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区资源,关注幼儿生活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幼儿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家长、幼儿园、社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因此在生成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幼儿与多方面的互动,真正做到“从儿童出发,以儿童发展为本。”
一、从有益的社区活动与幼儿互动中生成课程
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每个幼儿都生活在社会当中,每天都与周围环境发生着互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常常影响着孩子。世界杯期间,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兴致勃勃的谈论着世界杯赛事,孩子看着中国队在比赛时,那呐喊声不亚于专业球迷,每到户外活动时间,小朋友就将皮球带进操场拉开了比赛,“小小球迷”的活动自发生成了;泉州汽车城开业了,孩子们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参加摄影比赛,回来后,话题就离不开宝马、奔驰……又使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研究“车”上。
社会生活中突发的一些事件深深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而社会环境中的人们也是幼儿关注的对象。当我们带着孩子与云谷小区老年协会的爷爷奶奶联欢后,孩子们回来,就一直想着老年协会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老了,弯腰弯不下怎么办?”“我要请爷爷奶奶去我们家玩”“我要画张画送给老爷爷”……于是“我爱爷爷奶奶”的活动就产生了,在活动中,孩子们懂得了尊敬长辈,能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二、从独特的家庭与幼儿互动中生成课程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本班的家长素质较高,有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愿望和能力,所以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以下两个活动:
(一)“客座老师”进我班
●“奶奶老师,这饺皮怎么擀呀?”“奶奶老师,我包的饺子怎么全躺着呀!”孩子们在奶奶老师耐心指导帮助下,吃上了自己亲手包的饺子。
●“爷爷老师,花盆下面的小洞有什么用呀?”“爷爷老师,第一颗种子是怎么种起来的?”孩子们端着花盆,围着爷爷老师一个劲到问这问那,大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势头。
“客座老师”是我班尝试的家长参与保教工作的一个研究内容。它的开展不仅仅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同时也为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和共享的机会。教师不仅从家长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生活经验中获得帮助,而且也加深了对教育、对社会的认识;家长不仅从教师身上获取了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而且更加了解孩子,理解老师。同时诱发幼儿积极的情感,激发幼儿说的欲望,敢于大胆与客人老师提问、交流,从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提前预约,合理安排。我们的活动每月一次,根据家长的意见,尽量安排在家长最合适的时间,这样既不影响家长工作,又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以孩子为中介,使家长逐步地由关心到关注,由袖手旁观到主动参与。
2、共同备课,保证质量。预约之后,我们主动了解家长设计的活动内容、过程,帮助家长把握深浅尺度,选择安全、贴近孩子生活且感兴趣的内容,和家长共同把活动安排得更加合理、有趣、有益。
(二)家庭带来的教育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兴趣、经验各不相同。每个孩子在与家庭的互动中,会自发生成许多不同的主题。如蔡旭杰、谢星源等小朋友的家长擅长手工制作,平时,这些家长常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小玩具,并让孩子将利用废旧物制作的面具、伞、车等玩具带到了幼儿园,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也纷纷地与爸爸妈妈一起尝试制作简单玩具,一个“爸爸·妈妈·我的小作品”活动就自然生成了;王子晗等小朋友家里饲养着许多小动物,平时家长常与孩子一起给小动物喂食,布置小动物的家,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还让孩子将家里有关小动物的书籍、图片、VCD等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分享,由此,“我喜爱的小动物”这一生成课程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特色,全班小朋友的家庭也融合成一个大主题“家”,其中的“学做小主人”、“学做小客人”等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从平常的幼幼互动中生成课程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与幼儿之间时时都在进行着互动,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谈论着他们感兴趣的人、事、物。教师关注着他们的活动及变化,由此也生成了许多活动课程。如,孩子在幼儿园的大型器械旁的草地上玩。吕雨涵发现许多假槟榔的种子掉在地上,她就将这个发现告诉了其他小朋友。于是小朋友们都纷纷跑来捡假槟榔的种子,并展开了关于假槟榔种子的话题:“假槟榔的种子为什么掉下来?”“为什么假槟榔的种子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除了研究假槟榔种子的外形特点及掉落的原因外,小朋友还将自己捡到的种子与同伴比大小、比多少,又练习给“种子兵”排队等,将数、形、量等知识都融入玩种子活动中。蓝猫是孩子特别崇拜的偶像,蓝猫机智、勇敢的形象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灵,小朋友喜欢讲述蓝猫的故事,模仿蓝猫的对话……于是“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活动就这样生成了。
四、从积极的师幼互动中生成课程
师幼互动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和幼儿都是师幼互动的主体。作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重视和幼儿之间进行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要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瞬间产生的思想予以肯定、支持和诱导,并做出决策,生成课程。例如:根据小班幼儿的饮食特点----比较谗,零食对他们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就设计了“好吃的东西”这一活动主题。又如大雨过后,草丛里出现了可爱的小蜗牛,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观察彩虹,捉蜗牛,小朋友有的不禁问起来“小蜗牛为什么藏在壳里面?”“小蜗牛喜欢吃什么?”于是又产生了“蜗牛的故事”、“天气”等主题。在这些师幼共同生成的课程中,幼儿不仅参与了课程的实施,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课程的设计。老师则依据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产生的问题和疑惑,支持、帮助、引导他们去研究、探索,并和他们一起探究。通过这种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才能都得到了发展。
当然,在幼儿与多方面互动生成课程的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能否持续性向深度、广度发展,还需要教师具有熟练的教育技巧,寻找刺激幼儿产生新难题的激发点,使幼儿能更积极地学习,产生强烈的参与动力,并在生成课程中并发自己的潜力。
总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能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就会发现生活就是一部活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