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活教育"理论为幼儿创设安全探究氛围
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幼儿探究和认知的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基本的满足。这一点,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又更为集中地体现出来了。出现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简而言之,就是孩子缺少一个安全的心理探究环境。那么,找到症结后如何解决呢?其实,陈鹤琴先生早在多年以前就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思路。他在《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等。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巧妙地运用“活教育”理论,为幼儿创设安全探究氛围,能够促使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
首先,尊重幼儿,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即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人对任何事物的了解都是从无到有的,孩子们也是一样的。作为教师要首先意识到,幼儿的错误代表着幼儿当前的水平。幼儿那些在成人看起来是希奇古怪的、错误的认识,在幼儿的认知结构和水平上恰恰是合理和“正确”的。比如说,幼儿面前摆了5块红积木和2块蓝积木,教师问:“是积木多,还是红积木多?”幼儿在想是红积木多还是蓝积木多,幼儿回答:“红积木多”。其实,孩子回答错误的原因是他在回答自己心里的问题。这也是由他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幼儿总是更加注意部分与部分的比较,而不是部分与整体。陈鹤琴先生说过:“我们教小孩子必须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不要一味地为了得到教师要的正确答案而去追问孩子,造成幼儿变得小心翼翼,只敢只会说老师想要的正确答案,他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只相信正确答案存在与教师心中,这对促使他们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显然是不利的。只有教师尊重幼儿,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接纳幼儿的错误认识了,才有可能去引导幼儿去探索结果和事实中找寻答案。例如,有年冬天我们班上养了几条小金鱼,每过几天,我们就要给小金鱼换水。这天换水时,我发现贝贝小朋友偷偷地往鱼缸里倒热水。我很吃惊,但是并没有纠正和斥责他,而是询问他原因。他说:“天气冷了,水太凉了,我想让小鱼暖和些。”他的做法明显是错的,可是从他的心理活动看,他的做法是充满爱心,无可指责的。因此我就找来另一个金鱼缸,里面放的全是冷水,放了一半小金鱼在那个鱼缸里,请他们看看小鱼到底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水中。不一会,他们就发现加了热水的金鱼缸里的小金鱼没有精神了,而冷水缸里的小金鱼还游得很开心。最后呢,贝贝和小伙伴们自己得出一个结论:小金鱼不怕生活在冷水里,它不喜欢生活在热水中。这样一来既保护了幼儿善良的愿望,为幼儿提供了安全探究氛围,也通过自然结果的反馈来调整幼儿的认识,培养幼儿相信通过探究能够解决问题的意识。
其次,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发现、探索等。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中提到: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幼儿从他们自己所特有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作为教师如果想为幼儿提供安全探究氛围,就要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观点,让他们有安全感。如果孩子们提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时,教师要寻根究源,尊重幼儿的答案并找出导致幼儿这样想的来源。例如:到夏天时,我们幼儿园的操场上会有许多的蚂蚱,小朋友在户外活动时,很多小男孩就会跑去捉蚂蚱。本着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这个原则呢,我通常都不会去阻止他们,而是积极地支持他们,并为他们准备一些小工具。换来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开心极了,他们在捉蚂蚱的过程中,对这种昆虫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后来,有天班上的小寒和我说:“老师,我发现有的蚂蚱不喜欢他自己的衣服颜色。”细问下,才知道原来是秋天到了,有的蚂蚱身上的绿颜色随着草颜色的变化发生改变,我当时就和小寒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蚂蚱的家在哪里,好么?”我们一起小心翼翼地追着这只蚂蚱,发现它经常活动草枯黄的地方,所以颜色变的早些。然后,我们和小朋友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有的蚂蚱是黄颜色的,有些是绿的?孩子们兴趣很浓,最终,他们发现原来秘密在草的颜色上,蚂蚱变颜色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从孩子们自己的兴趣出发,会使他们有更大的热情去发现这个世界。但是在这一点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幼儿提出不合常理的事情时,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2。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站在与幼儿平等的地位上去探索。3。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找寻答案。
总之,作为教师要将“活教育”的理论融入科学教育中去,尊重幼儿,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发现、探索等,积极地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