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泛滥成灾
与老人同住,宝宝得到不合适的爱,要怎么办?
公公退休后和婆婆一起来我家住,帮我们接送女儿上幼儿园。老公非常高兴,毕竟自己父母来,天天在一起,彼此得到的照应都很多。我则喜忧参半,喜的是生活上能得到比较好的照顾,自己节约了时间,上班也不需要太分心,忧的却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毕竟公公婆婆和我们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实在差太多。
宝宝得到泛滥的爱
果然,在婆婆来了半个月以后,矛盾出现了,女儿现在的坏毛病真不少。
一、表现在吃饭的问题上
自从她2岁半上了幼儿园,就开始学着自己吃饭,但她吃饭磨蹭,喜欢边玩边吃。婆婆怕她在幼儿园没吃饱,就喂饭给她吃,慢慢地她越来越依赖大人的“追喂”,在家吃饭的每一餐都要人喂,比半年前我们夫妻自己带的状况糟糕多了!更糟糕的是爷爷奶奶经不住她的缠,总是喜欢给她买这样那样的零食,很多垃圾食品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塞进她的小肚皮。
二、表现在索取爱的方式上
因为我们夫妻工作比较忙,只有晚上回家才能见她,她总是和我们格外亲。爷爷奶奶也很疼爱她,她不知不觉就成了家中的小太阳,于是她开始和几个大人玩感情游戏:穿衣服要我帮着穿,吃饭要奶奶喂,还动不动就:“不让奶奶吃香蕉,我要给妈妈吃!”“不让爷爷出门,我和爸爸妈妈出门!”这样的话每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爷爷奶奶当她顽皮,哈哈笑过并不计较。但我觉得这不利宝宝的个性发展,为此很担心。
祖辈和爸妈一样爱宝宝
女儿是爷爷奶奶的长孙女,人活泼机灵,给爷爷奶奶的晚年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对宝宝吃零食任性等坏毛病,他们轻描淡写:“小孩子么,哪个不喜欢吃零食?她现在比较倔,说明她有个性啊。”他们也总是说:“两个儿子小时候生活条件差,我们都年轻,工作忙,没时间带,经验也少,带得比较粗。想来有点对不住孩子。现在我们都退休了,有时间、有经验,也有更好的条件,所以想在小辈身上弥补一下。”
我和扬扬爸爸都是搞教育的,我们都认为:爱她需要尊重她,但还需要严格要求,不能没有原则地妥协和让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爱她不能够事事都让她满足,应该让她有所节制,绝不能溺爱,让她明白“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纵容她的坏毛病、一味迁就就是溺爱。而溺爱会让孩子不能明辨是非,不能很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学会独立思考,失去自立的机会。
为爱谈判
我和孩子的爸爸交流意见,对于这个问题自然很快达成共识。决定和公婆他们认真探讨一下。
首先对他们给我们的照顾表示感谢,也觉得他们无论对我们还是对孙女的爱都很伟大和无私,我们能享受他们眷眷的爱,非常幸福。
然后我们表述了我们的观点: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应该严格,并且从小做起,否则以后不能很快适应学校的生活,怕将来社会适应能力也有限。古人“三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三岁左右,孩子的基本道德观在逐渐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我们应该将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滴中,让她明事理,对她的爱却不能太放任。
最后我们谈了目前孩子教育问题中的小小不足:喂饭、吃零食虽然事不大但也是教育的大问题,涉及孩子的自理能力、行为的自控和自律能力;而且零食本身的营养是不全面的,零食过多势必影响正餐的进行;在她“索取爱”的问题上,我们对她的依从无形中让她更自我膨胀,忽略他人的感受,更以自我为中心。
爷爷奶奶听了我们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后,认为很有道理,他们也反思了一下,大家决定一起调整。
稀释一些爱
谈判过后,我们开始调整爱的浓度:全家人对孩子的爱要一致,不能毫无节制地满足她。比如吃零食的问题上,绝不能将就,尤其是她以哭闹等手段做要挟的时候更不能满足;吃饭也必须坚持自己吃,否则就只好饿肚子了。
让爷爷奶奶也有他们自己的爱好和生活,不能完全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我们的家,尤其不能完全以孩子为全部,要分点心给自己的生活;我和她爸爸尽量早回家,争取多一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除了散步、讲故事,多陪她做点小游戏,让亲子时间内容更多样一些,体现我们年轻人活力充沛的优越性;当孩子再在“争宠”的问题上纠缠的时候,我们都不理她,她自己觉得没趣也就罢了。
我们对她的爱表面上稀释了,但实际上却升华成更为理智的关注与尊重。法国大思想家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使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在“特别幸福”的空间里长大的孩子,不但对自身认识不够,对社会人际把握不好,对幸福感明显降低,而且变得或者自我膨胀,或者胆小退缩畏惧困难,人格不健全,尚未走向社会就因受不了一点挫折而败下阵来。所以当爱泛滥成灾的时候,我们需要稀释一下,给孩子成长的自由,不能让她在爱的蜜糖中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