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问题儿童"东东的转变

  一直以来,在我们老师口中的好孩子是那些能遵守各种规则,听话的孩子。而东东恰恰是与之相反的,不愿听从老师安排,喜欢自行其是的孩子。于是,在要求“同一种声音,同一种行为”的环境中,他总是不断出现问题,被归入“问题儿童”行列中。为了“教育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儿童”的原则,我决定对他进行跟踪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姓名:黄X东,小名东东

  (二)性别:男

  (三)年龄:5岁半(1998年10月18日)

  二、主要行为表现

  案例一:

  音乐活动时,东东跟着老师唱了两句后就开始坐不住了。先玩弄自己的鞋子,然后扯扯身边女孩子的头发、衣服,弄得小朋友直嚷嚷:“老师,东东动我。”请他上前表演时,他却突然跑到风琴前,东摸西摸。老师制止后,他就朝小朋友们做了个鬼脸,惹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他却像没他事一样,走开了。

  案例二:

  搭积木时,孩子们正在用积木搭房子、桥、公园等各种建筑,东东跑到小明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小明他们几个叫到:“快放下,是我们的。”可东东没理,往他搭的桥走去。这时,小明一把抓住东东的衣服,东东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小明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的小朋友也围了过来,似乎想一起对东东要讨个说法。东东则握紧拳头、双眼睁大、咬牙切齿地说:“我要把你们都打死!”孩子们被他的话吓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案例三:

  某天清早,东东奶奶送他来幼儿园。他看见壮壮带来了一盒飞行棋,他就嚷着叫着要奶奶买。奶奶说:“家里还有很多棋子呢。”东东一听,马上大哭大闹:“我就要买、就要买。你不给我买,我就哭不停了!”奶奶没办法,只好说:“买,买,买,我这就出去买。”话音刚落,东东就跑没影了。

  三、分析与诊断

  类似这样的“问题”东东发生过许多次。以至于老师提到他就头痛,小朋友呢?则是不停地告他的状。从某种角度而言,东东的确是一个“问题儿童”——任性、不受约束、好强、喜欢攻击别人、感到被侵犯时采取相应的方式反击……其实,这些表现在很多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只不过在东东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激烈。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家庭教育方式。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东东的爸爸在柳州上班,很少与孩子在一起,妈妈由于工作的原因也经常出差,东东多数时间由奶奶照顾。奶奶对他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他从小就非常霸道,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哭闹不止、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学着电视、光碟中的镜头动手动脚,奶奶拿他没办法。

  其二,同伴的疏远。

  由于东东平时的霸道,小朋友们都对其敬而远之。开始,东东感到很刺激,特别是在他入园后(早上他经常比其他幼儿入园晚一点),其他幼儿表现出来的害怕、恐惧的样子让他感到很得意(或是很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东东却感到孤立无援了,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其三,教师方法欠妥当。

  因为班上孩子较多,教师无法分出较多时间和精力去约束他,只要他不对教学活动影响太大,一般任其自然。但为了防止东东对别的小朋友的伤害,经常是单独让他坐老师旁边,或是让其他小朋友离他远一点(也许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更加剧了孩子们对东东的惧怕感和不安全感,从而更加疏远他,不喜欢他,而孤立他)。

  四、教育措施及实施过程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可以“对症下药”了。根据东东的性格特点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制定以下纠正措施:

  (一)家园同步

  在一次亲子活动上,我见到了东东的父母。于是,我向他们敞开思想地说:“我知道你们都很忙,但还是希望你们能抽出时间来陪陪东东,避免奶奶的种种溺爱和过分保护而影响了他的发展。”东东的父母还是很开通的,他们表示全力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于是,我和东东的妈妈交换了电话号码,随时交流与沟通。一方面,我给他们介绍东东在园进步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要求东东的家长尽量做到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和爱好,让东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就是说,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那么,孩子发脾气的机会就会减少,力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

  (二)疏导多余的精力

  东东精力充沛,当他没事可做时,他就会惹出点问题。在活动中,我会有意识地去疏导他多余的精力。让他把每一份精力都发挥实效。每次活动总是事先让他操作,让他多举手发言;户外活动他喜欢冲跑,就让他当教练,带领大家运动;分组活动时,多提供机会让他当组长,同时要求他自己先表现好才能当组长,对他既有约束力,又让他发挥作用。如:在图书角活动中,我就让他当图书管理员。让他学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个前来看书的小朋友,解决在活动中发生的问题。记得有一次,他发现两个小朋友为了同一本书,抢了起来,而且把书也给撕破了。他叉着腰,冲到他们面前,举起拳头。我向他眨眨眼睛,他反应过来了,伸出舌头笑了笑。对那两个小朋友说:“你们别抢了,我再给你们一本好看的书就行了。”随后,他又找来胶水,把弄坏的书粘贴好了。这时的他也挺得意的,但得意中充满了自信。

