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的惨痛教训

  去年有两部与“隔代教养”有关的影片,在台湾引起众人的关注。

  一部是由台湾女导演王小隶执导的《拥抱大白熊》。

  这部片子讲述一个小男孩,在父母离异后被送至外婆家托养,和同样缺乏父母关爱就读中学的表姐相依为伴。强烈渴求亲情之爱的男孩,为了唤回爸妈的关爱,结交损友,甚至自导自演绑架案玩失踪……

  另一部则是吴念真拍摄的纪录片《阿祖的儿子》。

  同样是以“隔代教养”为主题的影片,却引起不同的反响。

  小成本拍摄的《拥抱大白熊》,由于导演是以爱与宽容为主述点,所以让观众在看得心酸之余,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来思考“隔代教养”。

  《阿祖的儿子》则引来一片批评。因为这部纪录片所采访纪录的对象,都集中在台湾低收入、低学历群的家庭;且是一些背景特殊——如单亲、外籍通婚、未婚生子的个案,却避而不谈一些中上阶层的父母,平日把小孩放在爸妈或保姆家,放假才带小孩回自己家来“玩一玩”;或经济条件较好和“有办法”,可以请来外籍劳工照管小孩,另一种形式的“隔代教养”。

  我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也曾经历过“隔代教养”所带来的一些困扰。

  儿子八个月大时,我在“讨厌妻子做家庭主妇”的丈夫的驱赶下,重回电视台工作。在“经济恐慌”心理因素促使下,丈夫让我将儿子交托给“价钱好商量”的婆婆照顾。

  却未料避着公公出外兼职存私房钱的婆婆,并不乐意我们一厢情愿的安排,于是便看自己的姊妹、女友们哪个有空,就将孩子塞到哪家去,然后在我们下班来接孩子前,再把孩子接回她家。

  八个月大的孩子恰是开始认人的时期,可怜的儿子每天都由不同脸孔的阿姨们照管,据说整天都哭个不停。这个情形直到三个月后某一天,丈夫提早下班去公婆家接孩子,才被我们获知。

  那三个月“居无定所”的日子,在儿子心中应该留下了极大的阴影,让原本温和、爱笑的他,变成一个焦虑、爱哭、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这个在托养上所犯下的错误,我花费了二十余年的时间,努力用各种方法去弥补挽救,但直至今天,虽然儿子给外人的印象是一个阳光少年,但为娘的我,却仍忐忑不安于他还怀有那“病根”。

  女儿一岁时,我又在丈夫的驱赶下,再度回到电视台任职,将女儿交托给娘家妈妈来照顾。当时母亲已六十多岁,身子骨虽然尚称硬朗,但一方面实在是“带怕了孩子”,另一方面也很想能享受些自由自在走走玩玩的“老福”,所以实在没有替我带孩子的意愿,但却因我的住地距娘家不远,她又曾替我姐姐带过孩子,若不接受帮我照管女儿,怕受到亲友邻居的批评。

  而我在将女儿“赖”给母亲后,因为很“放心”,因此隔三差五地让女儿晚上都住在母亲家,以便在下班后可以专心照管已经入幼儿园的儿子。

  我娘家父母把我女儿照顾管教得很好,那些发生在旁人家“隔代教养”中,因娇宠过度而造成不好好吃饭、任性、骄横、霸道等的坏毛病,我女儿身上一丁点都见不着。

  但这“放心”的假象,却在某一天我送女儿去娘家的半路上,被女儿的一句问话给戳破。

  “妈妈,我今天从幼儿园放学后,是回外婆家还是回‘你家’?”女儿抬着小脸问我。

  “说什么‘你家’啊,妈妈的家不也就是你的家吗?”

