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同情心需要呵护与培养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不论是大人或孩子似乎都变得冷漠了。不过,美国《育儿》杂志网站不久前刊发的文章却指出,孩子的同情心与生俱来,只是,它还需要父母的呵护与培养。下面就从指导交友、培养爱心等四个方面,提供给家长一些日常可以使用的“小药方”。

  1.不给朋友乱扣帽子

  严禁扣帽子。

  同情心往往从分辨一件事是否可以接受开始。一个小家伙如果喊人家“猪脑袋”,父母应该立即处罚他,并告诫他说:“我知道你也清楚那个词是不可接受的。”要经常跟他解释,与人为善是生活准则之一。当他与别人陷入口角时,要告诉他:“你不必强迫自己喜欢那个人,但每个人都必须做个好人。”

  适当惩罚。

  如果孩子不能遵守“做个好人”的要求,就该让他们明白其后果,比如不给他买最想要的玩具。一个3岁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很弱的,因此他还不会明白“做个好人”意味着要做道德上正确的事,因此你应该努力帮他压制住这种不当的冲动。

  诠释和善。

  当你碰到孩子要为朋友提供帮助时,要及时肯定他的行为,可以赞扬他说:“你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朋友!”长此以往,他就会明白,做个对别人有帮助的朋友、姐姐、邻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细心周到。

  用一年的时间,培养孩子逢年过节给朋友和亲戚送贺卡的习惯。当然对于一个小孩来说,要求他写多少祝福的话还不太现实,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画一幅画代替。

  2.让礼貌成为习惯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同情心,能体贴别人,那么作为父母的你就也得是个富有同情心、能体贴别人的人。此外,你还要制订出规则,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哪些举止(包括不当举止)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然后,严格监督这些规则的执行,即便他们过生日也不能破例。

  在平时的举止中,最重要的就是礼貌,它是我们表达同情心的方法之一。对于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孩来说,父母应尽力让礼貌变成其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多让孩子说“谢谢”。

  比如,当遇到装运垃圾的大卡车时,家长可以借助垃圾的形成告诉孩子人与人是如何被联系在一起的:农民种植粮食,我们消费粮食后排泄废物,垃圾清理工再把这些废物收集到一块。所以,垃圾清理工和其他人一样,是应该被尊重的。然后告诉孩子,在外面看到垃圾清理工时,应该对他们说声“谢谢”。

  家长不妨多说“对不起”。

  如果你曾经对孩子发过脾气,就应该向他们道歉。父母都会犯错,关键是犯错之后怎么做。要记住,无论大人做什么,孩子们都会有样学样。所以即便是他的妈妈,犯错了也该坦率承认,说声“对不起”。

  动作轻柔些。

  有时候孩子急着表达友好之情,反而会粗暴地去抓别人的手。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示范另一种表达方式。已经育有两个小孩的母亲金波利·马松说,你应该告诉孩子,“要温柔一些”,然后,抓着他的手用动作来教会他们,多大劲儿的触摸,才称得上“温柔”。

  说话语调温柔些。

  父母对别人展现的亲切善良,对孩子是一种道德榜样。“你表现出的温暖和细心,全在于说话的语调。”幼儿园园长埃米莉·米哈奇克说,“比如,孩子的朋友正在哭闹,我会说:‘拥抱一下可能对他有用。’”由于孩子的记忆很难持久,因此父母需要将这种“课程”多次重复。

  3.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学龄前儿童其实已经准备好参加各种活动了,这时父母要向他们展示如何去做。

  分派家务。

  帮助别人的习惯应从做家务开始。孩子喜欢展示自己的能力,因此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布置餐桌等。父母可以制作一个进度表,让孩子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完成的家务。当孩子问为什么自己要做家务时,家长可以回答说,“我们都是家庭成员,帮助家里做事,其实是在帮助自己。”

  帮助邻居。

  卡伦·塞姆普有4个孩子,最小的才2岁。可当邻居搬走后,4个小家伙都主动承担起照顾邻居家猫狗的任务。无论天气好坏,他们都风雨无阻、乐此不疲。塞姆普自豪地说,孩子们做的这些会帮助他们记住那条“黄金准则”:你需要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即使你不是特别喜欢那样做。

  小额慈善。

  孩子们通常喜欢自己做点贡献,因此要让他们参与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每个星期,小孩都会数数自己手里攒了多少钱。”芝加哥犹太儿童早期教育中心主任南希·曼尼维斯说,这些钱可以被捐出来做慈善活动,或者为贫困的儿童买点东西。而后,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我们要怎么帮助这些贫困的人?”或者问问他,如果有5个一毛钱的硬币,他愿意拿出多少个捐给慈善机构或放到存钱罐里去。

  巧用故事。

  和孩子一块读书也许是一种比较自然的方法。比如,安·莫里斯所著的《房屋与家庭》里就有全世界各式各样的房屋照片,这本书能够告诉孩子们别国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能告诉他们,在别的国家,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着类似的事情:安全感、被人喜欢、学习知识、享有乐趣。

  称赞英雄。虽然救火车的警笛声会让孩子感到忧虑,但灾难事件出现时,在尽可能避开那些血腥图片的同时,应该让他们关注一下在现场救援的消防员、急救人员以及志愿者。

  4.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交流感受。

  随着脑子里词汇量的增加,一个6岁大的儿童就能与人交流感受了,所以跟孩子们讨论书里的角色、主人公的动机是帮助他们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比如问一问:“你认为女巫为什么会嫉妒白雪公主?”

  小心媒体。

  如果电视上的角色互相攻击叫骂,家长就应该立刻把电视关掉。因为孩子们不光是在看电视,他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电视里的内容。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会辨别个中真伪,所以对于这些细节一定要小心。

(0)

相关推荐

  • 儿童语言教育的三个培养误区

    科学培养,避免误区毫无疑问,即使父母并不知道什么是"多元智能",他们依然很注重婴儿的语言发展,但培养的方法要科学,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在婴幼儿语言教育方面常见 ...

  • 浅谈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导读:幼儿的学习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因为幼儿喜欢表扬,表扬能激起幼儿内心喜悦的情感,并产生一种新的积极向上的动力,而表现出更强的行为欲望,使之继续得到表扬.他们既需要老师的表扬,也 ...

  • 儿童期容易培养天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的高速发展,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意识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儿童的潜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新时期幼儿教育的一大主题,更多的 ...

  • 家长怎样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儿童的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呢?概括地说应注意下列几点: 1.要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观察的效果 ...

  • 有关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导读:有爱心是道德品质发展的催化剂,而在素质教育全面提倡的今天,爱心行为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了.它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积累的过程.因而,有待广大的幼教工作者与家长在生活和教育中共同不 ...

  • 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

    导读: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获得对作品的内容.主题.题材等的认识,更重要的还要逐渐养成能够透过画面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内容,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的习惯和能力. 纵观我国 ...

  • 闲暇教育:促进儿童自由和谐发展的关键

    实践起点:尊重儿童的闲暇需要 我国当前的儿童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忽略闲暇的.从应然状态讲,尚未成年的儿童应该处在人生最美好的闲暇阶段,即无条件闲暇时期.但事实上他们比成年人更忙,且不说当前儿童沉重的课业 ...

  • 家长须知:幼升小六大能力培养

    幼升小的家长朋友应该都明白一个道理:"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学科知识的积累是基于一定的学习基础素养之上的.零起点是学科知识的零起点,但学习基础素养决不是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