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该不该让梨?
孔融是东汉文学名家,被誉为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首。孔融出身世家,为孔子第二十世孙,其年少聪颖,才思敏捷。某次,家里在吃梨,孔融主动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并称,哥哥比他大,应该吃大梨。而他又是弟弟的哥哥,因而得将大的梨让给弟弟。孔融之让,一时名传当时,声留后世!
这就是千古流芳的“孔融让梨”故事。“孔融让梨”是中华民族尊长护幼传统美德的典型代表。时至今日,“孔融让梨”依然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育素材。尤其在当代,由于独生子女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一些孩子自小娇生惯养,从小养成独占独有、不懂谦让的不良习惯。以谦让、尊长、护幼为核心教育内涵的“孔融让梨”故事无疑极具针对性的教育意义。
但是,“孔融让梨”是否是当前科学育儿的普遍化标准、具有普遍化的参考意义?是否在孩子面临正常竞争之时需要提供“孔融让梨”的谦让之道?“孔融让梨”,该让不该让?这是很值得思考并极具争议的话题。
在多数人眼里,中华传统文华多崇尚谦让、和谐之道。但与之相比,提倡正当竞争是我们现行教育中的一个短板。在当今社会,激烈竞争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如果对竞争认识不足,亦或是事事谦让,无益于在工作生活中脱颖而出。以西方早教教育成果来看,早日接触社会,早日认识社会的竞争残酷现状有益于提升孩子社会竞争能力。
因而,从这个角度看,“孔融让梨”更适用于日常的礼仪与品德之教育,当孩子面临成长过程中各种正当的竞争之时,家长或者长辈更应该教育孩子,一定要敢于面对竞争,敢于主动争取正当之所得!须知,己有富足,方可救济大众。
所谓育儿无标准,关健在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教育方式!“孔融让梨”是一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美德故事,但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在什么场合用这个故事教育孩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