  “对喔!”女儿应了这句话后,露出沉思的表情,然后说了句让我至今想起来还觉心痛的话,“妈妈,将来我长大有小孩后,我要买一个大大的房子,让你一起住,这样我的小孩就可以一直住在‘自己’的家了。”

  跟一位女友谈及此事时,女友眼眶红了起来,说她能体会女儿话里渴望“情感安定归属”的辛酸心情。

  原来自小女友就被她父母送至另一城市的外祖父母家寄养,直至高中父母设法调职到与外祖父母同一城市,她才得以和父母同住。

  虽然她在外祖父母家备受宠爱,但却没有办法给她“真正”家的感觉,她仍觉得自己是被父母抛弃不要,“寄人篱下”的孩子。

  这在她心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感情空洞,使她长期受困于既想拥有被爱的权利又怕被排斥,陷在表里不一矛盾挣扎的情绪中。

  有一位也是自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朋友,他因为另有一个由父母陪伴长大的弟弟,因此兄弟俩经常为争风吃醋而争吵打架。

  还有几位也是由长辈或保姆长期照管的朋友,多半个性都十分的敏感、善妒,并伴随有刻意去讨好迎合他人,或是用自暴自弃、放纵本我来获得注意的极端行为。

  因为即便照管孩子的人再疼爱孩子,他们的爱,更多是放在满足孩子的生活与安全需要,对于更高一层次的“情感归属”,只有父母才能满足孩子。

  过来人支招

  千万不要为贪图“省钱”,和一时的“省力”、“省心”,而不去考虑长辈或保姆是否“有心”和“有能力”去照管好孩子;不要因为“放心”,就偷懒疏忽了对孩子的关爱。

  另外在安排孩子托管之前,一定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向孩子说明父母这样安排的原因,及父母难舍的心情,以减低孩子“被父母抛弃”之感。

  公说婆说

  隔代教养之好处:

  1.老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恰好弥补了年轻父母的不足。

  2.老人吃苦耐劳,有耐心,有时间,有精力,动手能力较强;将他们的特长(琴棋书画、文化课知识、务农经验、各种技术工种及研究方向)与孙子的学习结合起来,也可以节约一大笔教育支出,和节省雇保姆的一大笔开销。

  3.子孙可在三世同堂的家庭中锻炼协调人际关系能力,亲身学习体验尊老爱幼。

  4.可以从老人那里学习朴朴实实的生活点滴。

  5.儿女有自己父母做可靠的后盾,可以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

  需先注意的是:

  1.要事先沟通好,让长辈做好带孩子的准备工作(如买上几本科学育儿方面的书送给长辈,跟他们一起观看一些育儿节目)。

  2.帮带孩子的长辈必须与儿女们生活在一起或住在邻近,让孩子可以天天与父母相处,以满足孩子的“情感归属”。

(0)

相关推荐

  • 游戏帮助幼儿学习自我保护

    游戏中孩子有了交通隐患意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老师教育幼儿常用的.有效的手段,然而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力差.应急反应慢.因此常在游戏中产生散队,走失的现象.为此在开学初期,我们就开展了& ...

  • 隔代教育的优化方案

    现在,隔代抚养或称"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我国,素有"几代同堂.其乐融融"的传统家庭文化,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以及 ...

  • 如何看待中国隔代教育

    导读:中国传统的"隔代亲"现象将越来越多地面临挑战,而传统的家庭关系也可能为之改变.有社会学家认为,中国未来20年内的小康建设,必须抓好两项工作,第一要解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第 ...

  • 如何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

    近几年,隔代教育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究竟该如何看待隔代教育?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何谓隔代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几乎无暇顾及宝 ...

  • 怎样解决隔代教育的问题

    隔代教育一直是困扰中国家庭的一个大问题,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是,由于生活背景和教养理念的差异,这个"宝"却经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与您大起争端 ...

  • 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十招兵法

    隔代教育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微博]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 ...

  • 老人的"隔代教育"究竟隔着些什么?

    "我的工作很忙,平时孩子只能托付给双方老人照顾,可是每次从老人家把孩子接回来的时候,孩子的小脾气就变得坏些.不知道这样下去会不会把孩子惯坏了."王学敏的孩子才刚刚4岁,送到老家让老 ...

  • 隔代教育:扬长避短好处多

    一个小学男生写了一篇作文<爷爷是我的保护伞>: 爸爸就会说我淘气,其实他根本不管我.我饿了,是爷爷给我做饭吃:我困了,是爷爷给我铺床:我的作业不会做,是爷爷教我做.爸爸如果说我.骂我,我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