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由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导读:儿童的自由从来都不是抽象的、由遗传而来的,与秩序相对立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生长的,和秩序相伴而生的。剥夺儿童主动实践、自我成长、自由表达的机会,实际上是对儿童自由的一种戕害。只有认识到这些,教师才是真正尊重了儿童的自由。

  新《纲要》在提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指出,“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应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诚然,要使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功效,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十分重要,其关键是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而不是表面形式,因为只有宽松、自由的环境,幼儿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动性,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从而促使每个个体得到最大程度地提高。我想,这已成为学习新《纲要》后每个幼教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大多幼儿园秉承多给孩子自由的宗旨,安排了大量的自由游戏时间,而老师们在组织孩子具体的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放”孩子自由地玩耍、孩子们玩得杂乱无章、闹哄哄等现象,表面上,孩子们确实是自由了。然而,由此出现了有些孩子倒对以前老师参与的游戏十分怀念;有些孩子则由于没有老师的及时参与而得不到进一步锻炼发展的机会……这是当前许多老师已发现并深感困惑的。那么,在具体的游戏指导过程中,老师们该如何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积极地游戏,做到活而不“乱”,真正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我觉得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自由应建立在儿童需要的基础之上

  每天每刻,你是否留意,你的孩子们最需要什么。如果你能蹲下身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孩子“自由”,那么“自由”的功效就能自然而然地发挥了。就拿教师间接指导的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实际水平精心考虑给幼儿提供什么样的玩具和材料,让孩子自由选择,以满足孩子的需要,促进孩子更好地开展游戏。其次让孩子自己确定游戏主题。现实告诉我们,让孩子自己确定主题,游戏的主题往往会层出不穷,内容丰富充实。主题一经确立,教师应直接参与游戏中间,与孩子们商量游戏的具体玩法、规则,做到既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游戏的最大功效。例如,孩子们想玩“理发店”的游戏,但又不知怎么玩,教师就可带领孩子参观理发店,让孩子们观察理发师是怎么替顾客理发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同时引导幼儿观察他们之间的交往状况,等等。幼儿通过参观感知这些知识,他们就会玩了。最后尊重幼儿在游戏开展后的自主性,开展游戏情节是游戏的主要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状况,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推动游戏发展。教师应始终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在介入游戏时应运用艺术的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和指导,让幼儿有思考和创造的自由。再如游戏“理发店”,刚开始,幼儿往往会只局限于对游戏材料的操作摆弄上,而忽视理发师与顾客之间的交流,这时教师就可扮演顾客前去理发,主动地与理发师交流,通过相互间的问好、顾客要求的提出等引导孩子学会交往,从而丰富游戏情节,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孩子需要的自由,是心的自由。在以上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多多少少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即教师对游戏活动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支撑,每当活动进行到有一定难度和困境时便给予点拨或暗示,使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并获得升华,使得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按老师的意图进行着活动,但整个游戏中幼儿是自动的,在这种状态下幼儿的内心是自由的,这样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幼儿主体积极性,也收到了最好的效果。

  二、儿童的自由不是与秩序相对立的

  日常工作中,其实我们对自由和纪律的理解往往过于偏狭,总以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律背反。其实,混乱不代表无序,有序也不代表自由。自由和秩序的关系不是表层的肤浅关系,而是深层的儿童的精神是否真正自由的实质关系。有的时候,让幼儿坐好,有秩序地坐好,是有效进入良好活动的重要准备。而有的时候,由于孩子们一些基本的关于人生的观念还只处于萌芽时刻,幼儿在许多问题上还只属于“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的人,而成人的任务就是要为其做出合理定夺、合理选择,给幼儿无原则的随便,一味地放纵,就会在幼儿本身不自知的情况下,养成放任无序的恶习。因此,作为引导者我们应学会观察孩子的活动,学会善于把握孩子出现此种状况的原因,在下一次活动展开之前,引导孩子自主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师生共同协商解决,形成大家认可的规则。我想,孩子们只有有了自己认同的规则,他们才会做到活而不“乱”,最大程度地发挥“自由”的功效。

  三、自由应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许卓娅教授说过:“给孩子自由,不是为了自由本身而自由,而是为了发展,为了以后更自由的一种选择智慧,以此来帮助幼儿建构建设性的自身主体,促进生态性的个人成长。”从教育学的角度,给幼儿自由,是为了幼儿的发展,给幼儿被动自由,是为了寻找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幼儿主动自由,绝不是为了自由而自由。

  例如,在直接指导的语言活动中,我们应力求为幼儿创设自由表述和交流的氛围。我们知道成人的想象经常受到理性和知识的限制,幼儿的想象则更多地从自己的情感愿望出发。在中班语言活动《会滚的汽车》中,老师在给孩子们欣赏完故事后,一改传统的提问方式,启发孩子们分别说一说你觉得故事中让人最高兴和最气愤的情节,由于孩子们对故事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因而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让孩子们对故事的重点有了很好的把握。最后部分,老师继续引导孩子讨论故事中你感觉很奇怪、很有趣的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你听过什么故事也像《会滚的汽车》一样奇怪、有趣,请你介绍给大家听。”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讨论,老师让孩子们有机会各抒己见,将自己在故事中感受到的、日常生活中所沉淀的感受在此时得到梳理、宣泄,从而把握作品内在的美,在孩子的表述中把活动推向高潮。

  儿童的自由从来都不是抽象的、由遗传而来的,与秩序相对立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生长的,和秩序相伴而生的。剥夺儿童主动实践、自我成长、自由表达的机会,实际上是对儿童自由的一种戕害。只有认识到这些,教师才是真正尊重了儿童的自由。

  江苏省常熟市辛庄中心幼儿园 周桃珍

(0)

相关推荐

  • 学会赏识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

    导读: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而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 ...

  • 激发幼儿想象力,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

    导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 ...

  • 走进孩子的世界

    我愿意做孩子的朋友,用一颗不泯的童心,进入孩子的世界,关注他们的关注,惊奇他们的惊奇,感受他们的感受,和孩子们共同快乐地成长! 人格平等,是师生间沟通的基础,也是幼儿是否愿意.喜欢和老师沟通的关键.工 ...

  • 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

    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然而怎样充分利用绘画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呢?传统的幼儿绘画是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只要求他们按照 ...

  • 让家乡的自然.文化资源走进孩子心中

    幼儿园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这是新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的家乡--东山,位于太湖之 ...

  • 中班美术教案:让美走进孩子心中

    生活中的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怎样让孩子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去深思和反省的.艺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示和表现 ...

  •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导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幼儿教师毫无疑问是这个重要工程中的重要一员,在铸造灵魂的这一伟大工程中,幼儿教师担当了打下坚实基础的这一至关重要的任务.从我的孩提时代到我真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幼 ...

  • 如何走进孩子的心里

    如何走进孩子的心里

  • 如何让教育走进孩子的生活世界

    导读:只有了解孩子的生活世界,让教育走向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使教育成为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乐趣. <幼儿教育>2005年第五期中,有这样一个话题:老师请小朋友欣赏"沙漠风景图&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