在是那么简单的操作活动了,而是带着那么多的任务在“工作”,在探索。因此,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当然,不足点也是较多的。科学活动相对与其他学科来说,是很严谨的一门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科学知识与探究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教师需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语言,同样要具有科学性。在开展此活动时,我发现,在做吹吸管,感知音高、音低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短的吸管音高,长的吸管音低”,势必会加深孩子对这一印象,而且还有点误导的感觉。

(0)

相关推荐

  •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巧提沙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探索提沙的方法. 2.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工具,进一步探索提沙的方法. 3.进一步感知统计. 4.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湿沙.干沙若干杯.(与 ...

  • 如何设计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提问

    导读: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方法很多,如何设计提问,才能具有启发性.诱导性,才能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这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认真解决的问题,我愿意在实践中继续探讨 ...

  • 科学探究活动记录例谈

    导读:集体记录可让幼儿分享试验中的新发现,在巩固正确科学经验的同时,纠正错误甚至片面的经验.更可贵的是,在这个纠错过程中,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共同辩论.质疑,积极设计方案,通过主动学习和同伴互相学习纠正 ...

  •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说课稿: 沉与浮

    导读:<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 ...

  •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神奇的力

    一.设计意图: 我们发现,大班幼儿对周围各种事物.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明显增强,为了让他们感知看不见.摸不着的"力",本活动设计注重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对"力&qu ...

  • 大班科学教学活动:奇妙的水

    知识背景 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 ...

  • 大班语言教学活动:神奇的颜料

    目标 1.指导幼儿欣赏故事,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2.使幼儿懂得:光有帮助人的好心不行,还要有帮助人的本领. 准备 1.表现故事内容的图片或投影片. 2.请大班的幼儿表演故事. 过程 1.欣赏故事 请 ...

  • 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水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让幼儿掌握对事物的探讨方法. 2.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沉与浮的关系,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准备] 1.塑料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