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做"孩奴"不如做"孩农"
“孩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都可以和“孩奴”这个词对号入座。
孩子花销成家庭开支“大头”
林泉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丈夫在一家单位开车,孩子今年才4岁,在小区幼儿园上学。每个月,林泉和丈夫的全部收入总有一半以上花在孩子的身上。林泉和丈夫每月的收入共计3000余元。“除去孩子上幼儿园每个月几百元的开销,还得让他学点什么呀,还有玩具啊、衣服啊,都得买好一点的……”林泉说,儿子现在在学滚轴滑冰、绘画;孩子最喜欢玩玩具车,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添新玩具;孩子长得快,衣服也得买,还有零食什么的。林泉说,凡是给儿子买的东西,都会尽量挑最好的,他们不希望孩子在生活方面低人一等。就这样,花在孩子身上的钱,每个月都会超过1500元。
本来月入就有限,孩子的花销高了,林泉和丈夫平时过得特别节俭:中午吃的饭是前晚的剩菜饭,有了孩子后,两人平时很少买衣服。只有这样,每个月才能有点节余,而存下的钱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读书。
今年30岁的林泉曾经看到过报道,说是把孩子养到大学毕业,要花费40多万元,想到这里,自己只有将一切美好的购物设想一一打消,埋头为孩子打拼。
七成家长愿为孩子“牺牲”
记者对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7个家庭将月收入的一半花在孩子身上;60名家长表示,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爱好是值得的;75名家长表示,孩子左右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回访中,该校学生家长表示,他们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害怕工作不稳定,害怕收入减少,因为收入减少就意味着孩子学习和生活环境打折扣。
孩子就读于中学的甘女士自嘲称,孩子上学七年以来,自己就没有再去过电影院了,也没有看过一部电视剧,甚至没有完整地听过一首流行歌曲。每天,她蓬头垢面地围着孩子打转,送孩子去培优、跳舞,在等待的过程中,则匆匆地去买菜,盘算着下一顿让孩子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