  (三)控制情绪,适当发泄

  有一天,当他来到幼儿园时,我就发现他情绪不对。当我询问他“为什么”时,他的坏毛病又爆发了,哭着闹着要什么水壶。我试图安慰他,可他不听,还一个劲地乱打乱踢。我当时真想好好教训他一顿,可我知道他是吃软不吃硬的孩子,你越凶他就越倔。我呢就把他抱到一边,装着很生气地说:“今天你有什么事,都不要来找我。我不想理你。因为我还在生气。我这么爱你,和你一起折飞机、一起收图书,你却随便发脾气,还打我。”听我这么一说,他停止了哭闹,拉住我的手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可我真的想要那个水壶来装水喝……”我耐心地等他把话说完后,和他一起尝试了“深呼吸”法,就在气体一呼、一吸的几个回合后,他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玩去了。

  事情很快就过去了,但当时的我,想到的是怎样让他在遇到同样的事情时,能做适当地发泄。毕竟孩子难免会遇到困惑或挫折,教给他们适当发泄的方法,让他们把不满释放出来,以达到心境安宁、平静。于是,我和他妈妈商量用布做了个小沙包,让他挂在活动室的一角。当他心情不好时,可以拿这沙包来当“出气筒”,发泄不良情绪。这样,“出气筒”就成了他宣泄的对象和锻炼的用品。

  (四)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

  游戏是每个孩子都乐于参与的,东东也不例外。于是我就利用一些较安静的游戏比赛,如数豆豆、穿扣子、钓鱼等来培养他做事认真且有耐心的良好性格。

  五、结果与思考

  通过一学期的家园配合训练,东东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东东变得爱画画,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这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为。

  “问题儿童”东东的转变让我深深体会到:孩子是希望,孩子是未来,特殊的孩子更需要关注。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同时新的形势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艺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观察能力,善于捕捉各种教育契机,才能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成为幼儿心理的疏导者和良好个性的培育者,进而成为一名新时期优秀的幼儿教师。

(0)

相关推荐

  • 多动症的孩子怎么办?

    近年来,人们通过媒体渐渐熟悉了"多动症"这个词,知道了一群与我们同样生存在这个世界,却无法融入这个世界的一群孩子.有的人形象而无奈地将他们称为"星星的孩子",因 ...

  • 如何给孩子选兴趣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四五岁的孩子,大多都会上这个那个的兴趣班.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学东西确实有好处,但现在市面上的各种班,不仅门类多,机构也繁杂.面对这些,家长在选择上有哪些技巧呢? 浩浩妈妈的苦恼:我儿子5岁半了,这两 ...

  • 亲子旅行物品清单

    旅行季,对于梦想着和孩子小米一起环游世界的我来说,分享一些干货是必须的.关于亲子旅行,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准备物品清单.没有参考任何网络上的清单,全部自己的亲身体会与经验,不多也不少,不用把家当都背在身上 ...

  • 选兴趣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四五岁的孩子,大多都会上这个那个的兴趣班.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学东西确实有好处,但现在市面上的各种班,不仅门类多,机构也繁杂.面对这些,家长在选择上有哪些技巧呢? 浩浩妈妈的苦恼:我儿子5岁半了,这两 ...

  • 乐趣无穷的音乐活动

    导读:活动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托班孩子表达能力有限,我应该给更多的时间鼓励启发他们想更多办法,让他们充分表达. 一.活动设计思路: 在初步设想公开课时,我把这个活动定位在能充分体现叙事性智能理论和奥尔 ...

  • 怎样去除宝宝的嫉妒心理

    导读:嫉妒,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品性,从理论上来说是因为对别人拥有的东西或能力怀有"本应该属于我"的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怨愤的情绪或行为. 美国网球名将威廉姆斯姐妹年龄相差2岁,从小一 ...

  • 解除孩子嫉妒心理有妙招

    导读:而有经验的教练父亲不希望姐妹中的任何一方在朝夕相处的手足面前产生挫败感或者优越感,更不希望她们彼此嫉妒.有经验的父母都知道,嫉妒,不可能只产生于优秀的威廉姆斯姐妹之间. 美国网球名将威廉姆斯姐妹 ...

  • 小班游戏教案:手指游戏集

    在上完课后,小朋友没有事做,就显得有点不安分.如果学会一点简单的小游戏,让他们做做,效果肯定非常好! 几个"宝贝手指谣"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 ...

  • 让孩子充满自信

    导读:尊重和爱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由衷地欣赏.赞美孩子,需要家长学会从多个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打动孩子,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角度一:正面强化,赞扬孩子众所周知的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